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双创”背景下的金融服务创新之路

“双创”背景下的金融服务创新之路

时间:2024-10-28 04:12:16

在“2016中国金融论坛”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马德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围绕“金融创新服务助力‘双创’引擎”的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说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

让实体资产到资本市场中去表现充足的流动性

第一,金融生态可有效分担创业风险。如果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项轰轰烈烈的尝试,但同时也是一项风险较高的创业投资行为。每一个创业的人,如果用全部自有资本去创业,失败的概率不但不低,而且可能因只失败一次就已经把自己的资金积累、自己父母的积累、甚至自己爷爷奶奶辈的积累,总共三代人的财富全部付诸东流了。

那么,如何创业才既可以探索未来的成功之路,也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金融涉及了上述两点交互之间的多样化对比逻辑,创业即可以使用自有资本的一部分,也可同时高强度依赖全社会的无数个创业投资公司。创投公司可能只用了它全部资本的二十分之一,甚至三十分之一投入到一家初创企业。况且,创业者可以不局限于接受一家创投公司的投资,而是让多家创投公司一起聆听创业者的故事,然后完善这个故事的架构,最后再把投资计划、投资的盈利方式以及一系列每天、每个节点往前的投资逻辑与整个创业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那么,此次创业的风险就分散了。不但创业者的风险分散了,由于有了多方面的完善与补足,创业过程中失败的概率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而创投公司的风险投资也成功了,因为在总量的逻辑当中,资本被分成了几十部分,当中只要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成功就已经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功。这种资本的双向多元配置方法我们称为免费规避风险的手段,不像其他的风险规避方式还需要借助其他的金融工具,甚至需要在其中负担一定的费用。

如果稍微把视野放宽一点,看看今天诸如中关村、深圳甚至全国各地的创业公司,大部分公司都已不是在用自己一家的资本进行独立式的创业,而是吸纳了无数个创业公司的投资。创投领域已经开始有了大量的生态系统出现,当创业成为一种趋势时,这种生态系统就已经紧紧跟随其后了。比如像中关村出现的各种咖啡馆,就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起到了创投公司与创业者之间的对接作用。如果把视角转向美国,甚至放眼全球也会发现,在纳斯达克上市而后做大的公司,起始点完全是依赖于这样的金融风险服务系统。在硅谷,企业成立伊始,也都是在对其风险进行估值以后开始有了无数的风险投资公司在它背后与它一起成长,最终才有可能走向巨大成功,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如果把这个生态系统看成是区域的,看成是城市的,看成是某个开发区甚至看成是某一个小的具体的生态环境的话,任何一个创业主体,只要处于这样相对成熟、相对丰富、相对健康、相对运行有效的生态系统当中时,创业行为的数量不仅会很多,而且成功概率也大。

第二,金融生态可加速企业的快速成长。首先,一个公司从获得天使投资一直走向独角兽,再走向成为巨大的类似于苹果公司的行业佼佼者,如果从起始点就有风险投资、金融服务参与其中,那么,企业所走的每一步就都会让人看到其盈利状况,而后对其进行重新估值,最后又会有好多公司进行新一轮投资。如果一家企业可以让人们看到其未来可能在美国、香港或者在新三版挂牌的话,就可以重构自身的股东结构,甚至在上市以后可以进一步地通过融来的资本改变自身的权益结构,进一步获得在市场当中的快速成长发展。快速发展需要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过程之中,不断地让自己的资本诉求、技术、市场营销、市场份额等一系列需求与资本之间的互动关系达到最协调、最匹配的程度,这样的公司才可以走向成熟,提高市场占有率,比同类公司更快发展,资本的效能高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其次,企业在上市之后,估值的泡沫会推着企业不断做大。我们可以看到,今天所有的新兴产业,或者还没有表现出具有未来趋势的新产业公司。如果企业在市场想得以发展时,在起始阶段可能有人会相信你的故事,但在进一步的A轮、B轮、C轮的融资过程中,估值会快速走高,并且每一段的估值,在融资的时候间隔时间会越来越短,一年、十个月、甚至可能是半年,而企业的市盈率高达100倍、80倍、70倍、50倍,今天创业版的市盈率依然在50倍,未来还会有爆棚。市场在资本充分流动时代,泡沫是新型产业发展必然借用氛围的管理产物,泡沫就是资本。成长最快的公司会享受泡沫所带来的资本围绕,进而催生企业迅速地在领域当中成长。此时,已不需要用起始阶段那个需要人相信的故事辛辛苦苦地去寻找资本、获得资本、与资本相结合,而是已经被资本包围起来了。如果有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不仅是一级市场也包括二级市场,会用迅速扩大的泡沫跟企业一起去分享泡沫的时候,我相信,近代的产业成长,特别是新科技、互联网科技的成长会尤为迅速。可以让金融市场在当中不断过渡,让泡沫的波动和无数的波动去分解,让无数人去分担这个时代在泡沫过程之中的成本,而不是只用实体经济的投资者、原始股东一个人、创业者一家去承担一个产业的成本。如果全世界、全部资本市场的人都为企业承担成本、催生泡沫,承担泡沫的起起伏伏,那么,金融生态就催生了新技术,新企业,新成就。

第三,金融生态为资本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金融角度中最主要的一个词语就是流动性,任何一种资产,不管是具体物理形态还是非具体形态的资产,在市场当中如果没有流动性,企业的估值就会变低,如果流动性越充足、越充分,估值就会变高。金融市场正是为实体资产提供充足的资本化,证券化逻辑,让资产在市场当中可以分解为无数个交易者,不论每天的交易者如何变换,都为这笔资产提供了证券化逻辑下的充足流动性。有了流动性,企业就可以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得到当下所反映的估值,把未来潜在会发生的一切变化放到市场当中去,进而再用市场的股票、债券价格有机展现出来。一方面,估值的流动性为企业在成长过程之中提供了跟随市场的金融风向标,让企业不断加强自我管理、自我优化、自我提升。另一方面,在资产的流动性当中,也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分担了企业的成长责任,让企业和社会的金融市场一起,共进退,共发展。

今天,我们放眼看去,凡是没有实现证券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估值就表现不出来,不良资产相比较于手里的股票,没有每天的流动就没有每天的估值。当我们看到资产负债表时,会在突然之间在市场当中给它的估值大大下降,而把不良资产放到市场当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它是怎么样被新的发现者、新的需求者、新的承接者、新的改造者变化为新的可流动性资产,有价值的资产。因此,我们应该让任何一个实体经济当中的资产,都到市场当中去表现出充足的流动性,获得每一天的估值,我们也会享受到市场分分钟的变化,分分钟的成长,分分钟的转身,分分钟的跳槽,分分钟的再选择。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马德伦:

金融改革需建立市场化定价机制

中共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今天的金融改革是在真正构建市场化机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由此,我们也看到了许多新的变化,同时也启发了我们新的思考。具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金融市场中主体变得多元化。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跟上带来了市场中的异军突起,民间资本进入了金融市场,同时,小微服务的不断扩张,也从过去的垄断变成了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也让我们听到了许多新的故事,看到了不同生命的演绎,有的展示了蓬勃的生机,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四散飘零,这些故事说明我们需要思考几个问题。一是当市场开放之后,传统金融服务不了解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二是市场主体的多元化虽然竞争激烈,但是使金融消费者获益,效率提高了,成本也就降低了。三是进入金融领域,就要遵守规则、遵守约束、遵守制度,否则难逃失败的命运,难逃必然的惩罚。四是市场的开放不仅仅是进入,还有退出,如果不守规则,冲动地赚了钱就抽身,缺乏约束乱来就会被市场清退,会被管理当局清退。

第二,人民币价格方面的变化,最根本的是定价。首先,在利率、汇率的市场化之后,定价标准交给了市场的经营者,也交给了投资者。货币当局不再对资金价格直接定价,而是尊重市场、引导市场,引导市场的资金价格靠近预期目标,这是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说明了取消汇率的价格管制,实行市场化的定价,才是真正地建立机制,使我们的经营者能够真正地自主经营。其次,在给了定价权之后,对市场经营主体而言,对决策力、预判力、分析力、管理能力等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在价格管制的时候,想要赚钱很容易,把规模做大就行。实现市场化之后仅靠规模还行吗?产品的期限价格、不同产品之间的价差、产品的风险议价、经营成本的综合考量以及内部机制如何整体考虑等都是重大考验。最后,价格也会有波动,这是市场的正常反应,诸如:资金价格、经济走势、投资者的选择、企业家的意图都会通过价格表现出来。对货币当局来说,观察分析和决策,要符合预期,还要引导预期。

第三,人民币流通和交易范围的变化。从2009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一直致力于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的计算,到跨境人民币投资,从成为哈佛储备货币,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人民币加入了SDR,人民币已经走了很远。同时,这些变化也告诉我们,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是必然的,人民币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而支持人民币“走出去”的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坚实的经济实力。但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不仅仅是荣誉,更重要的是责任和压力。有了海外人民币,就有了海外人民币市场,也就有了海外人民币的投资,产生了离岸市场的利率和汇率对于在岸市场的影响。无论是货币当局还是金融领域的经营者、投资者的目光不仅要关注国内市场,也要关注国际市场,我们不仅要关注国际市场上的趋势、动态、决策,也要关注和把握住最后一根稻草。

第四,金融市场的开放。首先,现在的金融市场不仅包括了银行间的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也包括对私募基金开放,对人民币资本账户兑换的逐步推进。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之间的联通扩大,市场交易主体的增加,对市场流通、产品定价、风险分散以及交易的活跃度来说都是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其次,货币之间的交易中,投资者在境内和境外市场的选择,对不同金融产品的评判,考验了人民币的币值,考验了监管水平和调控能力。市场的连接、货币的可兑换、产品的多样化,投资者在不同市场之间的转换让风险的关联性以及风险的传染性增加了。因此,投资者对于国际资本跨境流动的复杂性、波动性的清醒认识尤为重要。而构建国际收支预警体系,使之更完善、反应更灵敏、对策更有效,对于监管当局也是更为重要的事。

最后,我们看到货币当局调控手段的变化在近两年也更加趋向市场化,利用市场化的手段管理市场,包括利率走廊的建设,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根本性的变化。作为主管部门,不仅要调控金融市场,还要管理和引导预期,进而可以影响市场。毕竟在岸市场的规模大,在引导预期和影响离岸市场方面,仍然有待市场的完善。而作为金融机构,对于政策市场等方面信息的感悟、决策应是实时的,决策要赶在政策变化之前。作为投资者,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尤为重要,不盲从,不为高收益而利令智昏。因此,在面对金融市场化的改革时,需要各方面都可以成长,成熟。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强调:

公平的市场环境要发挥普惠金融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双创”是中共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通过创业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对解决传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对于“双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首先,金融能够促进公平的市场环境,其核心是要充分发挥普惠金融作用,旨在建立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享受现代金融机构的权利与机会。普惠金融以发挥市场作用为主,走薄本微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与“双创”强调的包容性增长方式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支持“双创”应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经济作用。近年来,中国的普惠金融服务取得进展,但相对于大众积极热情和多元化的服务而言,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部分地区金融机构偏少,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金融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仍有待在“双创”的推进中加以完善和解决。

其次,从创新角度看,金融能够促进解决效率问题,对于处于种子期的个人和小微企业而言,掌握了大量无形资产,充裕的资金支持就像催化剂一样,能够帮助企业迅速完成资源转化,进而释放出新的生产力。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有效的金融制度安排,是创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解决了创新企业新资产和高风险难以获得足够银行信贷资金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制度安排上与创新活动的高度契合,使中小初创企业得以快速成长。以美国为例,美国通过硅谷银行助力于初创期的小企业,推动了一批高技术小企业成长为全球性企业。这些都表明,金融资源对创新活动的及时介入,能够实现科技的迅速转化,对于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动能作用明显。

最后,金融要多角度,全方位支撑“双创”。金融支持“双创”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金融系统继续“强身健体”,也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合作,内外兼修才能使成效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彻底激发广大创业者的创业创新活力。一是要健全金融组织体系,人民银行一直和监管部门推动各家银行进行和创新创业相关的主体的支持。自2014年以来,商业银行在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地,设立科技分支行五百余家,各家银行对科技金融机构进行考核体奖励机制,适当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二是要丰富有利于创业创新的金融业态。既包括银行业,也包括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诸如:创业板、新三板、债券市场以及风格符合高风险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方式。要通过发展分层合理、流动性好的资本市场拓宽创新创业的融资渠道,为各类投资基金提供有效率的退出渠道,实现良性循环,增强创业成功率。三是创新符合“双创”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提高组织体系专业化水平的基础上,也应该充分发掘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等融资价值。主要是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也在推动银行、创投保险等机构进行深化合作,拓展银行支持范围。四是营造诚信公平的信用环境。金融支持创业创新,不仅要强化创业信用意识,更要强化运营,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此,人民银行不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将小微企业的海关、环保、劳动、司法等方面的信息整合利用,扩大信息的覆盖面和采集面,为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提供依据和支持。五是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日益多元,对于一些交叉性金融产品,不应搞一刀切,对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要有充分考量,以及相应的压力测试和应急预案,避免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问题。(本刊记者曹月佳报道)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马德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