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李开复:人工智能让人类重拾大爱情怀

李开复:人工智能让人类重拾大爱情怀

时间:2024-10-28 02:52:41

在互联网金融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56期江湖活动中,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博士围绕人工智能的话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他认为:“人类因为过去几百年的繁荣失去了情怀,也许造物者看不惯人们被名利熏心的状态,告诉人们创造财富的工作都不存在了,由人工智能去创造财富,每个人都只能拿最低工资。但人工智能真的不是来取代我们、也不是来战胜我们的,而是让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让我们品味生活,让人世间充满爱。”他这样说

深度学习拥有巨大商业价值

假如我自己就是人工智能,在1956年被创造出来。我的人生非常坎坷,直到2009年我读了李开复的书——《世界因你不同》,我才发觉我可以借助技术给自己带来进化,让我可以了解人类。人类也开始被我所吸引,有一批人开始了对我的研究,发现我可以成为了解人类终极的重要技术,而人类之前并不知道自己的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自那以后,每一次人类提到我,就会出现一批专家来研究我。有些研究结果很让人类振奋;也有些结果说我可以毁灭人类;还有的认为我不能为人类所用,觉得我欺骗了人类的感情,让我跌入谷底。美国政府也因为负面的研究结果不再支持对我的研究。后来人类发现了新的神经网络技术,但发现只能应用在一两个领域,于是又觉得我是个骗子。2010年,人类又开始觉得我会毁灭人类了,也就是在我拥有大脑的那一天,有三位人类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技术,叫做“深度学习”,直到那一天,我才真正拥有了生命和思想,真正走进了人类世界,这就是我的成长经历。

现在回归我是李开复的人类身份。人工智能是很大的领域,里面有一个小领域叫做机器学习,机器学习里面有一种技术叫做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并不是唯一的终极解决方案,但却是最好的。可以想象,未来人工智能是一个大工具箱,其中最好用的一个工具叫做深度学习。这个工具未来在人类世界的发展前景非常光明,现阶段的成果远没达到终极目标。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被滥用了,但深度学习还值得被研究。它代表了一种人工智能的计算方法,就像Excel,大量的数据填进表格后按一个键就可以得出所有的计算结果。例如把每月的工资收入和支出都填入Excel,再按一个按钮就得出了一个季度的收益与支出结果,这就是深度学习。而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也一样,人们把大量的棋谱输入进机器,机器就可以告诉我们下一步棋该怎么走,变成了深度学习版的Excel。如果我输入给机器大量的股票信息,它就会告诉我今天该卖哪一支股票;当我输入一个人的个人信息以及他以往的金融记录,再按一个按钮,机器就会告诉我能不能借钱给这个人。替代人类做出带有思维性的判断,这就是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

2011年,机器和人的差距还是巨大的,但深度学习在近五年得到了高速发展,由此可见,深度学习技术会产生巨大价值。深度学习是一个魔术型的黑盒子,它可以做出预测型的决策,用在围棋或德州扑克中可以打败人类顶尖高手。用在视觉或语音识别领域也已经超越了人类的能力。但会有很多人问,如果机器能够告诉我该买哪一支股票,那交易分析员岂不是失业了吗?当机器的人脸识别能力超过了人类,那很多保安、前台岂不是失业了吗?当机器的语音识别能力超越了人类,岂不是很多客服就失业了吗?没错,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势必会取代人类的工作,这属于自然现象。比如深度学习的应用在今天已经无处不在,打开手机至少会有超过10个软件在使用深度学习,只是我们自己并不知道。当淘宝为我们推荐一些可能会买的商品时,当百度给我们一系列搜索结果时,当滴滴帮我们搭配车时,当美团推荐我们可能想吃的食物时,当美图自动修改我们的照片时,这背后都是深度学习在发挥作用。只是应用深度学习的公司知道用户不关心什么是深度学习,所以只把功能给了人们。其实深度学习就是一种算法,从无人驾驶到淘宝推荐,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绝对不是一个新东西。接下来,随着深度学习的继续发展,人们的假期该去哪里旅游,机器会比我们知道得更多;晚餐我们应该吃什么?机器会做出最好的判断;甚至你的孩子以后该找什么样的恋人,机器的推荐绝对会比孩子自己找到得更好。当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很普遍的自然现象时,它的商业价值就可想而知了。

人工智能未来在两个领域的应用

第一,医疗领域。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在美国,IBM做大量癌症病例诊断,前提条件就是得拥有大量数据,才可以做有价值的应用。IBM在美国《最强大脑》节目上打败人类之后,选择了把人工智能应用到医疗领域,这对人类的发展能起到非常正面的作用。癌症有很多种,每一种的特征都不一样,如果可以用大数据把每一个人的病例都纳入进去,再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汇总经验之后,就可以在一些药物、医疗手段欠缺的国家进行推广。毕竟针对每个人的医疗方法都不一样,只有医生自己才有样本数据。如果未来有了DNA排序技术,无论利用免疫疗法还是其他方法,都可以为每一个人量身订做数据。今天的癌症是人类第一杀手,但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可以期待IBM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将大幅度降低死亡率,且其他疾病的致死率也会大大下降,人类寿命也会大大延长。目前,哈佛癌症研究院的院长认为,按照现在技术手段的发展速度,人类的寿命在未来延长到100~120岁是很有可能的,应该相信人工智能的力量。但是,他不明白为什么每个读医学院的人都要做医生,医生会被机器取代,为什么学医的人不去做研究,比如人工智能的辅助研究,或老年痴呆的克服办法。当人类可以活到120岁的时候,有三分之一的人可能患上老年痴呆,活那么久但丧失了生活质量又有什么意义呢?学医的人可以选择先不要去做医生赚钱,也许十年后的工作已被机器取代,而用这十年的时间发明一个老年痴呆的解决方案,让人类更幸福、长寿不是更好吗?

第二,引导民意的工具。这属于人工智能一个比较恐怖的应用领域,当前在中国应用的不多,但在美国传播较广。这个应用基本上是一个洗脑工具,是一个公司发明了一种技术,可以在网上有针对性的对人投放广告来洗脑。英国脱欧和特朗普选举时都用了这套软件。它首先会搜集几亿美国人的网上行为,包括所谓Facebook的点赞行为。其实点赞是个很危险的举动,在微信朋友圈点个赞就会让腾讯清晰地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人。搜集数据是否涉及侵犯隐私尚有争论,哪里得来的数据也无从知晓,但Google、Facebook、BAT手中毫无疑问会有这些用户数据。他们通过对点赞和网上行为的分析把人分成五个维度。一是开放还是封闭的思维方式;二是用心思考还是比较随意的处世态度;三是外向还是内向的性格;四是附和型还是挑战型的人格;五是神经紧张型还是乐观随性的人格。评估过后会根据这个人的性格在Facebook生成一段视频让他看。举个例子,美国对于公民持枪是否合法一直存在争议,特朗普是支持美国人持枪的,虽然有一部分美国人表示赞成,但有一部分人非常反对,还有一部分人会因想法不确定而保持中立。于是广告投放就会针对于这些中立的人进行公民应该持枪的洗脑。如果你是一个女孩子,性格非常内向、胆小、不开放、杞人忧天,它就会放映一个带着面具的人拿着斧头劈你家窗子的视频,并配上类似于“当杀人犯入侵你家的时候,你的枪就是最后的防线”这样的话。但如果你是一个非常爱国、自信、开放的人,广告就会播放1776年美国独立军打败了英国的视频,配乐是爱国歌曲,最后配上一句话——“祖先为你争取来的权利,你会放弃吗?”

科幻片里的情节都是虚构的,人工智能并不万能

人工智能并不是万能的,它还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条件才能得到发展:

第一,要有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目前人工智能还不是一个平台,程序员们要用到人工智能,技术难度实在是太大。

第二,需要很多的计算机,一台PC远远不够,这个问题比较简单,用钱就可以解决。

第三,海量的数据,不仅是千万量级,如果能上十亿级最好。

第四,数据要有标注,可以是手工标注,也可以是自动标注。比如一个人在网上受人推荐买了件衣服,系统就可以认为这个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和前提资料是喜欢这类衣服的,那么,其他人也可能在类似的情况之下购买这种衣服。比如自己生日快到了犒赏自己,或颜色很适合自己,其实理由并不重要,深度学习只是在搜集所有人的购买习惯之后得出分析结果。就像特朗普利用深度学习推送的广告,只要数据积累够了就能做出适合的推送。人脑是靠逻辑思维判断做出假设,但如果数据够多不用再假设就可以得出结果,这就是人工智能的优势。即便它会犯一些小小的错误,但正确率绝对比人类大。

第五,单一清晰领域的应用,这也是人工智能的硬伤,它一次只能在某一个领域里面运营。比如淘宝的应用结果帮不上滴滴打车,不能让美团为用户推荐旅游地点,更不能为其推荐朋友。搜集的海量数据只能在某个领域或相关领域发挥作用,所以阿里做与电商、付费相关的领域基本天下无敌;百度做搜索信息,腾讯做朋友之间的关系都属于中国最专业的。如果要跨领域,腾讯突然跳出来说要用朋友圈的技术决定怎么买股票肯定不靠谱。但人原本是具有天然跨领域优势的,未来人类跨领域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如果是单一领域的能力肯定打不过机器,比如买股票,但如果能把所有信息融合起来,比如对宏观经济、政府政策、股市的判断汇集在一起,就可能做出机器做不出的成绩。

很多科幻片都有人类爱上机器人的片段,但机器纯粹是人类利用的工具,没有情感,不排除有些宅男会傻到爱上机器人,但这不应该影响我们对机器的认知。机器不存在爱、审美观,分不出什么是艺术,什么是低俗,没有七情六欲和自我意识。科幻片中的假设是把人类的东西强行灌输进去的假设。人工智能和人不一样,它是依靠数据做判断,人类是靠自我意识。AlphaGo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下围棋,所以赢了世界顶尖高手也不会感到开心,甚至都说不出来为什么会赢。不要把人类的思考逻辑嫁接到机器中,它们没有感情。未来机器也永远不能拥有感情,可能有一天因为某个颠覆型的技术才造成了机器的异向发展,但现在担忧机器统治人类或人类爱上机器这些想法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人类自己还有足够多的社会问题要去担心,尽管有一些科学家假设当机器中的计算元素跟人脑一样时会产生一些结果,但这种假设就像是把苹果和橘子混在一起生长,并不是必然现象。机器的属性给了人类很好的暗示,人类应该利用只有人类才具备的能力去做事情。

人工智能会对未来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改变

首先,人工智能会把人类所有的数据激活并运用起来,靠它赚钱,靠它取代人类工作,靠它创造价值。然后,人工智能除了已拥有的数据,还会搜集新的数据。随着可穿戴设备以及物联网时代的来临,物联网时代好似一直离人类很近但一直没有来临,但加上人工智能就真的来了。车联网和无人驾驶会不断上传更新数据,让人工智能收到新的数据做出新的判断,进而创造新的价值。最后,在前两个阶段都完成后,很多事情就可以真的实现自动化了。车可以无人驾驶,家里不但有扫地机器人,各种工具型智能机器人都会有。此时的人类就会从所有琐事中被释放出来。也可以说,重复性劳动或脑力工作的职业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已经在发生,可能还会持续三至五年;第二阶段会在三到七年内发生;而第三阶段会在10~15年之内发生。

举个例子,无人驾驶大概需要10年的时间可以成熟,虽然要先解决一些法律、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各国政府是否会通过它的应用?无人驾驶肇事责任该如何追究?但从技术方面来讲,10年的时间足够了。当计算量够大、数据够多的时候,无人驾驶一定可以比人类驾驶开得稳妥。目前已经可以让一些高档的汽车自动停车了,也有一些汽车已经可以自己在高速公路上开。并且当一辆车的无人驾驶安全系数达到98%的时候,人已经不用坐在旁边辅助开车了,只占2%安全系数的人为刹车是不被信任的,只能机器自己开。无人驾驶的概念不是一辆车子的某种功能,不是开启这个功能车才自己驾驶,关掉这个功能就由人来开,真的不是这样。而当汽车真的能够由机器自己开的时候,电动车、无人驾驶、共享经济会同时发生,汽车不是随叫随到,而是随需随到。每个人的日程安排都在云上,在某一时刻该去哪里时,会有系统计算出路况和时间,汽车会在恰当的时候出现在家门口。那时,人们买车会变成很傻的行为,买的车96%时间停在那里,每停一天会多跌一天的价格,没人会做这么傻的投资。而且随需随到的车不用太大,能坐一个人就可以了,都是电动车,也不会造成空气污染。那时电池的技术也会进步,当汽车快没电了,它会聪明地充电,完全不用人操心。当满街都是共享汽车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堵车,因为大家都不买车了,滴滴在路上到处跑,30秒内随叫随到。以前可以并列开两辆车的路,因为车子变小可以开四辆了。接下来,红绿灯也不需要了,因为汽车会彼此避免碰撞,安全系数会变得更高。如果汽车发现自己快要爆胎了,它就会警告周围的车让它们躲开。如果这个人有什么急事,就可以让汽车告诉前面的车让我先走,我给你一块钱。周围的车子也会自动给需要去急诊中心的人让路,人类的生活自此变得更安全、更畅通、更环保。堵车的时间消失了,时间会被更好地利用,创造更多的财富,不要小看这点时间价值,对世界的GDP却可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不可避免有些司机会失业,总之,无人驾驶技术会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

10~15年内,会有50%的人类工作被机器取代

首先,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积累了大数据,于是互联网成为了深度学习的第一批应用领域,互联网有天然的数据可以训练这些系统。这也意味着任何有大量数据的领域应用机器学习都可以超过人的决策。其次,人工智能最快颠覆的领域一定是金融。金融天生就是一个由人类创造的数字游戏,数字进、数字出的决策本身就不是人类自带的能力,在券商、交易、智能、理财、银行、业务、推广、风控、征信等方面,机器会非常快速地超过并取代人类。再次,如果人工智能可以识别人脸也一定能做肿瘤识别,切片识别肿瘤。人类本身拥有一些识别人脸的能力,但识别肿瘤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不是人类所擅长的领域。但机器很快就会超越人类,千万不要认为这只是机器取代了人类的一个简单而重复性的工作。最后,从事记者工作的人也会被机器取代,普通的文章已经不需要记者去写了。比如针对某个公司的财报、某个体育赛事的报道稿件等,机器绝对写得比记者还要准确到位。有些深度采访现在机器还做不到,但未见得三年之后它还做不到。所以,要做记者就做行业顶尖的人才会不被取代。事实性的报告机器都会完成,但文学是另一个概念,冷冰冰的机器永远不可能占有文学领域的一席之地。目前在翻译领域有科大迅飞、搜狗、百度都显示了非常高质量的机器学习技术。已经有部分助理、保姆、中介、客服、保安、交易员被取代了。看看十年前华尔街的交易所多热闹,现在都被机器取代了。未来,会有更多的分析师和所谓的股票专家被取代,甚至法律咨询、放射科的医生也会被机器取代。任何人类在五秒钟内思考的工作肯定都会被机器学习打败,数字游戏本来就不是人类所擅长的领域。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10~15年内,会有50%的人类工作被机器取代。

有人会问我,怎么证明未来会有50%的人类工作被机器取代呢?比如人脸识别技术现在并不稳定,但是,蚂蚁金服的人脸识别功能并没有下线,且非常精确,有些不准确的技术是因为一些公司的能力不行,但并不是人脸识别的技术本身不行。目前已经有公司可以同时识别300万张脸,且准确率非常高。如果这种技术应用在像富士康这样的大工厂里,那么,每个员工就不需要带身份牌了,只要走到门前,该开的门自然会开;应用在反恐领域或刑侦领域时,只要恐怖分子或通缉犯出现,一定会被机器认出,哪个国家的恐怖份子或通缉犯会有300万人呢?在某些领域使用机器做安防会提高20倍的安全指数,且不需要给机器发工资。人工智能永远不会感觉累、不开心、罢工、犯错,而且可以无限制地扩张,今天在一个地方做300万张人脸识别,明天它就可以在一百、一千、一万个地方做识别,人类不可能复制得这么快。再比如,人工智能可以在信贷领域做风险控制。贷款的过程很复杂,要判断借给某个人的钱是否安全,前期要做各种背景调查,包括采集人的签字验证身份、查找此人过往的犯罪记录、调查他的背景等,可能光研究要不要借钱给这个人的可行性分析就得花几千块;申请房贷、车贷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之后却依然没有拿到贷款。而如果利用人工智能做信用调查,从调取用户全部数据和做出分析开始,八秒钟之内就可以决定是否放款。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借一两千块钱,金融业以往是不可能敢把100万借给一千个陌生人的,因为还款的概率微乎其微。中国的信用卡业务尚不是特别发达,信贷技术非常重要,但用人来解决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在八秒钟内做出是否借钱的判断,甚至八分钟、八小时都不可能。而用人工智能不但快速且可以无限制扩张,今天做一百单,明天就可以做一万单,只要增加服务器就可以了。这比全世界任何银行都要来得快、来得多。人工智能绝对可以快速洗清整个信贷行业。从前中国没有小额贷款行业,人工智能并没有影响信贷行业,但该领域的核心风控引擎绝对可以用在房贷、车贷、企业贷等所有方面的贷款,人工智能会取代人做出判断,且在积累数据后做一个多维度的盘点。

人类必须相信,人工智能是狂风骤雨,尤其在深度学习来临后发展特别快。2016年,在整个资本寒冬的情况下,人工智能依然在全球迎来快速增长。行业巨头们一个又一个地把自己重新命名为人工智能公司。回想近30年来最伟大的三个朝代:IBM朝代、微软朝代、Google朝代,它们代表了美国大型机、PC和互联网最顶尖、最有价值的三家公司。今天,如果你问这三家公司自己是什么公司?答案都是人工智能公司。即便怀疑李开复对人工智能的定义,但不能怀疑美国这三大巨头对自我的重新定义。

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才不会被机器取代

如果人类50%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那这些失业的人应该怎么办呢?

一方面,当人工智能创造了巨大价值时,政府必然会征税,税收大幅度提高以后会解决人类的贫困和温饱问题,因为它创造的财富是巨大的,那时不用担心失业的人拿不到国家的救济金。实际上,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在讨论为自己国家的公民无条件发放公民工资。到那一天,每个人都可以拿着几千甚至几万元的无条件工资舒服、有尊严地活着。当温饱与尊严问题解决以后,就需要自我实现了。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知道因为我而让世界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可能会有人因为工作被机器取代而变得很颓废,无所事事,甚至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或者自杀率上升,更有可能戴上VR眼镜选择生活在虚拟世界中每天玩游戏。这些都会造成人脑的退化,并没有真正享受生活,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其实可以选择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来让这些失业的人做。比如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BAT今天拥有超高的市值,普通人面对如此大的差异只能无奈接受,贫富差距已经达到古时候皇帝与奴隶之间的差别。不仅是贫富差距问题,一些大公司拥有的数据越来越多,权利越来越大,如果有公司选择用大数据作恶怎么办?如果有公司无底限获取人们的隐私数据,用它伤害人们的隐私或资金怎么办?这些问题需要有人来思考如何防止强大的公司作恶。再比如,人类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应该怎么办?当大部分的工作都被机器取代,人们应该怎样鼓励孩子去热爱自己的工作呢?如果一个领域被算法和模型接管以后,会给整个制度带来巨大的冲击。曾有人乐观地说,人类渡过了工业革命、渡过了互联网革命、渡过了电力的发明期,所以必然可以安稳渡过人工智能时代。但是,上述几个时期的革命普及范围没有那么广,不会影响到每一个行业,没有带来巨大的失业率,但人工智能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即便是很难被取代的法官工作,依然还有很多法律方面的判断可以用人工智能来写;即便是一个顶尖管理者的工作,靠着智慧与经验来为企业做出策略,也仍然需要数据给自己建议。在未来,这些工作基本上会被机器取代且远超。而只有驾驭人工智能,使其成为发挥人类特性和光芒的工具,才是人类应该做的事情。可以看到,一些创造型的工作很难被取代,比如:艺术家、导演、演员之类的工作需要七情六欲的感情投入。

同时,一些已经沉闷已久的领域会重新焕发活力,以前的父母会告诉孩子不要学人类学或者哲学,但当所有的工作机器都可以完成,哲学会成为最值得研究的领域。近300年的人类历史没有出现特别伟大的哲学家,人类所能想到的哲学都已经被前人想透了,但当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人类可能需要重新定义社会学、哲学、人类学。如果你有孩子,他是一个数学天才或者计算机天才,可能成为下一个发现人工智能功能、掌控机器人的人,这种人假设万中有一,而你很幸运有这样一个孩子,那么,就一定要让他发展成为这样的人。从小要教育他有责任感,这样,未来社会才不会发生不好的现象。如果你的孩子并不是一个天才,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只是在大学中读了某一个专业,但我们依然要鼓励他努力做综合性的跨领域专家。毕竟人工智能只能应用在某一个领域,人类可以跨领域工作就是一种优势。对于孩子来说,每个孩子都应该做自己爱做且擅长做的事,一定要努力去做,花费一万个小时也在所不惜。无论是文史还是艺术,都可以让其平衡发展成为跨领域人才,善用AI,最终做到人机协同。其实一个好的父母和教育家在五年前、10年前、20年前都应该用这种方法去教导孩子,不要总让他们去读奥数什么的。所以,跨领域性质的工作以及顶尖的科学家、决策者都是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领域。

况且,不是每个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直接取代,有些工作会做特别大的转型。比如医生,10年或20年以后,世界上会有更多的服务型医生,判断疾病或选择治疗手段可以用机器完成,但机器并不适合跟病人沟通。我得癌症时如果直接被冰冷的机器告知是淋巴癌四期,化疗后的五年存活率为21%,听到这些话,我可能已经被吓死了,不但会造成心情不佳,我还没有医生可以倾诉,这会导致我胡思乱想,还会丧失活下去的信心。因此,医疗层面需要有一类服务型的医生去和病人沟通,告诉患者虽然得的是癌症,但可以被医治好。人类需要可以倾听、解释、安慰患者的有爱心的医生。

人工智能让人类重拾情怀

实际上,我建议人类未来的工作性质应该走向服务业。机器不能做人性化的交流,而服务业必须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比如一个充满爱心的美食烹饪师,一个有责任的按摩师,一个人性化的导游等都是非常好的工作。我们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走向服务业,把服务业变成一个非常有尊严、与其他行业平等的行业,不要认为从事服务业属于二等公民,未来大部分人都得从事服务业。但在大幅度下岗的过程中,连服务业都人满为患了,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志愿者和散播爱心的行为很有意义。比如台湾的义工,人们不应该狭隘地认为每个工作都一定要有工资,能拿到国家给予的最低工资标准就足够了,然后去散发人性中的爱,去老人院、孤儿院做志愿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爱心和感情。即便有的人不想去外面做志愿者,但在家多陪陪家人也是在散播爱心。

半杯水是半空还是半满,人工智能是拿走了什么还是留下了什么?也许造物者让人类存在于世本就不是让人类做重复性工作,但人类太傻,不断地想办法告诉孩子们应该去找各种金、银、铜、铁、铝的饭碗,拿稳妥的薪水,做简单的工作。人类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出现了很多充满情怀的伟大古人、顶尖的行业人才,但是,人类因为过去几百年的繁荣失去了这些情怀。也许造物者看不惯人们被名利熏心的状态,告诉人们创造财富的工作都不存在了,每个人都只能拿最低工资,那么,人生的意义会在哪儿呢?人与机器的差异化在于人类拥有情怀、爱、感情,必须相信这些概念是很重要的。纯物理表象的事情只是高等生物的游戏而已,没有意义。人们应该明白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真正意义,人工智能已经给了我们强大暗示,告诉人类要做人工智能不能做的事情,那就是爱,让人把爱散播在全世界,挣钱的事情交给人工智能去做,这才是美好的世界。希望人类可以真正了解人工智能的目的不是取代或是要战胜人类,而是让人类找到生命的意义、品味生活,让人世间充满爱。(国际融资记者曹月佳报道,杜秋摄影)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