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超越工具 重塑匠心

超越工具 重塑匠心

时间:2024-10-28 12:33:21

当工具变成一种工匠与作品间的连接与协作,互联网超越传统的工具属性,“匠心”独具,将带来更进一步的开放性、可能性和多样性。

随着“互联网+”创业之风席卷华夏大地,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在思考着如何用互联网这一“工具”对原有产业进行捶打与锻造,披上新信息时代的外衣,搭上新经济发展列车。然而,如果将互联网看作在原有产业之外的存在,看作与传统行业1+1=2的简单融合,可能只能站上月台,离高速前进还差一个迈步。在众多的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构造中,互联网+教育是其中的一环。互联网与教育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会为教育带来怎样的变革,会赋予互联网怎样新的意义?

工具,是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或为完成某一事物的手段,仅仅是工匠感官的延展,工具本身并不重要。把互联网比喻为工具,可能有对互联网的理解片面之嫌。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工具似乎是没有生命的、冰冷的个体,而互联网其本身和它要创造的事物一样是“有生命”的,是工匠、工具与作品的交融式连接。

随着时代更迭,工匠与其工具的特征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希腊古罗马时代,工匠致力于呼唤灵性的回归,工匠的作品具有图腾的作用,探求与神灵的关联和无限接近。文艺复兴时代,工匠的作用不再为了祭祀,而是从神性回归人性,对世界本源的诠释,赋予作品生命和重生,是理性的展现,致力于发现和制造,不断逼近本质。而到了工业时代,工匠精神几近泯灭,人变成了工具的附属。而随着工匠特征的演变,工具也发生着变化,变得不那么重要,变成仅仅是感官的延展,不再参与到工匠与作品的沉浸式交融。

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对工匠精神重新诠释,同时也将对工具重新塑造。如果说,工匠经历了文艺复兴时代的解放自己,到工业时代再次奴役自己,那“互联网+”时代应该走向再次解放自己。与此同时,工具变成了一种工匠与作品间的连接与协作,互联网超越传统的工具属性,“匠心”独具,将带来更进一步的开放性、可能性和多样性。

以教育行业为例,就互联网本身而言,存在着很多可以与教育产生协同作用的特性。其优势的主要体现,一是互联网的开放性连接,二是互联网给个体提供发挥个性的空间,三是互联网提供协作的可能性,四是互联网产生创新和创造的可能性。

著名互联网授课平台可汗学院创始人可汗认为,在这场信息革命中,世界变化之快让创新思维和分析思维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技能,它们已不再是只有社会精英才具备的优势,而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在互联网带来的思想的颠覆之下,准确地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效用,将带给教育更大的机遇。

比尔·盖茨说,人们总是高估近两年的发展,低估未来十年可能的发展。如果高估互联网+近两年的发展,可能是因为高估了目前的创业热潮,如果低估互联网+未来十年也就是到2025年的发展势头,则是因为忽视了互联网超越工具的特性。

未来,基于人性回归、工匠精神之重塑,独具“匠心”的互联网+,其发展大有可期。

Email: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