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张英:礼让之风传家

张英:礼让之风传家

时间:2024-10-28 02:36:23

清康熙年间,张英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吴家在朝廷也是有人的,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将官司打到了县衙。

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哪敢轻易了断。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张英,请张英出面摆平此事。

张英于是给家人回了一封信,回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了信,明白了张英的意思,受到很大触动,不仅不再争地,还主动退让了三尺地出来。吴家见状,大为惭愧,也主动将墙基后移三尺,两家从此交好。

那空出来的六尺地,从此成了一条公用的小巷,就是日后闻名遐迩的“六尺巷”,朝廷得知之后,特命修建了一座牌坊,写上了“礼让”二字。

对于桐城张氏家族来说,礼让是传家之风,也是古人所谓“终身让路,不失尺寸”的道理所在。

张英的父亲张秉彝,生性乐于施济,饥荒之时,给饥民施粥糜,救活了许多百姓。张秉彝待人宽厚,忍让为先。生平从未因一件事跟人发生过龃龉,跟邻里乡亲的关系都非常和睦。

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张英跟父亲一样,生平没有跟一人因为什么事儿打官司的。对子孙后辈,张英也是教育要“谦逊礼让”。他引用《易经》“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的话训示子辈:不可于胜人处求强,只有我让彼在先,故彼方肯让我。

在张英看来,官宦家庭本就极易招致嫉妒与不满,因此更应当谦让他人,以避是非。

“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此生平得力之处。”这是张英为人处世的体会。而他自己,在清朝初年通过科举入仕后,长期从事编书、撰写公文等工作,并不得志。但因为为人厚重,待人和气,与同僚关系很好,又从不卷入是非之中,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赖,最终被提拔为一品级别的大学士。

张家的家风好,教子有方,张英的儿子张廷玉也曾在朝廷任职,且也官至宰相。雍正十一年(1733年),张廷玉的儿子张若霭,参加科举考试,张廷玉按照规定回避。殿试后雍正皇帝钦点初定为一甲三名——探花。当时考卷是密封的,拆卷后才知道一甲第三名是张廷玉的儿子张若霭。张廷玉在感谢皇帝时下跪要求道:若霭是我儿子,万万不可定第三名。雍正皇帝说:卷子是密封的,你又已经回避,我决定之前也不知道是谁的试卷,此事与你无关。张廷玉仍跪地不起,要求将儿子降低名次。雍正皇帝说:这次科试是朕定的等次,快快起来!张廷玉仍跪地要求道:我们张家已是两代辅臣,已多蒙皇恩了。天下寒士很多,应该让给别人。雍正皇帝见张廷玉十分真诚,便采纳了他的“求让”意见,把二甲第一名(第四名)升为一甲第三名,张若霭降为了二甲第一名。张家人为人忠厚,家风纯朴,前后六代出了12位翰林,24位进士。

位于桐城的六尺巷。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