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落地两个月,银行理财产品低调调整中。
整体来看,理财产品发行只数有所减少,收益率有所下降。记者查看多家股份行的理财产品列表发现,目前预期收益率型产品收益普遍高于净值型产品50BP。短期来看,可选择的银行理财产品减少。
不过,银行也在尝试推出新产品,以三种类型为主。一是现金管理类T+0产品;二是较长期限的定期开放式产品,主要是定开一年;三是期限匹配的投资非标的产品。
存量规模下降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自4月27日资管新规正式下发以来,5月银行发行9861款理财产品,环比仅增加249款,发行量低于3月。从6月2日以来的3周来看,银行分别发行理财产品1554款、1624款和1324款,环比分别增加108款、70款和下降300款,合计发行量不到5月总发行量的一半。
招商银行对外公开资料显示,资管新规落地一个月,银行理财发行产品只数环比下降11.5%,产品平均期限增长31天,净值型产品增加72.51%,平均预期收益率连续3个月下降。
记者从多位银行资管人士处获悉,截至目前,银行理财规模较去年末有所下降,但未透露具体下降规模。“逻辑上就是老产品到期,但是净值化新产品客户接受起来需要时间,新发的规模不足以补足老产品掉下来的规模。”某股份行资管部人士表示。
某国有大行资管部人士表示,目前该行基本属于“按兵不动”状态。“老产品压降是必须的,老产品再投资现在也处于停滞,新产品在等细则出来再正式发。”上述国有大行资管人士表示,“先观望一下同行怎么做,包括整个运营和投研体系要调整,具体来说,还包括产品说明书怎么改。”
银行理财余额下降,并不意味着需求萎缩,相反,供不应求亦是明显的。
以光大银行为例,多款显示在手机银行页面上的预期收益率产品呈“无额度”的状态。记者查看多家股份行手机银行发现,当前预期收益率型产品的收益率普遍较净值型产品高出50BP,由于期限差异,甚至超出100BP。
“不排除有些低风险偏好的需求放弃了理财。”某股份行资管部人士表示,也正是出于此,今年以来各家银行加大了结构性存款的发行力度,以替代原来保本理财的市场需求。目前来看,结构性存款的利率也普遍在4%以上,远高于同期定期存款,逼近非保本理财产品,甚至也超过一些货币基金的收益。
细看产品说明书
不管是否为新产品,翻看银行理财产品的产品说明书,可以发现不少银行已经开始全面布局改造。
再以光大银行为例,其一款预期收益率型老产品说明书对投资范围作出了明示:以FOF模式投资光大的投资组合,其中,货币市场工具组合和债权类组合占比不低于30%,其他固定收益率类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托贷款、企业融资类债券项目)组合占比不超70%。
有关收益率部分,该产品说明书显示,单一周期内收益率保持不变,如遇调整,将于每个开放申购日之前3个工作日进行公告。同时,产品说明书还举例说明了产品收益如何测算。
而纵观银行新发行的净值型产品,流动性管理是银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过去银行较为欠缺的能力。从产品说明书中可以窥见银行的考量。
兴业银行的一款净值型理财产品则规定,开放日9:00-15:45内提交的赎回不受单个客户累计赎回额度限制,巨额赎回发生时,客户的可赎回份额需根据巨额赎回规定确定;若在开放日15:45到下一个开放日9:00前申请赎回的,单个客户累计上限为5万元,同时若所有客户赎回总额超出兴业银行的管理上限,系统将拒绝赎回申请。
三类新产品
从银行新发产品来看,目前主要有3类产品。前两类都是净值型产品,一是现金管理类T+0产品,对标货币基金;二是定期开放式产品,且不乏定开一年产品。从银行角度讲,尽量拉长封闭期是为了减少产品净值波动带来的赎回压力。
目前,绝大部分银行按照成本摊余,对T+0产品进行估值。有股份行资管部高管向记者表示,由于这类产品投资的多是银行间拆借,包括银行同业存单等短期高信用资产,本身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弱,也在观察成本摊余和市价之间的偏离情况。
资管新规鼓励资管产品采用市价估值,但有两种情况明确可以采用成本摊余。两种情况的前提都是封闭式产品,一种是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另一种可采用成本摊余的情况,是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传统非标就属于此种情况。
理论上,货币基金并不属于上述情况,但目前监管部门允许货基继续采用成本摊余估值,只不过在投资范围和赎回机制上做出了进一步限制。类似的银行理财产品将采用什么估值方法,取决于银保监会如何制定细则。
目前,银行此类理财产品的七日年化在3.5-4.3%之间,与货币基金中等水平相当。
第三类新发产品是非标投资类产品。尽管对于多数银行而言,发行超一年期产品都不容易,特别是做成类似信托的产品,在收益率上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力。但也有银行正尝试研发收益率和流动性平衡的合规新产品。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