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滴滴大兼并的故事

滴滴大兼并的故事

时间:2024-10-27 03:54:32

文|本刊记者张冰馨

他俩在舞台中央,听到全场“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的热情呼声,一路走来,从虐心的相杀到甜蜜的相爱,他们透过相视一笑的眼神向大家宣布,“没错,我们在一起了!”

这一对大方示爱的“情侣”还成就了一次跨国联姻,这里的“他们”,一位是滴滴,另一位是Uber中国。

8月1日的财经头条,无疑属于滴滴与Uber。

在宣布滴滴收购Uber中国当天的16点03分,滴滴创始人程维在朋友圈向各位股东发布了一条简短的信息:公司管理层及董事会决定,将收购Uber中国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滴滴努力继续创造惊喜!消息发布后,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和高瓴资本的张磊都用最简短的祝贺表情予以回复。显然在股东眼中,这场合并势在必行,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对外宣布。

据了解,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同时,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Travis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滴滴——程维自喻演绎韩剧桥段

“很多次,稍不小心,滴滴可能就死掉了。”1983年出生的程维带领团队已整整厮杀了4年。他把自己的创业形容成“桥段丰富的韩剧”。

他的经历可以成为当代最为励志的故事:毕业卖保险,足疗店打工,闯进阿里,一路开挂。10万创业,身家过亿,pk掉了30多家竞争对手,入选福布斯40岁以下影响力人物。眼下,他加入优步全球董事会,成为首位在美国顶级科技公司担任董事的中国人。业界观察家认为,这是连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们都未曾达到的成就。

“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作为滴滴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见证了程维一路而来的战斗实力。程维的团队在过去4年里pk掉了30多家竞争对手,摇摇招车、百米、嘟嘟、打车小秘、大黄蜂……现在,滴滴成了唯一一家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

2013年4月,滴滴打车接受了腾讯的B轮投资,而快的也接受了阿里的投资。2014年初,万众瞩目的补贴大战随即爆发。直到2014年5月17日,滴滴和快的双方同时宣布停止补贴,虽然花费惊人,但用户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打车软件。

程维和滴滴的气质也吸引了柳青的注意。2014年7月,柳青加入滴滴,与程维形成了绝佳的互补组合,一个在资本市场上有人脉有高度,一个非常接地气懂市场。2015年2月14日,滴滴和快的结束了一年多的竞争,正式合并。合并后的滴滴快的已经是出行市场当之无愧的独角兽,背靠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巨头,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Uber的猛攻令这支队伍明白远未到庆祝胜利的时候。

2015年7月,程维在寻求新一轮的融资。他曾拜访过Uber美国总部,想象征性地得到他们的融资。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提出的要求是“接受Uber占股40%的投资,否则将被Uber打败”。好战的程维选择继续开战。

直到今年5月,苹果投资滴滴10亿美元,这让Uber害怕了。“苹果对滴滴的投资加大了优步中国的融资难度,”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表示。投资公司jackdawresearch的分析师简·道森表示,“苹果和Uber在其他市场一直是合作伙伴,如果苹果站在滴滴这一边,这说明Uber在中国的前景不妙。”

显然,吞下Uber中国并非滴滴的终点,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只是程维传奇经历中的一个结点。

滴滴早期天使投资人王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觉得做天使投资就像放风筝,你曾经紧紧攥着手中的线,渐渐风筝越飞越高,让你越来越看不懂。这是好事,如果它一直在你眼前,甚至就在脚底下,反而是失败,说明公司没做大,CEO成长得太慢。”

在朱啸虎的眼中,程维这些年的变化太快了。“他能跟着这个公司一起成长,见了很多大风大浪。这在创业者中确实很少见的。有很多创业者能力也很强,一年能成长两三倍,就已经算是做得不错了,一个人能在两年内驾驭成长几百倍是很少见的。”

2016年5月,苹果投资滴滴10亿美元,这让uber害怕了Uber——“滴滴的存在让我每晚少睡两小时”

甩掉一年20亿美元亏损后,Uber可以更轻装地冲刺IPO了。

在滴滴宣布收购Uber中国的那天,情怀和眼泪洒满了Uber中国员工的朋友圈。与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骄傲地宣布“合并后,我们拥有滴滴20%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的骄傲不同,Uber员工的骄傲,可能来自那些无处安放的情怀。

“生而骄傲、冠军意识、热血沸腾”这些词的背后是一群Uber年轻人撑起的人生。虽然面对被收购的命运,Uber员工的心情写照是:“一群铁打的人在一个潮湿的夜里被伤了心”,他们中的很多人直到今天仍然认为滴滴“满身匪气、野蛮生长”,可他们其实或许忘了,Uber的文化源泉难道不是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创造出来的吗?骄傲其实一直是Uber天生的基因,收购是商业社会的商业手段,也正是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为了Uber全球轻装上阵、更加骄傲的一次选择。

在美国、在英国,在世界各地,Uber一出生就是以颠覆者的身份昭告天下的。因为对既有体系的破坏,Uber不断受到质疑,甚至遭到禁止。在美国本土的迈阿密、奥兰多、奥斯汀和弗吉尼亚等,法律禁止Uber这样的服务,在德国、泰国、韩国、西班牙等国家,Uber遭到全面或者部分封杀。但它还是凭借产品独特的魅力让用户投票。

它的产品逻辑简单直接:用户点击一下自己的智能手机,便能在最短时间内叫到一辆车。它们敢于颠覆出租车行业,却又明白在不同的市场和地区必须要学会适应当地规则,才能活的长久。它们善于口碑营销,一键呼叫萌宠、冰激凌专车、Uber打船等新鲜有趣的营销活动让人印象深刻又会心一笑。它们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所有服务本地消费者的初创公司的楷模。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接受《财经》杂志访问时曾说:“滴滴的存在,让我每晚少睡两小时,思考如何同它竞争的问题。”他十分明白,当Uber在中国的规模越来越大,补贴就很难持续……“我们不能一直补贴下去,最终需要盈利。”

“通常一周总有那么几次我会因为某个事情变得激动,甚至大吼,如果事情不顺利,会非常沮丧,一周有那么两三次我会需要因为情绪激动而对别人道歉。随着你成为一家更大的公司的CEO,这种情绪失控的时刻必须越少越好,否则会影响大家的创造力。”

或许正因为如此,在决定放弃Uber中国团队的独立性时,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没有和一些Uber中国员工一样“情绪失控”,因为他知道,随着融资的不断展开,Uber与滴滴出行不断出现相同的投资人,包括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投资公司高瓴资本集团、对冲基金老虎环球和保险公司中国人寿。这似乎让一种新的战略成为可能,即停止烧钱竞争,双方合并。也正因为如此,在甩掉一年亏损20亿美元的中国市场的包袱后,Uber全球或许可以更快速、更轻装地冲刺IPO了。

滴滴出行作为中国本土打车平台,2012年在北京上线,打车鼻祖优步于2014年打入中国市场。显而易见,两者作为中国移动用车界的两大巨头,竞争历来已久、备受关注那些年的烧钱相杀

滴滴出行作为中国本土打车平台,2012年在北京上线,打车鼻祖优步于2014年打入中国市场。显而易见,两者作为中国移动用车界的两大巨头,竞争历来已久、备受关注。在中国的打车服务之战中,双方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均支出数十亿美元向顾客提供折扣,向司机提供补贴。可以说,炮火余温犹存。

举例来说,今年3月,又一轮价格战打响。3月4日,滴滴启动推出促销活动,无独有偶,Uber方面也没闲着,从3月起就开始推出了不少优惠活动,从拼车最低5元一路下降到最低3.5元,两者攻势猛烈,火药味十足。

在中国的打车服务之战中,双方均支出数十亿美元向顾客提供折扣,向司机提供补贴。即使滴滴不会披露其财务亏损,相关人士也基于去年一份财务陈述的估计认为,滴滴去年可能亏损了14亿美元(约合91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补贴。而优步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表示,优步去年在中国亏损了10亿美元(约合65亿元人民币)。

这一轮融资大战的硝烟还未散去,两方却大方宣布“在一起”了。

不论是交易金额还是合作方式,此次合作可谓中国共享出行领域里程碑式的交易,而伴随着国内出行领域排名前两大巨头的合作,共享出行领域也将迎来巨无霸式企业,该市场的游戏规则或将进一步被改写。

目前,共享出行领域呈现“四分天下”的局面,分别是滴滴、Uber中国、神州租车以及易到。目前,滴滴宣称占据着专车市场上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Uber中国之前也对外宣布拥有30%的专车市场份额。但是由于网约车之前并没有获得合法身份,中国市场具体规模也无法完全统计。但不管怎样,滴滴出行是出行市场的最大份额,如今两者合并,毫无疑问会在专车市场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对于剩下的两家公司来说,这种打击是可想而知。“神州租车是自有车辆,走重资产路线,发展速度受限;易到背后是乐视投资,靠补贴打天下,但是充值100%返现取消改为50%后,交易额大幅下降;此次滴滴和Uber合作成真,一方面有此前网上约车合法政策的促进,根本因素则是投资人难以接受出行领域烧钱大战的玩法。”一位出行领域的创业者对记者分析。

Uber自2013年开始尝试在中国立足,其在华业务被认为是美国大型科技公司跻身中国市场的极为罕见的事例。这次交易标志着该公司立足中国的失败。除苹果公司外,美国很少有公司面对面与中国当地公司竞争,抢夺当地消费者。即使是苹果,当前也承受着在华销量断崖式下跌的困境。

据彭博社报道,目前Uber在中国的亏损已经超过20亿美元(约130亿元人民币)。而滴滴出行2015年的亏损额也超过了100亿元,据普华永道的一份财报显示其净亏损额也已经达到了收入的三倍还多。在2015年,两者的亏损已经超过200亿元,可能会接近300亿元的规模。这种亏损有多吓人?

据了解,这次其实是Uber首先递过来的橄榄枝。Uber目前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它虽然融到很多钱,但在中国烧钱还是非常厉害的,现在每个月还烧掉2.5亿美元以上,所以来自董事会的压力非常大。

Uber已在中国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据彭博社报道,截止至目前,该公司在华业务已烧掉了20亿美元,这或是其选择合并的原因之一。剥离掉在华业务后,Uber将能够重回高盈利轨道,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该公司称,6月份在西方市场已经获取利润,但中国仍旧是最大的烧钱市场。合并交易完成后,Uber将跨出其业务发展困境。

简单的举个例子。以汽车行业来说,东风汽车和福田汽车的市值分别为153亿元、180亿元。而福田是全球销量最大的商用汽车制造商,难以想象吧,滴滴出行和Uber一年相当于烧掉了两个如此规模的企业!实际上,早在一个月前,就有Uber投资人表示,应该停止这种“烧钱”式的投入。

7月初,彭博社的消息称,投资者正力促滴滴与Uber中国停止烧钱大战。彭博社表示,Uber投资者兼公司董事、Benchmark合伙人BillGurley几个月之前曾与滴滴总裁柳青在美国的一次会议上有过简短交流,并且柳青今年还与Uber高级副总裁EmilMichael见过面。而一名不愿透露身份的Uber投资人表示,他们已经与滴滴股东进行了十多次会议和通话,希望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同时,投资者提出将Uber中国并入滴滴,Uber成为滴滴小股东这一方案。

当时,滴滴官方对此事表示否定。但如今的合作恰好印证了当日的传闻。当然,推动Uber中国区业务与滴滴合并,并不仅仅是投资人不愿意再砸钱。对Uber而言,这也是源自其推动IPO的关键一环——控制住在中国市场的亏损。而如今看来,这毫无疑问构成了合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

而此次滴滴与Uber合作,也被认为是双方共同的投资者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基金、中国人寿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出行领域)最终还是要回归价值的,公司一直亏肯定没法向投资人交代。这次二者合作,一方面Uber通过合并的方式结束中国市场的‘烧钱战争’,也是其全球业务布局之下对于资本市场的妥协。”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

合并后Uber滴滴两头忙

将优步中国打包给滴滴之后,曾将业务发展重点聚焦在中国之外全球市场的Uber这一次将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欧洲。

据外媒报道,Uber联合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Kalanick)在Facebook上发帖宣布,Uber已投资了四家刚刚起步的欧洲初创公司。

而Uber这一次看中的四家初创公司分别是连接餐馆和员工的点播式市场的法国初创公司Brigad;设计出了一款应用程序,旨在帮助记性不佳的人记住要做的各项事情的英国公司Memrica;由家长为孩子们开办的一家银行的荷兰初创公司Otly;还有一家是来自于波兰的Hipromine公司,该公司致力于研究昆虫在医药、食材以及生物燃料和石油等领域中的潜在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Uber这次投资动作背后是该公司的UberPitch。据了解,早在今年5月,Uber公司就对外宣称它将会把它的UberPitch计划推广到欧洲。而UberPitch计划其实就是让初出茅庐的企业家坐在汽车后座上向当地投资者推销他们的创业计划,通过Uber应用程序组织的在汽车上推销创业计划的活动。

而这背后,Uber在欧洲市场拓展上并不太顺利。此前,Uber曾遭遇欧洲多国出租车司机的抵制。其中,UberPOP服务还遭遇欧洲多个国家的禁令。于是,Uber这一次对4家欧洲初创公司的投资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业界解读为Uber向欧洲人示好,来改变欧洲人对Uber的看法。

相比Uber在欧洲市场的忙碌,刚刚将优步中国业务收入囊中的滴滴当下的重头戏是整合滴滴和优步中国的业务。

在滴滴宣布收购优步中国一星期之后,滴滴出行CEO程维发给优步中国员工的内部信曝光,程维在信中提到,“希望优步中国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我相信这是最好的决策。”

程维表示,滴滴快的已经经历了一次整合,有经验可以借鉴,“希望在未来2周-4周内能够完成面向未来的业务、组织方案,让大家尽快进入新的工作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程维的内部信中提到,在8月1日合并消息公布之后,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带领滴滴高管团队第一时间已经和优步中国团队进行当面沟通,但是没有明确表示将如何安排800多名中国优步员工。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优步中国在被收购后连夜召开了员工会议,公布了合并奖励方案和离职赔偿方案,在补偿方案中,Uber将为符合条件的员工提供6个月的工资+6个月的可归属股票价值作为合并奖励。后者相当于提前变现了六个月的股票价值,而并非传统的固定期限后变现。

不过,上述奖励的一半将在合并完成后一周内发放,而剩下的一半奖励将在合并完成后30天内发放。而获得奖励的前提,到奖励发放之时,该员工依然保持和滴滴或者优步中国的雇佣关系。

也就是说,优步中国的员工在宣布合并一周内能获得3个月的工资+3个月的可归属股票的现金奖励;如果一个月内依然没有离职,那么还将继续获得3个月的工资+3个月的可归属股票的现金奖励,但如果一个月内离职了,那么后半部分的奖金将无法拿到。

上述奖励在一定程度上被解读为滴滴管理层给优步中国员工付的改口费,补偿方案堪比裁员补偿。

后续剧情接力上演

出行行业中向来最不缺的,就是“补贴”大战,对大部分出行行业的企业而言,用价格打动用户大概是最直击人心的办法。前不久的社交网络被一道数学应用题刷屏,其内容主要是滴滴、Uber以及易到等网约车的费用比较,讨论在不同路程下的最佳选车方案。该计算题一出,在刷爆社交圈的同时,亦引起了许多品牌纷纷借势,后续还出了包括嘀嗒拼车、神州专车等的版本。此前,滴滴和Uber两巨头的“烧钱”大战已是广大用户和看官喜闻乐见的事,两家的融资新闻不断,合并消息亦时有传出,但均被双方一一否认。

如今,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的戏剧性合并,很多人有一种印象:滴滴以其彪悍将“生而骄傲”的Uber打落马下,在本土市场取得相对优势地位,移动出行大局已定。

然而,故事可能未必如此简单……

如果移动出行是一出“权力的游戏”,这只是第一季的终结,目前的剧情是:滴滴历经苦战完全夺得“君临城”;Uber控制着“维斯特洛大陆”的多数区域,并在“君临城”拥有体面的权宜;大陆局部仍有混战。

此次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的合并,网约车“烧钱”时代即将终结的消息一度火热,但易到方面表示:“战斗”还未结束,并主动开启新一轮的用户补贴。

在宣战多过祝福的发言背后,赤裸裸的竞争已经开始。抢人,当然是第一步。对于专车市场而言,洋气、高效、又能拼的中国优步800多名员工显然是抢手的香饽饽。虽然Uber团队开出了6个月薪资+股票的丰厚“改口费”,但Uber中国员工的内心骄傲让市场上的其他专车品牌看到了机会。

神州专车凭借一封七夕节的情书表白Uber中国的年轻人们:“欢迎阁下来神州”,态度一下从之前的“BeatU”转变为“LoveU”,成功刷出了满满的存在感;

网约车“排头兵”之一的易到同样不甘示弱,直截了当喊出“不要把世界让给你讨厌的人”。

专注于自驾出行领域的悟空租车突然出现,公开喊话Uber中国员工,“英雄惜英雄,打遍神州无敌手。”借此邀请Uber中国员工加盟悟空,共同开辟自驾出行新战场。

见过互联网行业的“抢人”大战,但从未见过如此赤裸裸的“抢”。不知此时,“生而骄傲”的Uber员工们,面对如此受欢迎的场面作何感想。

滴滴在国内市场优势已经显现出来,而优步对于中国市场也是势在必得,这就使得资本方处于两难的境地,不投钱,以前的投入就收不回来,继续投钱的话何时开始盈利还是未知数,所以双方背后的资本选择妥协,目的也是为了使市场从烧钱走向盈利。

滴滴uber中国合并很简单,投资者们不想继续烧钱,上游的热钱流不到创业者(或许这个时候程维的角色应该称呼为企业家才对)手中,创业者们没有没有办法,只能坐在一起商讨合并的相关事宜。一般而言,是位于创业领域顶端的公司(行业第一会收购行业第二)会以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实施兼并重组。

那么,接下去的问题来了,相爱相杀多年的滴滴和Uber中国能否借此来停止烧钱,一加一能否大于二?也许需要市场来验证了。

Uber联合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Facebook上发帖宣布,Uber已投资了四家刚刚起步的欧洲初创公司。图为卡拉尼克和四家公司的创业者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