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

时间:2024-10-27 01:41:03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它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教与学的灵动性,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软件测试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对象主要为相应专业一年级新生,在学生尚未涉及该专业核心课程的情况下进行基础性教学。将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放置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以实施,分层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等品质使得课程的教与学达到了理想的目标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环境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是一门根据软件测试教学的需要,结合软件测试未来的职业要求和定位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对于高职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的头脑中尚未形成对软件测试技术的认识。该课程的开设,能为他们在专业发展中提供良好的帮助。该课程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软件测试技术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还增加了对测试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应对,力求使教学内容为面向应用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相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技能操作为主的情况,软件测试技术课程鲜明的特征就是以理论为主,以技能应用为辅。一年级刚刚从初中毕业的学生对专业常识一无所知,直接面对适用于大专新生的课程内容,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难度可见一斑,教学效果不尽理想顺理成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充分分析学生情况,与合作企业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课程的教与学放置在信息化网络环境中,配以良好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展示,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互动学习,碎片化的学习机动,再加上完整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良好目标。

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高质量的软件测试技术教与学呢?下面笔者根据近年来教学实践,从以下三点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2014年起,笔者学校引进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以泛在教学与混合式教学为核心思想,以海量资源为基础,以课程为中心,以学习空间为平台的数字学习服务系统。泛在学习(U-learning),又名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顾名思义,就是指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知识的方式。泛在学习(U-learning)是数字学习(e-learning)的延伸,克服了数字学习的缺陷或限制。由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移动学习(M-learning)逐渐引入泛在学习体系。该平台集备课、教学活动、资源管理、网络教育于一体,成功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与学。通过近年来对该平台的使用,笔者深感其是一个先进的学习管理平台。基于以上特征,我们充分利用其先天的优势,开发了软件测试技术网络教学课程。网络使得我们的学生可以无障碍共享学习资源。这些资源经过了教师精心整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尤其是在当前课程教材起点较高,内容晦涩的情况下,教师根据生源基础、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等,对学习资源进行高质量的整合,呈现在学习平台上的是重难点突出,层次清晰、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梳理、归纳,丰富的音频、视频辅助教学等内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账号,课内课外都可随时进入平台进行碎片化学习。这样的平台应用,大大突破了课堂40分钟的限制。例如,我们在进行软件测试技术第一章——软件测试流程教学时,在传统课堂上我们常以流程图的方式进行图片展示,将过程进行顺序梳理,“板书文字的书写+教师的分解+流程图片”展示,这样常规的教学手段既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枯燥的内容又不易理解。而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后,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以视频、微课等信息化形式全面生动地展示,和合作企业联合开发符合企业实际的最新内容,以教学合作企业实景拍摄为背景,以高年级本校实习生为主人公,对软件测试工作流程进行了情景拍摄(时长10分钟)。将书本中的文字流程以生动的视频方式进行展示,强化了学生对流程的掌握效果。时长达10分钟的视频如若放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很明显不符合课堂教学的规律,而将其放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让学生课前课后进行观看与学习,可以大大促进教学内容的吸收与掌握。

与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的数量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生动素材可以大量叠加,源于书本、超越书本的内容得到适当引用,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充分自如地学习,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扩大了教学的途径,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翻转课堂的实施

翻转课堂式教学是近些年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传统教学中,课前、课中、课后任务明确。课堂教学传授以教师讲授新知为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为辅,教学中依然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职业学校的孩子自学、预习、复习的自觉性相对更差,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吸引他们的元素及动力,将很难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任务。有了信息化手段的配合,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支撑,采用高效的翻转课堂式教学的可能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在软件测试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创建了基于社交平台的微课学习,将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放在网络教学平台及社交软件中。学生带着任务去观看,去学习,打破了预习、学习、复习的界限,一方面将学习的主体交回给学生,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训练;另一面老师负责答疑解惑,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方式,教学相长得到较大的体现。教学过程在“不懂(课前)—懂(课中)—不懂(课中)—懂(课后)”中完成,这样的良性循环体系的建立,使得学生学习更加有深度和广度。学习不仅仅囿于课本,随时放在身边的手机就可以呈现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的视频点击就可打开。学习从未像这样贴近于学生,随时随地。有了方便的大门,生动的教学情境,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也焕发了朝气。

同时,与传统知识组织的线性特性相比,信息化环境下网络教学平台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的信息结构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由虚幻的间接过程变为现实的直接链接。因为有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存在,我们提供的教学资源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有浅有深,从而使得分层教学得以较好的实施。传统教学中,分层教学放在课堂40分钟内加以实现。长期的实施和观察证明,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课内的有限时间要做到分层知识的传授较为困难。而通过网络平台,不同层次的教学案例可以无限制共享,同时,把知识的学习从短暂的课内延伸到无限的课外,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更多的指导成为可能。

三、信息化评价体系的建立

信息化评价教学是指运用信息化评价技术和工具,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为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根据,并保证教与学的效果。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与学的过程性评价正是以往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不能全面展开的有效补充。在网络教学平台里,学生信息、学习成果、学习反思、学习依据和学习过程能够清晰地呈现。根据“学生信息”及其“学习成果”,科学地做到同一层次学生的分类,有效地对其进行科学的学习目标定位,从而在评价体系中真实地反映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依据”和“学习过程”通过时间节点和问题解答效果可以发现学生是否进行有效学习,从而可以帮助他们进行高质量的学习反思。很多时候,学生也许不是不愿意学习,而确确实实是他们不会学习。根据这样过程性的评价方式,老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修改与调整,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摆脱了传统教学中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监测,而有了高效学习过程的保障,课程的有效学习势必得以实现。例如,在软件测试技术——软件测试流程的章节学习中,采用课堂翻转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视频以及网络平台上相关资源的共享与互动,学生有没有学习、课堂重难点问题有否解决在过程评价体系中均通过相关的考核进行测试,非常直观地显示出该生学习过程的痕迹。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传统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在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协作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但在使用中,教师也需要避免以下问题: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避免低水平地重复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以便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限制教师创造力的发挥;避免媒体演示替代教材,杜绝“课本搬家”“课堂搬家”,忽视教材对教学的支撑作用,不能忽视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

信息化环境下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教与学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实施了三年,从最开始简单的资源上传,固定程式的网上作业提交,到现在素材资源的优化,微课视频共享,教学内容分层实施,对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评价。这些信息化环境下网络平台的使用才使得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软件测试专业的学生在此基础上,专业学习如鱼得水,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相信在未来,随着更多课程的教学改革,依托信息化教学环境,他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者单位:南京商业学校)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