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基于数学“工具性”探究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重构

基于数学“工具性”探究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重构

时间:2024-10-27 09:42:41

摘要: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与当下中职生薄弱的数学基础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长期以来,教师以数学课程知识为核心架构教学流程,而中职生对数学概念、运算法则及解题方法的理解与应用一直是模糊混淆的。因此,本文重点阐述了基于数学“工具性”探究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重构,通过反思数学的“工具性”特征,围绕“工具性”来重构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工具性”定位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提升数学课堂的应用性、实践性教学价值。

关键词:中职数学“工具性”重构教学

大部分中职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原因与其数学基础薄弱有直接关系。中职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而数学思维意识更是欠缺。如很多中职生缺乏对数学语言的正确理解,难以明晰数学概念,仅凭直觉来解决数学问题,导致数学推理缺乏逻辑性,数学解题方法的准确性不高,甚至对数学符号化的语言及逻辑认知不明确。鉴于很多中职生对数学课程的“远离”心态,也让很多数学教师重新反思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工具性”定位的提出,就是指将数学作为一种“工具”,让学生从数学“工具性”应用中学习数学知识、方法来解决数学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形成数学意识,提升数学思维与其运用能力。为此,本文将就此展开探析。

一、数学的“工具性”与中职数学教学的重新定位

中职生对数学的学习并不积极,面对数学课程教学,“工具性”定位就是在数学知识的运用中,以数学作为“工具”来倡导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如一些数学软件中几何画板、Excel表格软件,这些在计算、制图、制表、动画、演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也能更直观地呈现数学规律,便于激活数学课堂,也能够让中职生从中参与数学学习,激活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不过,面对数学的“工具性”,中职数学教学应该如何设定目标?过去,以数学知识、技能、数学解题技巧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显然并不适用于中职生。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以“直观、思维、实践”为主线的数学课堂结构,虽然强调了数学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严谨性结构,但这种教法使得中职数学课堂面临“五难”,即课堂知识组织难、数学知识复习难、课堂新知讲授难、数学方法巩固练习难、作业完成难。

自数学教育界提出“问题解决”数学思想以来,以数学为媒介的数学教学,也可以转向为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即由解题教学转向解决问题教学。以中职生为例,很多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特别是在生源、学习环境等影响下,数学课程教学面临诸多难题。如果仍然以数学传统教学模式来实施,中职生的数学积极性会更低。中职教育作为面向市场和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阶段,更要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设立以“问题”为导向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思路,走出传统的数学知识型讲解模式,侧重于对学生数学逻辑推理、数学思维的激发,从数学问题中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一般化、特殊化等数学思维能力。正因为如此,本文将从“工具性”视角来探析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重构思路,引导学生从数学问题中建构数学意识,并解决数学问题。

二、基于“工具性”来构建中职数学教学模式

1.基于认知导向来构建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

中职生群体对数学课程学习热情不够,并且很多中职生存在数学认知障碍的情况。如出现学生在数学解题时审题能力差、抽象思维弱、空间认知感低、解题逻辑混乱等问题,他们也并非无法学习数学,而是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知识方式来呈现。因此,教师需要打破数学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从个体学习走向小组学习,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渐进培养数学认知。为此,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让数学知识渗透到具体的问题中。

通过学生分组,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并讨论解决方法;其次,教师要进行学生引导,指导学生从问题中挖掘思路;最后,引入学习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互评,也可以是教师评价,以深刻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过,在构建数学问题情境中,问题是关键,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所以在情境中,问题的设置要具有目标性和指向性,问题要涵盖数学认知心理,体现为数学解题心理的转变,并要突出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养成,从解决数学问题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学逻辑能力。

通常,以数学的“工具性”为主线来架构与数学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从数学知识的学习、认知、应用实践中,完成数学操作过程,体现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增强对数学概念、规律的认知与理解。

2.基于操作实践来化解数学教学问题的“工具性”难题

数学问题涵盖了数学知识,而问题是数学“工具性”的具体体现。通过问题,学生可以了解数学所表达的内容,从数学问题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从具体的数学操作和解题实践,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解决难题。

笔者将学生的解题实践过程细化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通过数学问题来分析数学内容。问题的设计与相关的数学知识是一体的,学生通过问题来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和思维,逐步完成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但是,作为数学问题,其中包括的数学知识,要贴近学生的认知经验,既要有直观的数学知识,又要包括隐含的数学思想,要让学生从数学探究中不断体验到解决数学难题的乐趣。在第二环节中,学生要做好数学知识的应用准备。从显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来看,学生要了解数学概念、定理,明白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使用方法。但由于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对相关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运用缺失理解,使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受挫。因此,本环节要突出教师的引导,强调学生自主查找数学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第三环节是设定数学解题模型。数学模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也是融入数学思想、方法、定理、公式来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从实际问题的架构中,让学生逐步建构对数学字母、符号的理解,明白其表述的数量关系及内在逻辑关系,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奠定基础。第四环节是寻找和确立解题路径和方法。即确定数学模型后就要解决该数学问题。比如对于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可以在几何画板中作图来分析其结果的最值问题,不用再像二次函数解题方法那样去求最值,或配方法求最值,由此减去了过多的计算,也让中职生能够克服数学逻辑思维障碍,建构数学思维。第五环节是反思并总结。在中职数学问题式解题实践中,要让学生了解解题过程,凝练数学问题,确立数学模型,完成解题路径,总结解题方法,再根据问题教学巩固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加深对数学的运用能力。

3.基于问题解决来构建中职数学教学目标

确立中职数学的“工具性”定位,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渗透数学逻辑思维与数学方法,加强对数学问题的操作与练习,使学生在数学问题逻辑推理中,增进学习兴趣,解决数学难题。数学学科包括的知识点较多,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二次函数的图像实例来探析“工具性”教学模式。如某二次函数,首先根据函数的性质,在几何画板中画出对应的图像,主要通过X、Y点坐标来确定其位置和开口方向,然后利用数学工具软件来求解函数值,并进行图像绘制,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这个过程是在数学软件环境下完成的,不需要学生进行多余的计算,降低了学生对计算过程繁复性带来的学习难度,也提升了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学习兴趣。当然,对于当前的数学教材,中职院校也要逐步完善数学的“工具性”特色,突出对数学知识逻辑体系的编制思路,遵循中职生认知规律,强调数学知识的直观性体现。如对于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判断,这些知识要以理解、应用为主,而对于复数、函数最值问题,应该给予适当删减,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三、开展“工具性”数学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确立“工具性”教学理念,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在教师方面,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教学的实用性,要联系中职生数学学情,树立数学应用性教学、工具性教学理念,突出对数学知识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融合。如引入计算器、几何画板、电子表格Excel等工具性软件。同时,在问题情境设置上,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去练习,去解决和体验数学问题。在教学环境方面,教师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结合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以小组方式进行数学探讨和交流,也让学生从分组中,相学相长,优势互补。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要给予数学课堂必要的设备支撑,特别是配备相应的计算工具,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数学技能训练。在学生方面,学生要结合自己对数学的学习情况,积极参与数学课堂知识讨论和数学问题的解决实践活动,多与同学进行沟通,碰撞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当然,从“工具性”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也要不断反思,优化教学方式。如在数学知识、定理、公式等逻辑演绎教学中,教师要减少学生的“演练失败”情绪,多引入现代科技工具来替代计算,在确立“工具性”教学时,也要分门别类,对数学知识进行适当取舍,避免一刀切。

参考文献:

[1]潘万伟,冯晓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7(30).

[2]戴慧.在中职数学教育中渗透建模理念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

(作者单位:湖南兵器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