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美丽行”家访:中职学生发展的推进器

“美丽行”家访:中职学生发展的推进器

时间:2024-10-27 09:33:06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与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电子家访”越来越受到青睐,传统家访遭遇尴尬。然而,从家长、学生的具体需要到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需求,再到国家的政策导向,都要求传统家访形式的回归。而传统家访也应该与时俱进,要有“时代特色”,在这样的理念下,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积极探索实施,构建起一个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色的“美丽行家访体系”,实现真正的家校共赢。

关键词:家访与时俱进美丽行家访体系

一、构建“美丽行家访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构建“美丽行家访体系”不是偶然的,无论是在学生与家长的接受程度方面,还是针对中职学生特有的身心状况发展,都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

1.教师需要整体了解中职生身心发展的个体特点

中职学生正是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内容丰富,情感体验也较深刻,反应强度大,更易冲动和走极端,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2016年杭州市对中小学生进行的抽样测试结果显示,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6.1%,前4位心理问题分别为:强迫症状7.5%、人际关系敏感7.2%、敌对6.0%、抑郁6.0%。面对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个体,只依靠学校单一化和公式化的统一管理是解决不了的。

2.中职生对教师关注的需求,需要学校加大个体关注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导致自信心缺乏,行为习惯差,家庭、行为、心理、身体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并且在小学、初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挫经历,这使他们心理上渴求教师的关注,却又在行动上退缩。教师上门家访,恰好为这样的“一对一”的面对面关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学校需要介入中职生的亲子关系的僵局并实施有效协助

中职生中存在亲子问题的比率较高,亲子关系总体水平低于同龄中学生,与父母关系无论是空间距离还是心理距离均较同龄人疏远。上门家访恰好为家长、学生、学校三方提供了一次介入的突破口。通过上门家访,教师可以帮助家长认识到自己与孩子亲子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对孩子教育方法的失当、教育态度的偏差,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与父母进行良好沟通的范例。

二、构建“美丽行家访体系”的实施策略事实上,国家对于传统上门家访回归的相关尝试从未停止过。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生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开展一次家访。从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到国家的政策倾向,从下到上,都在要求传统家访形式的回归。针对家访的特点、家长与学生的需求,笔者采取了“走百村,进千家”“全校动员,全员参与”的家访模式,助力构建“美丽行家访体系”,让传统家访焕发出时代光彩,促使家校合作,产生家校合力,最大程度发挥传统家访的效用。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前期准备

在“走百村,进千家”“全校动员,全员参与”的家访模式中,“最美家访体系”不再是某一位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是学校的一项工作。从初期制定家访实施方案,了解活动目的、基本内容,再到时间安排、费用安排,再到进行学生基本信息的统计,准备有关学生的各种材料,包括分组、分工,下发家访记录单与反馈表等,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让家访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1)观念准备。全员参与,就要做好全员的思想统一,让教师都明确家访的目的、知道家访的意义、了解家访的主要内容。家访绝不仅仅是教师的“告状”,也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在校情况的反馈,上门家访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情况;听取家长愿望、需求;与家长沟通学生家校的基本情况,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适度给家长答疑;宣传职业教育,宣传“美丽校园”建设。

(2)分组准备。以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参与家访的是300多名教师,被家访的是1000余名学生,这样的家访规模,要做好细致的规划。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以统一时间为贯穿,采取“三纵一横”的形式,以亲情、友情、班主任的特定需求为依据,进行了分组的准备,将整个地区进行区域划分,分成了8个大组。而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也由实际居住地划分为10个组。平均每位教师会家访到8~10个学生,使家访操作起来更为科学、合理。

(3)教师准备。家访活动,教师是家访的主体。家访教师的态度、情绪、言谈举止、着装礼仪、谈话内容与技巧等方面,都会决定家访的效果。对教师来说,家访前要做到“五备”,即“备学生”“备家长”“备内容”“备态度”,也要准备自己的形象、着装、礼仪等等。

(4)学生准备。在家访活动中,学生是家访的对象,也是搭建在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媒介桥梁。学生并不是被动地等着教师到访,而是也要积极参与到家访活动中来,为家访活动顺利展开做出配合与协助。如提早将《给家长的一封信》送交到父母手中,告知家长家访活动的时间,帮助父母做好接待教师的工作,还有部分学生要做好“小向导”,协助不熟悉村子的教师完成家访。

2.中间组织

在“走百村,进千家”“全校动员,全员参与”的家访组织过程中,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以统一时间为贯穿,采取“三纵一横”的组织形式,开展有组织的家访活动。

(1)亲情家访。区域划分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亲情原则”。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的教师群体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天然联系。同村、沾亲、左邻右舍……正是这种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让教师开展家访活动的第一种组织方式,就是“亲情家访”。这种沾亲带故、左邻右舍的先天条件,让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疏离感迅速褪去,缩小的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心灵上的距离。家长和孩子是放松的、愉悦的。

(2)友情家访。区域划分的第二条原则,则是“友情原则”。这个友情,是师生在校期间所建立起来的“友情”。学生特别喜爱的某一门课的教师、学生参与过活动的指导教师、学生参加竞赛的带队教师……与学生有过某种渊源的教师,利用这种特殊友情的链接,采用了这种“友情家访”的组织形式。这种特殊友情的链接,让学生可以放下对教师的戒备心理,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而到访教师也可以很容易找到谈话的切入点,更快地进入状态。

(3)班主任专访。班主任是家访的主力军,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更为全面的了解,甚至对学生平时表现中的某个特点,近段时间的变化,都比其他教师更为清楚,甚至比很多家长都更为清楚。同时班主任平时与家长就有基本的沟通,对家庭的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因此班主任在家访中有着“专访”的权利,他们会更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对家访的对象进行选择。在家访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好地因势利导,让家访起到更好的效果。

3.后期反馈

家访结束后,家访教师要进行家访后的收尾工作。包括对收集回来的资料进行评价、登记家访工作反馈单、撰写家访感悟与优秀案例,为后续的家访活动做好准备,并将这些内容在学校层面进行分享,注重家访教育的延续性和统一性。

(1)填写家访工作反馈单。教师上门家访,了解到的家庭状况、经济情况、亲子关系、人际交往模式等个性化的情况,甚至学生成长的家庭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学生个性特点和行为认知的因素等各项基本信息中有价值的内容,都需要填写记录,进行学生个人档案的完善。

(2)撰写家访感悟与优秀案例。教师上门家访,本身就是一次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或对学生热切关爱、对学生家庭热心帮扶;或通过家访活动,了解到学生问题背后产生的原因,并能针对原因,精准施教;或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长中的重要性,并能够付之于行动,彰显育人合力。将这些家访过程中的感悟、经验进行总结,予以展示,可以进一步提升家访活动实效性。

(3)家访发现问题的跟踪处理。教师在家访中发现问题,在家访结束之后,要进行跟踪处理。这里的问题既包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提出的建议和期望,也包括学生自身存在的亲子关系问题、行为习惯问题、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实习就业的选择等内容。

三、建构、实施“美丽行家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家访不是单一存在,也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与其他家校沟通工作紧密相关,如对一些家境不好的家庭,如果老师前期没有通过微信、家长开放日等方式与家长建立感情,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家长可能会因自卑心和防备心而抵触家访。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多种家校合作活动建立起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尊重和信任,社会层面也需推动家校合作制度的建设。

传统家访“正当时”,也要与时俱进,既不完全依赖信息化的设备,也不摒弃“电子家访”带来的帮助。而“家访体系”在运行中,要注意到方方面面。学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在享受信息化程度对家访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应该走出校园、走进家庭,拉近与学生和家长心灵的距离,这样不仅有利于获得家长情感上的认同,更有利于寻找教育学生的“窗口”,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真正的家校共赢。

参考文献:

[1]李红菊.浅谈中职学校传统家访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

[2]王占峰.浅谈信息时代家访的重要性[J],现代农村科技,2014(10).

[2]冯赟.将合作教育进行到底——家访的心得体会[J].新教育时代,2016(25).

(作者单位: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