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时间:2024-10-26 12:17:59

田杰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部长(9月17日)

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成绩斐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创新能力和质量仍存在较大差距,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仍然任重道远。我们仍需不断努力,切实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牢牢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一是统筹协调科技创新各环节,加强政策间的一致性。科技创新涉及多个部委的职能,政出多门的问题亟待解决。要加强基础研究、科技计划、体制改革、创新政策与经济发展全局的宏观统筹,并通过对政策一致性和实施效果的评估,促进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处理好产、学、研的角色定位和互动关系。比如,可考虑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要任务定位于基础研究以及共性技术研究,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提供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加强大科学中心重大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管理制度,以绩效考核、奖励等方式促进大科学设施开放共享;建立和完善公益类研究机构的运行制度,培育一批社会化、专业化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继续减轻企业负担,减少政府对企业创新决策的干预,使企业在创新活动决策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三是增强科技创新体系的开放性,逐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这一过程中,要继续简化对外投资的政策和程序,逐步打破藩篱、增进交流,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科研合作。

四是继续改善国内的创新创业环境。要加快完善产权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特别要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建立网贷行业监管体系可从四方面着手

黄国平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9月22日)

8月下旬,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上明确指出,深入摸清网贷平台和风险分布状况,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施策、务求实效,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必要的标准,加快互联网金融长效监管机制建设。这是首次在中央和国家层面上就如何建立网贷行业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指明方向。针对此问题,建议基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

第一,根据网贷行业真实发展现状,承认不同平台之间业务模式存在差异性。

第二,分析和研判当前行业主要业务模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主要业务模式按功能分类,制定相应的监管原则和标准。

第三,根据当前行业主要业务功能分类监管原则和标准,制定科学合理、衔接有序、覆盖全行业监管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业务模式、业务特点和风险特征,分门别类地制定既能反映行业发展现状,又能体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标准和细则体系,从而形成具有可预见性、可操作性和现实针对性的长效监管机制。

第四,在网贷备案和合规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建立的监管框架和长效机制,对通过备案和合规检查的平台尽快颁发金融牌照,实施持牌经营,以便在政策和制度上将合规网贷平台纳入正式监管体系。平台金融牌照可根据平台业务特点和自愿申请相结合的原则发放,随后根据牌照的许可业务类型和特点实施差别化按功能分类监管。

平台化共享化将成为经济发展新趋势

中国电子学会、CIE智库《全球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9月1日)

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各主要国家纷纷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重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预测未来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将出现十大趋势。

一是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二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是首要战略任务;三是平台化、共享化引领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四是全球创新体系以开放协同为导向加快重塑;五是基础设施加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六是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延伸至信息空间;七是数字技能和素养推动消费者能力升级;八是社会福利水平依托数字化手段得到有效改善;九是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启动规划;十是建设和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的数字化程度持续提升。

信息网络技术等将成为影响国际安全形势的新因素

王帆外交学院副院长(9月18日)

诸多因素影响着当前国际安全局势,其中战争风险问题、国际格局演变、经济全球化走势、科技变革等最为重要。

一是战争风险。大国间爆发体系战争的可能性仍然不大。然而,随着竞争与冲突的加剧,大国之间冲突的形式也会变得多样化。一是大国冲突在第三方尤其是敏感热点区域以“代理人”或区域之争体现;其二是可能通过无形战场的冲突形态得以体现,如贸易战、网络战、金融战等。

二是国际格局演变。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后,国际力量对比调整加速,出现了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情况。“一超多强”的局面虽在延续,但呈现“一超走弱、多强易位、中国影响突出”的态势。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和西方国家的整体相对衰弱,导致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变革加速。

三是大国关系走向。从国际格局力量对比来看,虽然总体上一超多强、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格局没有改变,但力量对比的变化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间尤其是大国关系,出现了美国要维持其统治地位而其他国家影响力不断发展壮大的矛盾。

四是经济全球化的前景。当今的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等后起之秀不断推动全球化,而传统大国反而开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潮流盛行,不过全球化的进程不会因此中断。

五是科技等新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创新深入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都在孕育着突破并加速融合,有望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人工智能或加剧未来经济不平等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人工智能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模拟计算》(9月9日)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近期发布报告称,长期来看人工智能的采用并不会对净就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到2030年,人工智能领域的额外投资可以为就业贡献5%,其创造的额外财富可以推动劳动力需求,进一步提升12%的就业率。但报告也表明,在人工智能带来就业和经济优势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竞争、经济不平等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公司间竞争不平等局面凸显。完全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型前沿公司将会在2030年之前实现收益翻倍;没有意愿或者完全没有采用人工智能的公司,也将因失去市场份额,导致现金流下降,进而面临裁员的压力。

二是岗位需求和收入的差距拉大。AI技术的普及使得自动化或劳务外包更加普遍,特别是脑力或者体力上的“重复性劳动”。麦肯锡的模拟计算表明,重复性任务和少量数字技术的岗位需求可能会从总就业占比的40%下降到2030年不到30%;而对非重复性活动或高水平数字技能的工作岗位需求份额将从大约40%上升到超过50%。这种转变可能导致收入差异加大——高水平数字技能的非重复性工作的工资总额占比大约上涨13%;重复性和低数字技能从业人员将面临工资增长停滞甚至减少,其在工资总额中的占比将从33%下降到20%。

三是国家间差异进一步扩大。这种态势目前已经很明显,且似乎将进一步扩大。发达经济体在采用人工智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些国家在未来将比新兴经济体多获得额外10%~15%的经济效益。相比之下,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的数字基础设施不足,创新和投资能力薄弱。这些经济体似乎不太可能与采用人工智能的先进同行保持同步。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