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两千年前的中国首场“支付革命”

两千年前的中国首场“支付革命”

时间:2024-10-26 10:35:05

“半两钱”为崛起的军事、经济大国秦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中从上至下:秦国的半两钱,魏、韩、赵三国的布币,楚国的蚁鼻钱、燕国的燕明刀和齐国的大刀币。货币是最初的支付工具,要求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如今,中国在支付工具创新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然而,在2300多年以前,中国还有一场重大的“支付革命”,那就是公元前4世纪秦国推出的“半两钱”。

战国的四大货币区

众所周知,人类第一种货币是“贝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随处可见的贝壳显然不够用,这时,人们把眼光投向了新型材料——金属。

《史记・平准书》中说:“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夏朝时,用于交换媒介的金属主要有3种,其中,“黄”指黄金,“赤”指红铜,“白”指白银。由于较为珍贵,一开始,这些金属多用于赏赐或惩罚。后来,冶金技术不断提高,青铜产量大增,人们开始以称重的方式使用青铜进行交易。不过,称重还是太麻烦,聪明的中国人又开始动脑筋,用青铜做出了各式各样的钱币。

到战国时期,刀币、布币、圆钱和蚁鼻钱四种主要货币出现了,并以此形成了“四大货币区”。然而,这些货币最大的缺陷是没有统一的铸造标准,形态五花八门。刀币有齐刀、明刀、直刀、针首刀、圆首刀、齐明刀、尖首刀等。布币有锐角布、方足布、尖足布、首穴布、平首布、釿布、圆足布、三孔布等。并且,当时各诸侯国的计量单位也不统一,有铢、两、甾、镒等,货币的材质即便一样,但称完重后表述出来的重量数和重量单位都不一样,要交易还得先换算。在形制和重量都不统一的情况下,某一种货币只能在某些地区流通,拿到别的地方去别说使用,恐怕大家见也没见过。

有钱,但是不通用,这是支付工具的致命伤。换算麻烦是一方面,且换算的过程本身还会产生货币兑换成本,人为加大了交易的成本。此时,大家都意识到,作为支付工具的货币,需要进行一次创新。

秦国的货币创新

秦国既没有血缘优势(无周王朝宗室血统),也无地缘和资源优势,但是,秦国的统治者们具有非同一般的远见和创新精神。

战国中后期,秦孝公慧眼识英才。为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国力由此大增。不过,商鞅变法涉及金融改革方面的内容不多,对秦国金融和货币进行改革的是其后的秦惠文王。这位秦惠文王名叫嬴驷,是秦孝公的儿子,也就是此前热播剧《芈月传》中芈月嫁的那个秦王。

由于变法触动了秦国贵族的利益,引起众怒,秦惠文王嬴驷杀了商鞅,但是,他没有终止改革。秦惠文王敏锐地意识到诸侯各国都需要一种新货币来替代使用不便的各种“杂币”,于是,在公元前336年前后,秦国推出了“半两钱”。

《汉书・食货志》是这样描述这种货币的:“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这句话透露出三个重要信息:材质与“周钱”相似;上面铸着“半两”二字;重量是统一的,都是半两。统一重量,并把重量铸在钱上,这看起来没什么,在当时却是一个不小的革命,因为重量就是价值,如同钞票上印“××元”一样,让使用者一目了然。“半两钱”的另一大创新点是它的形制。

之前,为了方便携带和使用,人们一般用绳索和木条把铜钱串起来。久而久之,大伙发现,圆孔的钱串起来后容易松动,在使用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摩擦,而青铜质地较软,磨损自然会导致减重。减重就是贬值,比如新钱实足0.5两,用一段时间变成了0.4两,价值就缩水了20%,再拿出来用,别人就不一定接受了。

“半两钱”对“圆钱”进行了改造,中间改成了方孔,串起来钱绳索不容易松动,同时还减少了货币的磨损。圆形方孔符合“天圆地方”的观念,方孔两边分别铸一个字,显得更为匀称、美观。

此外,秦国还加强了对货币的管理。以前,货币私铸、盗铸在各诸侯国都很普遍,规格很难统一,极易造成混乱。于是,秦国规定,“半两钱”只能由国家铸造,私铸者将处以重刑。此举不仅有利于规范金融秩序,而且也保证了市场上流通的“半两钱”的铸造质量。

中国的货币制度由此走向成熟。

所向披靡的“半两钱”

在大家都急需要一种方便、快捷和通用支付工具的情况下,标准统一、设计美观、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的秦国“半两钱”横空出世,没有理由不在众多不好用的钱币中脱颖而出。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先进的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对经济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当时的秦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军事大国和经济大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半两钱”自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如同战无不胜的秦军一样,秦币也开始了它的远征。

古代史学家不太重视社会经济变革,史书上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较少,常常一笔带过。所幸,现代考古发现给史书记载的缺失提供了有力补充。不仅在秦国旧址出土了大量“半两钱”,在其他各国旧址也发现了很多。例如,曾属燕国的辽宁铁岭,出土过两只燕国陶制“存钱罐”,里面存有130枚秦国的“半两钱”。此外,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也都发现了大量秦国“半两钱”。

要说明的是,这些秦国的“半两钱”,都是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发行的,因为它们在铸造特点上与秦统一之后发行的“半两钱”有明显区别,比如前者文字的笔划多带方折,所以比较容易辨别。

有人认为,秦国“半两钱”之所以能够所向披靡,是因为秦军不断向外扩张,占领地区不断扩大。这种说法没错,但是有些低估了“半两钱”的实力。实际上,“半两钱”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秦国的综合实力,而推动了秦国的扩张。

汉高祖刘邦坐拥天下后,一开始并没有考虑改革币制,仍然沿用秦朝的“半两钱”,直至出现了严重的私铸现象。当时,市面上出现了几种变形的“半两钱”,例如:“荚钱”,既轻又薄,像榆荚,上面仍铸着“半两”二字,但分量明显不够;“剪边半两”,一些不法商人剪掉秦朝“半两钱”外面的一圈,从7~8个“半两钱”剪下的边角料能铸成一枚新钱。

汉朝政府不得不再次进行货币改革,吕后亲自参与设计,推出了“半两钱”的升级版——“五铢钱”。这种货币的标准重量为5铢(西汉的1铢约0.65克,五铢约3.25克),为防止“剪边”,设计者在原有“半两钱”方孔圆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圈围边——若是谁收到了剪掉围边的钱,一目了然,可以喊官府来抓人了。

由“半两钱”升级来的“五铢钱”不仅在汉代流通,此后还被历代朝廷所借鉴和使用,直至中国封建时代的终结。

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惠文王在2300多年前实施的那场“支付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半两钱”的推行确定了中国古代最基本的货币形态,直到晚清,被老百姓俗称为“铜钱”的这种圆形方孔钱都是最主要的货币。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