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AI华山论剑: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时代

AI华山论剑: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时代

时间:2024-10-26 01:47:14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人工智能2.0”将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进,如何共享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将是各国决策者和科技工作者及企业家们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人工智能大会也让普通人更好地了解了人工智能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人工智能将怎样改变人类的生活?机器人是否会造成人类大量失业?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会激起所有人的好奇心。在当今这样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工业革命愈发深入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密切关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对于全人类都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作为一种极具战略性、颠覆性的技术,人工智能如果能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将十分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带动高效率生产。然而,如果人工智能未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将会给人类社会的安全、伦理、经济、法治等造成一系列巨大的挑战,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严重危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人工智能2.0”将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进,如何共享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将是各国决策者和科技工作者及企业家们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而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的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应用推广。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领军城市,上海于9月17-19日举办了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次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与上海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大型论坛,邀请到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与会,2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参加了论坛和相关展示活动。

此次为期3天的论坛,不仅就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和成就进行了梳理,而且就众多理论和现实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参展企业的“人工智能+”展示和体验更使得该领域产品的商业化和市场普及进程进一步加快。以“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为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真正将巨大的发展潜能赋予了以上海为代表的领军城市,推动其在新的时代向着建设智能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民众高品质生活的目标阔步迈进。

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概念,首次提出是在1956年,但在长达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人们对其都相对陌生。虽然科学家和企业始终致力于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但是直到近10年,这一概念才逐渐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中。

在致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贺信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国正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将有力提高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有力增强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能力。”习近平主席的这番话,充分揭示了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正面效应。

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目标,也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这一历史征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重要作用。推动高质量的发展,就应该运用人工智能来全面赋能。当前阶段,中国经济正处于经历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有助于快速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为新经济带来更强的活力。

作为制造业的大国,中国正在向制造强国的目标迈进,而欲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使得传统的制造产业换代升级,插上“智慧”的翅膀,以智能制造替代传统生产,同时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以替代效率低下的重复性劳动力生产。大力推动智能经济,已经成为广大中国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以及强化社会治理能力和发展竞争力紧密联系。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要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用人工智能来优化服务不可或缺。近年来,语音识别、图像感知、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日益成熟并快速推广应用,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享受到全新智能化的体验。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养老、环保、司法服务等众多领域取得越来越多的研发成果,众多科技企业集体发力,市场化的应用未来可期。大力创造智能生活,已经成为广大中国城镇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选择。

强化社会治理能力和发展竞争力,人工智能具有不容忽视的巨大帮助。要保障现代城市尤其是一些超大规模城市安全高效运行,人工智能精准助力十分必要。依据既有的发展水平,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重大或特定关注事件的实时感知、准确预测,及时掌握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有效提升决策的效率,缩短反应的时间。大力建设智能社会,也已经成为广大中国城市破解治理难题的必然选择。

总之,作为一种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充分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巨大能量,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跃升。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城市运行的各个领域,未来都将看到人工智能的全面拓展。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开幕致辞中所指出的,“人工智能+”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拥抱人工智能才能拥有未来。

人工智能与其对社会治理的挑战

如同许多科学技术一样,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种影响面极为广泛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重构经济社会,大量行业将会面临重新定义,就业结构和社会伦理都将受到冲击,政府管理、经济安全乃至全球治理都将会面临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挑战,社会转型的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作为人类智慧的象征,围棋曾被认为是机器所无法突破的智慧游戏极限。然而,当人类顶尖的围棋选手在面对人工智能时接连败下阵来并一筹莫展,坦诚机器的棋术造诣远在人类之上时,一种担心人类智慧将会被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社会将会失去对机器的控制的悲观情绪便蔓延开来。

与之相似的是,随着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广泛使用,产品组装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重复性低附加值的人类劳动力正逐渐被机器所替代。“机器人正在抢人类饭碗”的恐慌感以及哪些行业的人类工作将消失,哪些人更容易或更先面临失业,成为了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尽管有一些研究机构提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给人类带来大量新的就业岗位,甚至超过损失的岗位,也依然无法缓解人们的忧虑。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的大量普及应用,涉及海量数据的安全等问题,也涉及人工智能应用的法制法规建设和社会伦理规范的调整。对于这些新生事物,人类都必须在实践中逐渐摸索,缺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必然要付出一定的学习成本。这要求人们深入研究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握其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促进人工智能在健康的轨道上朝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

首位亚裔图灵奖获得者,在语音理解、图像识别、机器人等领域有超过50年研究经验的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终身教授RajReddy,对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有相当深刻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给人类带来灾难和伤害的往往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人类所犯的错误,即人类错误地运用了技术以实现某种不合理、非正义的利益目标。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将人工智能作为单纯的工具来看待,确保必要的法规、监管和社会继续日益完善,以此来防止技术可能造成的灾难。而如果人工智能赋予全人类富足的资源,对人类社会而言极具破坏力的战争都将会消失于无形。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日对公众开放,现场人气爆棚Reddy教授十分看好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应用,他特别提到语音翻译技术最终将造福世界上广大的文盲群体,让社会低阶层人口获得实时教育、电子银行、网上投票和娱乐交流的机会与渠道。Reddy教授将一种极富创造力的人工智能成为“守护天使”,可以预测大到台风、海啸、地震,小至交通拥堵等问题,以极大地保护和帮助人类;另一类人工智能“认知放大器”,将作为人类的助手,显著提高生产力和工作的效率。

总之,恰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需要各国深化合作,共同探讨”。在上海举办的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就是要创造这样的平台,使各国都参与到人工智能及其对社会构成潜在挑战的应对的讨论中来,用携手合作来克服各种前进中的困难,真正做到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

人工智能2.0及其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在其概念首次于美国提出后的70年里,逐步形成了七大基本领域—机器定理证明、机器翻译、专家系统、博弈、模式识别、学习、机器人和智能控制。2017年,中国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人工智能未来在上述七个基本领域以外可能发展的五大重要方向,分别是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统。人工智能2.0已经出现端倪,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看来,人工智能进入2.0时代,原因在于三点:一来,人工智能面临着过去70年从未遇到的需求变化,例如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智能医疗等的出现;二来,人工智能面临的人类智能环境相较70年前发生了巨变,互联网、移动技术、穿戴设备等促使人工智能在新的环境下必须做出改变;三来,人工智能追求实现的目标经过70年的时间已经有了重大调整,专家们逐渐意识到机器智能与人的自然智能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智能,应将两者融合,变成更加强大的智能体为人类服务。

潘云鹤院士认为,更重要也更深层次的变化是,世界从人类社会与物理空间构成的二元空间向新增加了信息网络空间的三元空间的转变。在以往的二元世界中,人类认识物理空间的所有知识形成了自然科学,人类社会改造物理空间的所有技术形成了工程技术,人类社会认识自身行为的所有知识形成社会科学。而在新的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需要创造新的“大知识”;在新的信息空间,人们可以看到未曾见过的物理世界并用新的手段对其加以改造,还可以更深刻、更清晰地观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发现新的规律,利用新的计算增进人类的认识水平。

学术界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着“换代升级”的任务,而未来的人工智能该如何发展,尤其是中国应当如何作为,是非常紧迫的课题。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阐述,“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上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这既是对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如何推进的启发性思考。

总体而言,人工智能的实践与理论技术研究处于“不匹配”的状态,实际需求旺盛,而理论与技术供给相对滞后,给人以很强的“不解渴”之感。如何化解“但闻人语响,不见人下来”的尴尬,使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步伐跟上现实社会的需求,未来应当坚持四大方向不动摇,即坚持以需求引领发展,强化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动力,大力加强人才的培养。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发展排头兵,上海拥有科技资源、应用场景、海量数据和基础设施等四大优势,未来应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聚集高地,真正让人工智能赋予上海新时代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全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高智能社会。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上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这既是对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如何推进的启发性思考。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