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以先发制人、主动出击.."/>
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俄罗斯的中东战略:特点、背景与前景

俄罗斯的中东战略:特点、背景与前景

时间:2024-10-25 11:34:27


    俄罗斯以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开启了新的中东战略。运用交友联盟、发挥大国空间优势策略,在中东打开了局面,破除了美国和西方在中东主导的神话,显示了其实力和博弈的决心。

■冯绍雷/文

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的前后,国际战略态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金融危机来势汹涌之下,西方世界主导世界事务的能力引起普遍责疑。若干年来,美欧推动中东、北非及前苏联地区名为“革命”的一连串政权更替后,“革命后遗症”不断显现。在这一背景之下,俄罗斯对于其在中东的战略经过了多年反思和筹划,进入了一个全面调整的新阶段,力图通过主动积极的部署,着力于运用传统优势,旨在打破美国与一些欧洲国家主导中东地区事务的局面,以更为灵活多变的姿态,力争赢得战略空间。

观察和总结这一阶段俄罗斯对该地区外交战略的决策特点、演化路径和成败得失,有利于把握俄罗斯外交与各大国关系的发展脉络,以及国际格局变迁的整体走势。

叙战中的俄罗斯战略特色之一:先发制人的主动出击

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后的最初一个阶段中,俄罗斯总体保持着全面观察、谨慎参与的姿态。关键性的转变自2013年秋天之后开始出现。俄罗斯先是通过“化武换和平”倡议的巧妙构思,不仅及时阻断当时西方可能实施的对叙利亚政府军的进攻,换来了叙利亚一段时间的宝贵和平,也获得了国际舆论的一片喝彩。时隔两年后,正当巴沙尔政权又一次陷于危机重重的境地之时,俄罗斯通过周密地部署空中和海上打击力量,在2015年9月29日,对于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势力实行坚决打击,又一次扭转了叙利亚战局的形势,从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从叙利亚战局演进来观察俄罗斯对于这一地区的战略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出:先发制人的主动出击,是普京主导下俄罗斯战略的一个重要特征。

从美国开始组建联盟宣布打击“伊斯兰国”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伊斯兰国”盘踞的疆域不见缩小,反而扩大。在叙、伊境内和其他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更加猖狂。2015年春夏之交,形势更为严峻。一年之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宣布,美国出资5亿美元,为叙利亚反对派培训1.5万名武装人员。但培训项目启动之后,根据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不仅大量武器装备落入“伊斯兰国”手中,而且,经美国培训在叙利亚境内作战的“温和反对派”人员仅剩四五人。事后奥巴马在接受CBS采访时承认:“我从一开始就对在叙利亚建立这种准军事武装的想法表示怀疑。”美国的反恐部署在叙利亚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反映出奥巴马政权一方面冀图在中东维持影响,但另一方面又急待收缩的进退两难的矛盾局面。因此,俄罗斯的军事打击行动选择在叙利亚战争陷于危局,无论是巴沙尔政权、还是美国都难以招架时骤然降临,可谓情理之中,又适得其时。

笔者近年来参加瓦尔代论坛,有机会多次聆听到普京对“阿拉伯之春”之后中东北非局势的评价。一向冷静的普京,谈及此事显得痛心疾首。他曾尖锐地指出,不管卡扎菲是否为独裁者,但美国是凭借扩大范围使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案的手段,对利比亚进行空中打击,才摧毁了卡扎菲政权。2015年的瓦尔代会议上,普京又直率地批评美国推动的反恐联盟搞双重标准:“别玩文字游戏,把恐怖分子分为温和派和非温和派!如果把一部分恐怖分子当作推翻合法政权的攻城锤,等以后再解决这帮恐怖分子,说服他们放弃政权,这纯属痴心妄想。利比亚的现状就是典型的例证。”看来,中东北非“革命”所带来的所谓独裁者“人头落地”而遭致地区陷入更大冲突的乱局,是推动普京决心先手打击恐怖分子的一个直接背景。

先发制人,尽早在叙利亚实施打击恐怖主义势力,是俄主动出击的另一重要动因。一段时间来,无论西方舆论,还是俄罗斯国内自由派,都曾经渲染,俄罗斯旨在把本国和中亚极端主义势力引向叙利亚战场,认为这是普京出手打击“伊斯兰国”出自国内背景的考量。但是,与这些推测相比,普京本人的解释更为直接,他说:“2000多名来自前苏联地区的武装分子正在叙利亚境内。他们有回来的危险。与其等着他们回来,不如帮助巴沙尔在叙境内打击他们。”俄总统办公厅主任谢尔盖·伊万诺夫也表明:“加入‘伊斯兰国’组织的俄罗斯公民和独联体其他国家公民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其中一些已经返回母国。因此,在境外提前采取行动以避免在俄罗斯境内遭遇这一麻烦是合情合理的。”在实施了空中打击事过三周后的瓦尔代俱乐部大会上,普京进一步公开阐述了缘由。他强调:一旦“伊斯兰国”占据了大马士革,就会形成进一步扩张的基础,向俄罗斯和中亚扩散。因此,“最好是在叙利亚打击恐怖分子,而不要在俄罗斯等着他们”。普京以其个性鲜明的口吻这样坦言:“早在50年前,列宁格勒街头就教会了我一条规则——如果打仗不可避免,那就先动手!”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先下手打击的战略安排,并非没有事前信息沟通与政治磋商。从整个2015年的8—9月份之后,西方媒体上不断传出俄罗斯正调兵遣将,准备在叙利亚发动军事行动的消息。作为标志性的安排,乌克兰危机以后被停止使用的电话热线已经恢复。不仅俄美双方军事情报人员、乃至于俄美国防部长之间也多次密切沟通关于叙利亚战局的发展。克里国务卿与拉夫罗夫外长多次通话,美方表示担忧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集结,但俄方坚持以打击“伊斯兰国”为由进行说服。在政治安排方面,普京早在9月4日就表示:“叙利亚总统愿与反对派分权。”克里对此的反应是,一方面既坚持“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必须下台,这是结束叙利亚内战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他又暗示“巴沙尔下台的时间和方式可以商量”。克里甚至表示:“如果像俄军宣称的那样,在叙利亚的重点是打击‘伊斯兰国’而非支持巴沙尔当局,奥巴马政府表示欢迎。”莫斯科卡内基基金会主任特列宁对此的解释显得意味深长:“美国先前不完全了解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计划。他们担心莫斯科可能帮助巴沙尔打击反对派,而部分反对派是美国人支持的。当俄方向美国担保自己在叙行动旨在反恐时,美国人变得更奉公守法了。”虽然,俄罗斯方面在空中轰炸行动开始之前的一个小时“通知”了美方有关信息,美方依然对此感到不满。但是,综上所述,俄罗斯在叙战中先发制人,并没有回避向有关各方说明自己的原则立场。当然,这样一种“说明”,并不等于有必要向美方通报军事行动的具体日程与细节。

作为先手打击的结果,按照2015年年底的统计:俄战机共完成2000多架次战斗飞行,消灭了数百名武装分子,摧毁了近3000座设施,占“伊斯兰国”基础设施的40%。这一结果对于挫败“伊斯兰国”不断扩展进逼的势头,改变中东地区反恐的不利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未来大国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做出了铺垫。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