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关于三毛的第15号作品

关于三毛的第15号作品

时间:2024-10-25 09:50:55

三毛的第15号作品是专辑《回声》,在出版33年后,终于被演绎为一场演唱会,演出也被命名为“三个女人的壮阔人生”,这三个女人是三毛、齐豫和潘越云,只是其中的三毛已经离世多年。齐豫和潘越云用歌声,唱出那个女人的半生故事。

2018年6月,在台北小剧场举行的“回声”演唱会现场1985年,台湾流行音乐史上诞生了一张名为《回声》的“文学唱片”,那是三毛作品的第15号,在不少台湾乐评人看来,那张专辑诞生在一个才思涌泉的时代,只不过,那个岁月,转瞬即逝。或许声音也有轮回,在时隔33年后的2018年6月,在台北小剧场,随着三毛从未公布于世的独白和透明帷幕上的手写文案,“回声”演唱会正式拉开序幕。三毛用她的文字为几代读者编织了一个巨大的撒哈拉的梦,齐豫和潘越云用那天籁之音又带我们进入了她们三个女人壮阔的一生。齐豫觉得,壮阔的是这个时代的跨度。

齐豫觉得壮阔的不是个人,时过境迁,世界依旧广袤,三毛若是回来,也许还会感到陌生。她说:“这个‘故事’的架构是从三毛少年时期到初恋,到去沙漠到荷西以及一直到最后。导演设定的阳光、土地、水和梦田,暗的架构就是阳光代表三毛她的初恋,很热情、很勇敢,我们两个就作为她的回音。到了土,就是我,我属于大地的、沙漠的,然后三毛用她的词作来回应我。水就是潘越云,作为一个经历过很多事情的人生的领悟,有受创、有欢乐,经过那么多挫折之后的一种姿势。最后到梦田,在梦中开心地结束。因为每个人生起起伏伏差不多,所以我们把我们两个人的人生也放了进去。当然我们还是认为我们没有三毛那么壮阔,我们还是三毛的读者,三毛的书迷。”

概念性的专辑变成一场音乐性文学风的演唱会,她们按照三毛最喜欢的文学感觉来布置。很多人都去了,为了三毛,为了齐豫、潘越云,更是为了曾经的自己,三毛的家人也去了现场。似乎一切都是老样子,齐豫和潘越云依旧如三毛形容的为“天使”和“艳后”,用不同的感觉却同样触动人心的声音演绎着三毛的半生故事和她们自己几十年来的感悟。

齐豫和潘越云依旧一个善谈,一个安静。说起上世纪80年代,她们说她们是幸运的,经历了黑暗也见证了光明。三毛在齐豫和潘越云身上似乎留下了很多,她们再次感受到她文字上的魅力,欣赏她对家人和爱人无私的爱,佩服羡慕她的勇敢,就连三毛对阅读的喜爱都令她们难忘。33年前,她们还是三毛姐姐的小书迷,带着一些崇拜、一丝忐忑闯进三毛的世界,她们接触到了一个与我们知晓或许不同的三毛,她有点儿严肃,讲话很有戏剧性,很愿意尝试,却是一个很实际的人。她们三个不同却又相似的人在一起后的化学反应是那样的美好。

在潘越云看来,《回声》是充满文学性和古典美学的音乐,它没有固定的音乐类型,却抒发着相似的情感脉络。“当时她给我们讲述了《七点钟》那首歌的故事。三毛会给我们讲每首歌曲背后的故事,《七点钟》是我们不熟悉的,像荷西那些我们都是知

道的。《七点钟》的情景就是,她跑过去拉他的手,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有电话,然后转身就跑走了,就等,终于电话来了,说七点钟见面,就是初恋的感觉。”

“后来李宗盛写了《七点钟》的曲子,阿潘唱的歌一般就是小李来写,我和王新莲是制作人,决定谁唱哪首歌。她写的《飞》也很适合阿潘,那是一首对爱情的失望,但这并不是三毛真正的信仰。后来,她就去了沙漠,在沙漠里追寻梦,然后碰到挚爱……”讲起当年的专辑,齐豫似乎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齐豫说,三毛从未跟我们告别,没有告别就是没有离开。当她们回忆起三毛时,一切的场景都历历在目,就连说话的声音以及家中摆放的东西都是那样清晰。如今,当青春已逝,最适合波西米亚风的女孩儿们已经长大,齐豫和潘越云又带着思念、带着遗憾甚至是一丝愧疚重新演绎。但她们应该不会悲伤,因为三毛从未离开,她的文字、她的长袍、她的撒哈拉以及她的爱,都依然深深印在每个人的心里。

专辑《回声》封面图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