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蔡群,蜡染女的传奇

蔡群,蜡染女的传奇

时间:2024-10-23 03:49:25

蔡群,曾拾荒四年、打工五年,谁能想象,这位有着如此经历的贵州姑娘今天已经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而她完成人生逆袭的契机,则来自一种在她家乡司空见惯的传统——蜡染。

蔡群说,蜡染最传统的图案是青底白花,靛蓝染色,像兰花。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蜡染,中国古老的印染工艺,以贵州、云南的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最为擅长。作为中国三大印花技艺之一,蜡染因其图案繁复多变但又不失和谐秀美而延续千年。记者见到蔡群时,她正好穿着自己民族的传统服装。“我们的蜡染花布图案涵盖苗族所有的图腾,都象征吉祥。你看这条鱼尾、这个龙头……”蔡群指着自己衣服上的蜡染图案向记者介绍说。苗族女孩从小就跟妈妈学蜡染和刺绣,苗族人穿的服饰、日常用品都会用蜡染和刺绣进行装饰。“如果女孩子的衣服头饰做得不漂亮,不精细,她的家庭都会被瞧不起。”

蔡群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苗族蜡染刺绣工艺传承人。她连续两年在“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中为家乡织金县捧回金色奖杯,织金的苗族蜡染工艺也由此声名远播。

从拾荒女到创业人

织金苗族蜡染的所在地织金县,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蔡群的家就在织金县的大寨村。蔡群在少女时代就因为苗绣天赋而小有名气。可是家里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她只能放下绣针,蔡群的蜡染和刺绣技艺来自母亲的教导,这是蔡群85岁的母亲(左)手把手指导她蜡染工艺。中新社供图早早出外讨生活。

在贵州山区有句俗话:“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蔡群告诉记者,家里穷的时候,粮食只有种在石头之间窄小的空地上的玉米,一家人每天为吃饭发愁。“尽管日子苦,可是到了晚间,我阿妈就会对着蜡烛,边做刺绣边哼苗歌。我靠在阿妈腿边,觉得阿妈的手和那些绣片特别好看。”

为了吃饱饭,少年时的蔡群离开家,跟着姐姐走了100多公里的山路来到了贵阳,但她们能做的只有捡拾垃圾,就这样过了四年。一天,蔡群在贵阳火车前的饭店捡起一块别人吃剩下的蛋糕,正在吃的时候被一位过路的男士看到,那位男士走上前来对蔡群说:“小姑娘,你怎么不上学?”听到这话,蔡群一下子就哭了。而这位男士接下来的话“点醒”了蔡群:“你可以去浙江、广东打工啊,那里有饭吃还能有钱挣。”于是蔡群离开贵阳,来到广东深圳。在一家制鞋厂,蔡群找到了一份工作。

深圳五年,蔡群结婚生子。为了赚钱,她和丈夫只得像大多数中国打工族一样,将女儿送回织金老家,可女儿的一次重病让蔡群做出了一个决定——回家!

2006年,对蔡群来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因为女儿,她回到家乡,而命运之神并没有让她就此平凡。亲戚的一个建议让她参加了毕节市举行的手工艺比赛,一幅蜡染作品《织金洞银雨树》一下就获得“毕节名创”二等奖,还拿了2000元的奖金。蔡群说:“这使我意识到,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是值钱的!”

蔡群的蜡染和刺绣作品。蜡染分画蜡、染色和漂洗三道工序。苗族蜡染常见几何图形和花鸟虫鱼抽象图案。而刺绣多用红色棉布作底,七色绸线缠绕麻线作调色线,刺绣成品一般用于缝制衣服、裙子、围腰、背带等。蜡染是早已融入蔡群血液中的文化基因之一。2006年,苗族蜡染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更是让蔡群看到了机遇。“我报名参加了贵州省组织的‘两赛一会’(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旅游商品展销大会)活动,从那回来以后,我就开始琢磨,人家的东西可以做旅游商品,我们苗族的也可以。”蔡群说。

2009年,蔡群注册了公司,专门做苗绣、蜡染旅游纪念品。初期,她们拿着绣片、蜡染去织金县的景点售卖,非常受欢迎,生意渐渐火了起来。当地政府得知她的情况,帮助她申请到了贷款,公司盖起了厂房,回来帮忙的姐妹越来越多。丈夫也回乡帮助她打点生意。现在,蔡群的公司开设了网店,全国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

同时,在蔡群的带动下,同村的不少农户也加入了这一行业,发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20户,形成了闻名当地的“蜡染刺绣创业一条街”。

扶持小微,让打工的妈妈和孩子团聚

2013年又是蔡群人生里的一个特殊年份,她当选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的身份不再只是一位创业者,而是要更多地为蜡染刺绣的传承、为家乡的姐妹们着想。

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苗族的蜡染刺绣也面临危机。“女孩子们更喜欢现代服饰,因为穿起来方便时尚。”同时,很多的苗族青年男女都外出打工,没有了学习和制作蜡染的环境。而国内外市场对蜡染产品的大量需求,反而让苗族传统蜡染工艺变得简陋,图案单一甚至是做工粗糙,独特的原生态韵味在逐渐消失。因此,蔡群几年来向人大提交的建议都围绕苗族蜡染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为了保留住自己民族的传统,蔡群公司的蜡染作品一直坚持传统的工艺方式。同时,蔡群在传统苗族服装的基础上,增加了商品的开发,产品包括蜡染方巾、马尾绣绣片、银饰、苗家上衣、苗家背带等几个系列。

现在,蔡群的公司有200多名蜡染技师,也为孩子们开设蜡染课程。她还开办了蜡染博物馆,每年都有国内外的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实现了个人愿望的蔡群,并没有忘记实现同样历经打工艰辛的乡亲们的愿望——可以在家就近就业,亲人再也不分离。经过精心策划,蔡群将公司的生产运作进行灵活的变化,采取了“公司+农户+市场”的管理运作模式,由公司统一指导农户生产蜡染刺绣旅游产品,统一后期加工销售。这种运作模式既保证了企业订单的生产,又便于农村农户对自身家庭的照顾和管理,有效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

蔡群所做的,正是许多人共同在做的一件事。2013年贵州省启动了“锦绣计划”。目前贵州从事手工业的妇女已达50万人,产值50亿元人民币,带动百万余人回到家门口就业。这明显地促进了民族手工艺者在家就业,改善了“老人空巢、儿童留守”的乡村现状。

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蔡群提出的建议是:“建议扶持更多的小微企业,让更多的妈妈回到孩子身边。”

“现在寨子周围300多个姐妹都回来跟我一起干了,去年的公司营业额已经有800多万元。”蔡群说,“我要把厂子做大,让村子里的姐妹们都能回来,回到孩子身边。守着孩子和家的日子,才是真的好日子!”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蔡群提供)

蔡群和苗族妇女们在她的蜡染工作室手工制作蜡染。采取“公司+农户+市场”的模式运作,300多名苗族妇女通过技术培训,将蜡染刺绣拿回家制作,平均月收入达两千多元。中新社供图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