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凫城镇的“小城故事”

凫城镇的“小城故事”

时间:2024-10-23 11:52:03

在凫城镇,我们不仅见到了发挥“领头雁”示范作用的基层干部、留住“乡愁”的民间传统文化守望者,还见到了一个个在外打拼多年、回乡的“致富带头人”。他们的故事,是今日凫城的“小城故事”……

坐落在凫城镇白庄村的乾山光伏项目于2017年并网发电。项目占用荒山未利用地约1000亩,并网发电后年发电量可达3635万千瓦时。近年来,凫城镇通过招商引资,使一批节能环保项目落地并投产运营。摄影陈建/人民画报李晨会算经济账的“女当家”党的十九大代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千佛崖村党支部书记李晨。摄影陈建/人民画报

别人跳出“农门”进“城门”,希望自己能够在城里扎根生存,而她却走出“城门”奔向“农门”,立志在农村当一名新时代的农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就是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千佛崖村党支部书记——李晨。

“到农村去”

从枣庄高铁站驱车50分钟,便进入千佛崖村辖区。与途经的其他村落相比,千佛崖的屋舍都十分整洁,路边的花坛、路标指示牌也显得更有规划。司机是枣庄本地人,也说这个村好像“不太一样”。

千佛崖村位于枣庄山亭区凫城镇东南,辖定盘山口、庙南峪、马庄、千佛崖、河口5个自然村。这是一个典型的鲁南丘陵山区村落,南北两侧皆山,村子就被夹在一条绵延5公里的狭长山谷中。

时值盛夏,千佛崖村却微风习习,溪水潺潺。千佛崖村党支部书记李晨骑着电动车,把我们迎进了村。边走边聊,李晨不时向我们介绍着:“那块地种西瓜特别甜,这一片适合种樱桃,那边堆着的是农家肥。”一个城里姑娘,对农田熟悉至此,没有几年经验大概真做不到。

李晨,“80后”,土生土长的枣庄山亭人。2008年大学毕业后在邹城一家幼教亲子园做业务副园长,每月工资4000多元,在当时当地也算高薪。2009年,枣庄市统一招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李晨报名参考,并被高分录取。

当村干部,首先意味着放弃高薪工作,还要与丈夫两地分居,但李晨还是决定上任,她说:“觉得这是一次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在去凫城镇报到之前,她特意查了一下“凫”的读音,以及那里的大体状况。很快,城里姑娘李晨成为了千佛崖村主任助理,每日与计划生育、三夏防火、新农合与新农保打交道。

5个自然村中有3个没有硬化路,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还有2个村仍靠肩挑人抬的落后方式解决吃水问题,很多人在家里没有活儿干……随着在村里时间的增加,这些情况不断地触动着李晨,她觉得自己一定要做点什么。

多番调研,李晨决定在村里种草莓。草莓大棚经济效益高、技术相对简单。她拿出个人积蓄,又从上级争取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与几个村干部一起,建成8个大棚,引进美国“铁将军”优质草莓。她坚持采用农家肥为底肥,不施化肥、不打农药,2010年12月第一批草莓上市后,就有16万元收益。

于是李晨趁热打铁,又在村里组建了瑞丰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入社,每年每亩不仅可以得到800元的保底金,年终还能享受分红。瑞丰草莓合作社颇有成绩,共建成草莓大棚44个,年产草莓30万斤,远销京沪,实现年收入160余万元。

2011年1月,千佛崖村“两委”换届选举,城里来的李晨以全票当选千佛崖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

凫城镇千佛崖村残疾人养蜂能手孙业玉正向李晨传授甄别真假蜂蜜的技巧。近年来,凫城镇积极引导残疾人发展养殖种植业生产,逐步实现了残疾人扶残工作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摄影陈建/人民画报为村里做的事越来越多

从担任村主任助理到兼任村支书、村主任,李晨开始并不适应。2015年初,青岛市海事法庭的女法官郭彦滨到千佛崖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年长她十几岁的郭彦滨,工作思路令李晨耳目一新,“感觉像是遇到了一位良师益友。”李晨走访一家“庭院经济”农户。摄影王蕴聪/人民画报

72岁的郭效平是凫城镇庙南峪村村民,她正在手工缝绣当地传统服装。郭效平自16岁起跟随母亲学习缝绣虎头鞋、帽,至今缝绣的成品不下千件。摄影王蕴聪/人民画报两个性格爽利的人很快成为忘年交,一起为千佛崖村的民生工程和精准脱贫做了诸多探索:借助行业部门资金7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3.1公里;启动农村“一事一议”项目,借助财政资金40万元,完成户户通硬化道路;争取交通部门支持,投资12.5万元兴建两座出村桥,改写了庙南峪村自古一条道进出的历史;投资30万元完成人饮工程,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投资7万元修建了拦河坝,治理了穿村河道水域环境;投资10万元,完成了电网升级改造;此外,还对接了通讯、网络等部门,完成了村庄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改造。

在基础设施之外,李晨也积极摸索创新模式,在千佛崖村成立枣庄市首家村级光伏合作社。按照“合作社+贫困户+公司”的模式,建设了贫困户屋顶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利用6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投资建设了30户、90千瓦的光伏电站,并以“精准扶贫动态管理委员会”的模式,解决了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的问题。如今许多村民屋顶都建有分布式光伏电站,多余的电并入国家电网,每年能多收益4000多元。

以草莓大棚带头,目前,千佛崖村先后扶持成立3家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流转土地200余亩,推广高效经济作物种植。还引资200万元建立了4个农业示范产业园,引进葡萄苗、果桑苗,并发展花卉种植,采用和推广生物菌肥、臭氧杀菌种植技术,为实现传统农业向高效林果业转型,引领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6年,千佛崖村还成立了旅游合作社,投资建设庙南裕民俗旅游村,开设了民宿、农家乐和垂钓中心。鼓励村民发展美丽庭院,旮旯经济,建成采摘园3处,实现年人均增收800余元。

提起她倡导的“旮旯经济”,李晨说是因为一次开会和省里的农业专家聊天聊出来的。她给记者算了一笔精细账:每户自愿以10元一株的价格购买3株葡萄或猕猴桃果苗种在自家的屋前屋后。以猕猴桃为例,这种果树喜大水大肥,几乎无病虫害,维护成本很低;而且栽活2年后见果,5年即可达盛果期,一株可以收70到80斤猕猴桃,投入时间短,经济见效快;此外一株猕猴桃还可以绿化25平方米的庭院,既有经济效益,又美化环境,可谓一举两得。

“很多人可能会忽视身边这些犄角旮旯的细微之处。我没事儿的时候就喜欢在村子里转转,和村民们聊聊,这一转一聊可能就发现了新问题。装着这些问题,说不定哪天就碰到专家或是高人就给支招了。”凫城镇千佛崖村河口小学新教学楼。摄影王蕴聪/人民画报

凫城镇庙南峪村药老爷山泉。山泉从石缝中溢出,泉水清澈,口感甘甜,常年不干。摄影陈建/人民画报

凫城镇定盘山口村整洁的村貌。摄影王蕴聪/人民画报把千佛崖村推介出去

2017年10月,李晨作为山东省代表团的一员,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新审视千佛崖村,李晨看到新的方向。

千佛崖村素以“千佛、百泉、石(十)桥、两寨、一洞”著称。这里有始建于隋朝的灵泉观、南北朝时梁武帝开凿的梁王洞,去年底千佛崖村还发现一颗鹿牙化石。

拥有如此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怎样将千佛崖推介出去则是李晨的下一步目标。

目前,凫城镇计划投资800万元对自然和旅游资源集中的庙南峪进行开发,实施民俗旅游村项目建设,包括农副产品加工养殖、高效设施农业、休闲旅游与生态运动、休闲旅游采摘、垂钓、有机休闲农业、农家乐与民宿以及综合服务中心等八大功能区。同时对梁王洞、梁王寨、跑马岭等云谷山景区综合开发和乡村旅游配套工程提升。

这相当于栽下了一棵梧桐树。李晨现在信心满满。她刚刚去看过世界,然后发现,也可以把世界带到山里来。

田传江一本书和一个村

凫城镇红山峪民俗文化传承人田传江在他的民俗博物馆前。摄影陈建/人民画报红山峪村,位于山亭区凫城镇东北部,是白庄村5个自然村之一,152户、560多人,耕地500余亩,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却保留着典型的鲁南乡村风格。2000年,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的红山峪村被山东省民俗学会选定为民俗文化村;2002年,日本神户大学于也博士来考察红山峪饮食民俗,给予高度评价。之后的几年里,每年都有近百名国内外学者、专家前来参观考察,这个很不起眼的普通小山村名声远扬。而这一切,缘起于本村田传江撰写的《红山峪村民俗志》一书。

田传江自幼生长在红山峪村,父亲是通晓古今、知书达理的乡间“知名人士”,母亲则是“民间故事大王”,可以说淳朴的民俗风情给了他丰富的滋养。高中毕业后,他痴迷于民俗文化的搜集与整理,十几年时间里,收集了上千条谚语、民歌、民间故事。199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到山东省民俗学会的信函,于是报名参加了学习班。从此,仅有高中文化的他开始了民俗文化的研究。他把目光放在了自己生活50多年的红山峪村。

1993年,他开始走村串户调研民俗,寻找实物与素材。1999年,这部历时6载、访问上千人、5次修改手稿的村庄民俗专著—《红山峪村民俗志》问世。这本书以44万多字记载了红山峪村农业、贸易、纺织、饮食、居住、交通、婚嫁、丧葬、游戏等千余个民俗传统。此书也引起98岁高龄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的注意,他邀请田传江走上北师大讲台讲述红山峪民俗文化,而红山峪民俗村也成了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研究调查民俗基地。

在收集整理民俗文化遗产中,田传江还大量收集实物、图片。同时,他与助手全面考察周边200余公里内的六千多个村落,收集民间工艺品、各种传统农具、还整理民间谚语,其中有十多件彩绣作品被中国民俗博物馆永久收藏。

随着田传江收集的物品逐渐增多,建设一个民俗博物馆的强烈念头时常出现在他的脑海。有一次,他到一个本家族兄弟家串门,在一间偏房里看到两个悬挂在顶棚里的葫芦,一问才知,这是祖传的用来盛种子的物件,传了好几代人,现在还用着。这一下,更加激发了田传江办民俗博物馆的决心。经过不懈努力,2003年11月,投资近8万元的“红山峪民俗文化馆”落成,陈列的文物、作品达900多件。

十几年来,田传江和他的“红山峪民俗文化”研究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好评,先后多次受邀参加了全国、省、市各级组织的民俗学术会议。在山东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省民俗学会、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齐鲁晚报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首届山东省“十大民间文化守望者”评选活动中,田传江荣获“全省十大民间文化守望者”称号。

田传江的第二本民俗学专著《红山峪村的传统农具》也已出版,该书有20多万字、100多幅图片,以农具的发展,折射中国农耕社会发展脉络。

“我这么做,是希望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还记得住滋养着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也是传统文化的‘魂’。”田传江说。

田传江撰写的著作。摄影王启蒙

田传江夫妇绣制的虎头鞋。摄影王蕴聪/人民画报

田传江收藏的传统农具。摄影王启蒙

田传江夫妇整理缝制的虎头帽。近年来,凫城镇大力发展手工制品,在民俗文化传承人田传江夫妇的带领下,凫城镇制作的传统虎头鞋帽,销往全国各地。摄影陈建/人民画报王启东蓝莓熟了凫城镇张庄村康源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启东。摄影陈建/人民画报炎炎夏日,走进凫城镇张庄村康源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百亩种植大棚,一粒粒蓝莓挂在枝头,惹人喜爱。“俺们这蓝莓比往年早成熟了足足一个多月,恁看,现在已大批结出果实了。”合作社负责人王启东喜笑颜开。

在大棚里都是前来采摘的游人。“我是因为看了朋友发的微信朋友圈才过来,暑假带着孩子与大自然亲近,体会采摘。这儿的蓝莓天然、无公害,吃起来也放心。”游客张女士边采摘蓝莓边说道。

王启东介绍,合作社2016年注册了“康源蓝莓”商标,从安徽、青岛等地引进奥尼尔、布里吉塔这两种早、晚熟品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经营,康源蓝莓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城市,得到了消费者高度认可和好评。合作社也是全区第一家蓝莓种植合作社,更是“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入社农户106户,入社土地面积260亩。

2015年之前,村里没什么产业,王启东也和其他乡亲一样在外出打工,搞水电装修。几年下来,眼界开了,但生意却越来越不好做。随着国家对“三农”的大力扶持,王启东决定回家寻求商机。

“俺是在电视里偶然看到蓝莓种植推广项目的,就想试试看。”王启东揣着100万启动资金,从建厂选址到土地承包,从脱毒株苗的培育选苗到土壤酸碱度改良,在凫城镇政府和张庄村“两委”的协调努力下,用了不到半年就把蓝莓采摘园搞得初具规模。“村书记很支持俺回乡创业,从政府那帮俺申请到了10万元标准化生产基地专项资金,接下来还要帮俺申请惠农小微基金,支持合作社进一步发展。”有了政府的支持,王启东说他像吃了定心丸一样,这两年一直都在追加投资,改进培育技术,仅土壤酸性沙化改良一项,今年王启东就追加了近70万的资金投入。

产业兴旺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凫城镇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王光兵说:“我们这里蓝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6月中旬采摘园开园,附近市民不断前来,周末、节假日人更多,城里好多人到我们这里进行采摘、观光旅游。下一步,我们计划建设餐饮配套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到康源蓝莓基地进行休闲采摘观光,力争把基地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生产基地。”

王启东说,自从村里开始搞乡村振兴,村子越来越漂亮了,乡亲们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对他个人来说,既享受到了国家的惠农政策,发展壮大了自己经营的产业,也可以反哺村民,帮助村民增加收入。“我们采摘园每年都会为本村提供50多个采摘、维护、除草等工作岗位,差不多每人每天60元的工资,多劳多得。到了年底,入社参与土地流转的60多户村民还有土地流转租金和股红可以拿,要比之前人均年收入增加8千到1万元。老有没入社的村民跑过来打听我们什么时候扩大经营面积,也想尽快参与到我们采摘园的生产经营里。”王启东对记者说。

凫城镇张庄村农民在合作社采摘蓝莓。夏季农忙时节,当地农民加紧开展田间生产,实现就近就业。摄影陈建/人民画报

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蓝莓散发出诱人的果香。摄影王蕴聪/人民画报

近年来,凫城镇积极以“农旅融合”、观光采摘等产业模式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生产。全区建立大棚果菜、花卉、稀有农产品等特色种植产业达10万余亩,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摄影陈建/人民画报孙海侠民宿助力田园好风光凫城镇庙南峪民宿经营者孙海侠(左)和她的儿子。摄影陈建/人民画报千佛崖村的青龙山绿道与山涧溪流穿村而过,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2%以上,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原始村落格局完整,历史、人文、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是养生休闲的好去处。村里正在实施美丽乡村及民俗旅游工程,目前已开发建设了3家民宿和1家农家乐,经营者是孙海侠。

回家

随着电视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的热播,一股“民宿田园”风席卷全国。这一批“民宿人”的画像都有一个共同点:在事业上小所成就,向往田园生活。

十年前,孙海侠跟随丈夫张宾到上海打拼。张宾从事城市雕塑,是“全能型”人才—从平面设计到宣传文案,从招投标企划到后期跟踪服务,有关城市雕塑的全产业链流程,他可以一个人从头跟到尾。而孙海侠也干过很多职业,餐厅服务员、服装销售、酒店大堂经理……就这样,小两口起早贪黑,忙忙碌碌,直到迎来家里的新生命时,俩人才打算停一停,好好盘算以后的生活。

“那时候给家里打电话,听说村里开始搞美丽乡村建设。村子半山腰有几处废弃的村舍,村里正愁该怎么处理。谁也没想到这个电话点醒了我。”孙海侠笑着说。

有酒店工作经验的孙海侠马上和张宾合计。“你会设计,我懂酒店客房管理。村里坏境城里人喜欢,为啥不回去开个民宿呢?”于是,小两口辞掉工作,带着十几万元积蓄回乡创业。

做有特色的民宿

质朴而有设计感的装修是民宿的制胜法宝。孙海侠的民宿装修就一个特点——就地取材,能感受到当地的自然气息。

将农房改造为民宿时,就使用了当地“干打石墙”的工艺。“当地已经没有多少老工匠会这个手艺了,通过民宿改造,我们甚至让这项技艺实现了原地重生。”孙海侠介绍道。

“我们把自然保护放在第一位,建筑上尽最大努力保持原生地貌,防止大拆大建,使民宿既不破坏环境又富有生态特色。”孙海侠说。同时,她还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的路子,比如安装屋顶式太阳能发电设备,污水生态降解处理,进行垃圾分类堆肥试点等。

在对外宣传上,他们也不强调设施,而是宣扬悠闲的生活方式。这种营销策略正中都市人的下怀。“我们现在采用口碑营销,基本上都是回头客帮我们在微信朋友圈里宣传。”

对于民宿,千佛崖村党支部书记李晨说:“利用闲置的石墙房以租赁的形式打造了民宿、农家乐。如果要发展,不能只作为一个参观点,更要做增长点。”为此,村里把原有的面貌亮出来了,通过半年多的河道清淤、清垃圾、清“三堆五垛”,恢复村落自然面貌。然后,建拦水坝,把山泉水储蓄起来,有了水就有了灵气。就这样,在村里的整体规划下,孙海侠民宿周围环境越来越好。

千佛崖村的“古村活化”做得越好,民宿的预定率就越高。“古村活化”就是让有价值的古屋宅院以民宿的方式有了“人气”,不仅盘活了农村的老房子,让它们焕发了生机,而且带来了社会对传统村落的关注,通过关注、了解、走进古村落才能为村落带来经济效益。

此外,千佛崖村周边风光秀美,山中还有禅院,把这些精心打造为游览路线,就可以增加客人在民宿住宿的时间。孙海侠说:“现在好多攀岩、写生、摄影的人来千佛崖村,大多选择住民宿。今年我们还要再升级改造3处老房子,增加接待能力。”庙南峪村民宿在设计上保持“原生态”,深受游客喜爱。摄影王蕴聪/人民画报

民宿内为游客建起了书画室。摄影王蕴聪/人民画报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