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晓明5月4日凌晨5点,在呼和浩特开往乌兰.."/>
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铸就团结梦 发展梦

铸就团结梦 发展梦

时间:2024-10-23 02:15:06


    文/唐晓明

5月4日凌晨5点,在呼和浩特开往乌兰浩特的列车上,内蒙古自治区民委主任特古斯开始洗漱、整理行李。工作40余年,这样的作息,他早就习惯了。

特古斯1972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二连浩特市任职,2003年到自治区民委任副主任,2013年任自治区民委党组书记、主任,全面负责内蒙古民族宗教、蒙古语文工作。从事民族工作以来,特古斯最骄傲的是自己走遍了全区12个盟市所有的少数民族聚居旗县市区,尤其3个人口较少民族自治旗、19个边境旗县及192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可以说是去了又去,成了“熟客”、“荣誉嘎查达(蒙古语:村民的意思)”。此次,他赴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三个盟市调研民族工作,实地查看自治区民委帮扶点扎赉特旗沙日格台嘎查帮扶工作进展情况,研究确定精准脱贫的时间节点和重点任务,并进一步检查指导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建设情况。

5点30分,列车到达乌兰浩特市,前来接站的兴安盟副盟长于仁杰、民委主任包文成等与调研组汇合。特古斯向大家建议:“今天行程比较紧,明天要去通辽,我们直接到嘎查去吃早点,喝点老乡家的奶茶。”在他看来:“过去我们调研骑马、骑自行车,啃上馍馍一跑就是一天。现在有火车、汽车还有飞机,条件好多了,更该提高效率,多走走、多看看,多办点实事。”于是,在前往嘎查的路上,特古斯不停地与大家探讨着帮扶点扶贫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进展、难点和突破点。

兴安盟扎赉特旗是全区37个直属企事业单位重点帮扶对象,阿拉达尔吐苏木沙日格台嘎查是自治区民委的帮扶点。该嘎查有毛利、沙日格台、陶木尔3个自然屯,总户数298户,总人口1208人,其中贫困户258户,贫困人口903人。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薄弱、经营方式粗放、农牧民文化素质低、收入单一等原因,脱贫致富存在很大难度。2011年以来,自治区民委总计投入帮扶资金1042万元,实施危房改造、道路硬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棚圈建设和种养殖业结构优化、村屯绿化等24个帮扶项目,有效推进了“十个全覆盖”工程顺利实施。2015年嘎查贫困户减少到148户,贫困人口减少到527人,人均纯收入由2780元增加到4860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1835元增加到3120元。

在老乡家简单吃过早饭后,早上7点48分,特古斯一行首先来到嘎查的文化活动室。今天,苏木农科站从市里请来了技术专家为农牧民讲解小尾寒羊、黑山羊的养殖技术和常见疾病防治。50多个老乡已经坐在教室等待上课,看到特古斯,农牧民都挤上前向他问好。牧民白乙拉兴奋地说,民委给他家买的4只小尾寒羊现在已经繁育到20多只,欢迎特主任去他们家看看。2012年,自治区民委投入帮扶资金229万元,为沙日格台嘎查建设了2万平方米的养羊基地,并累计投入124万元,购买1500多只羊分发给贫困户养殖。此外还投入49万元,支持当地兴建了年产10万吨饲料的蒙兴饲料厂。为适应养殖业的发展,逐步引导当地调整种植结构,形成了以蓄定贮、以贮促养、协调推进的发展模式,极大地优化种养殖业结构,促进了贫困户增产增收。

文化活动室的建筑民族特色鲜明,这是自治区民委2014年的帮扶项目,总投资128万元,2015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除了供农牧民学习培训,还展出当地蒙古族群众的传统生产生活用具、服饰等民俗物品。活动室外,是自治区民委2013年投资120万元建设的一万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极大地丰富了农牧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民包金海指着一旁整洁明亮的瓦房,骄傲地对特古斯说:“那是自治区民委帮扶建成的便民服务中心,现在我们嘎查也有了‘政治文化中心’!”

特古斯一边考察一边向苏木、嘎查干部询问文化活动室、活动广场和便民服务中心的利用情况,强调基础设施建好了,绝不能当摆设、空闲着,要充分利用起来,提升农牧民的素质,调动农牧民的精神头和干劲,形成昂扬向上、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为脱贫致富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早晨8点36分,特古斯来到特困户雨顺家里。雨顺和他的父亲激动地迎出院外,握住特主任的手。雨顺的媳妇5年前因癌症去世,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并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现在家里五口人,70多岁的父母体弱多病,母亲因脑血栓已失去行动能力,两个双胞胎女儿上小学五年级,其中一个女儿还患有白癜风,沉重的负担曾压得这个原本瘦弱的蒙古族男人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治区民委开展帮扶以来,先后为他买了6只小尾寒羊,帮两个孩子解决了助学金,帮他父母解决了低保,并投入4万元为他们盖了新房。如今,雨顺的6只小尾寒羊已经繁育到70多只,每年养羊收入可达3万多元。有了生活的希望和奔头,雨顺饱经沧桑的脸上终于出现难得的笑容。他说,永远都忘不了自治区民委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对他的帮助和救济,现在家里的债务快还完了,他要继续把羊养好,积极发展庭院经济,把两个女儿供上大学,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绝不在脱贫致富中掉队、拖后腿。

调研组一行走出很远,雨顺和他年迈的老父亲仍站在门口目送。特古斯说,当初刚见到雨顺的时候,看到他呆滞的目光、低矮破旧的草房、脏乱狼藉的家,大家都感到心酸。通过持续的帮扶,现在他生活改善了,精神面貌也改变了,这样的改变就是帮扶工作的最大意义吧!他的话让大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民族团结凝聚的是人心,扶贫济困也是一样,要把人的精神、干劲扶起来,把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这是增强内生动力、造血能力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工作。

随后,调研组一行又走访了几家特困户。每到一家,特古斯都很熟悉,知道他们谁的孩子在上学,谁的家人在外打工,谁得了什么病……而嘎查农牧民见了特主任也十分亲热。

上午10点23分,调研组一行与旗、苏木、嘎查党员干部、农牧民代表、贫困户代表座谈,商讨今年扶贫工作的重点问题、主攻方向,进一步精准时间节点、精准项目金额、精准项目实施进度和效果。座谈中,特古斯听得多、说得少,不时还在笔记本上记录重点内容。最后,特古斯在会上代表自治区民委承诺:2016年将投入帮扶资金400万元,重点用于“十个全覆盖”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种养殖业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同时,他也希望苏木嘎查用好帮扶资金、实施好帮扶项目,希望嘎查农牧民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敢想敢干,努力在扶贫攻坚大会战中争当脱贫致富的排头兵。

下午2点35分,调研组一行来到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这个村总户数523户,总人口1746人,是汉、蒙古、朝鲜、满等多民族的聚居村,其中朝鲜族人口占62%。该村1988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14年被评为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15年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也是兴安盟重点打造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走进三合村,只见道路整洁、树木林立,独具朝鲜族特色的民居白墙灰瓦、飞檐斗拱,一派浓郁的朝鲜族风情。近几年来,按照“四验、五点、六展”的布局,三合村开发建成了有机蔬菜、水稻、野外烧烤、农家乐四个体验区,以传统设施为主体设置的五处景观以及民俗展览区、民俗饮食区、传统工艺区、传统运动区、综合服务区六个专区,年均接待客流量超过1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5370万元。看到这喜人的景象,特古斯与大家边走边议,提出要发挥自治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魅力独特的优势,把特色村寨做精作强,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在村文化活动室,20多名身着民族服饰的老人正踩着节拍跳着朝鲜族舞蹈。这个老年舞蹈队共有28名成员,包含蒙古、汉、朝鲜、满、回五个民族,平均年龄53岁。平时大家聚在一起练歌练舞,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仿佛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村书记告诉特古斯说,各族村民共同劳动创业、共同建设家乡、共同爬关过坎,形成了牢固稳定的“同发展、共致富、一家亲”的和谐局面。

一路上,大家都为“十个全覆盖”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和利益而高兴。于仁杰副盟长感叹说,其实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民委主抓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与保护工程的强化引导作用实在是功不可没。“十二五”时期,自治区民委累计下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资金1.5亿多元,按照特色民居、特色产业、特色文化、村容整洁、民族团结“五位一体”格局,大力打造特色村寨400个、特色小镇100个。其中,呼伦贝尔市阿荣旗新发朝鲜民族乡东光村、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敖鲁古雅村、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贡宝利格苏木后瓦窑嘎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接下来,特古斯一行走访了乌兰浩特市爱国街、兴安街幸福社区,科右前旗大石寨蒙古族学校、科右中旗蒙医医院等单位,结束时已是晚上6点多钟。

回程途中,天空星光点点。在车上,特古斯继续与大家分享考察心得:“为什么每到一处,我总是喜欢紧盯着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基层干部群众对民委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他说:“因为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了解基层工作实际、了解各族群众的期待和诉求,民族工作才能不断得到改进,我们也才能更加贴近民心、赢得民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才能长盛不衰!”

是啊!这一天天的努力,终究会铸就民族团结梦、发展梦。(责编沈丽)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