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冰心一片为满乡

冰心一片为满乡

时间:2024-10-23 01:13:32

□文/沈鸿升胡冰洁(右)在工作中1977年出生的她,精明干练、成熟稳重,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她怀揣美好梦想,用真心、真情来抢救、保护和传承满族文化,在七星福地、满乡伊通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她,就是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民委主任胡冰洁。

同以往一样,清晨5点刚过,胡冰洁就早早地起床,走进书房,翻开工作笔记,写下一天要做的工作。随后,她亲吻了还在熟睡中的12岁儿子,拎包推门下楼。

走进被雨水冲刷过的晨曦,胡冰洁仿佛感受到一种特有的力量。位于县城西门的民族团结广场,已有三三两两的人们在健身,优美的舞步、刚劲的拳法、柔韧的剑术,引得树上的鸟儿啾啾鸣唱,驻足观望。胡冰洁沿着广场环形的满族文化浮雕墙,细细观察、品味和斟酌,时而在小本子上做着记录,时而用手机拍摄。这块长140米、高2米的浮雕,聘请国内著名的雕刻专家进行精雕细刻。浮雕共分八个部分,将满族历史文化与伊通人文特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满族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体验广场,成了胡冰洁每天早晨的“必修课”。在她的心里,广场就是一座城市和一个地方的脸面,如果脸面受到人为的破坏,势必会影响民族自治县的形象。她来这里,一是接受满族文化洗礼,二是对它进行必要保护巡视,防止孩子乱刻乱画,随意攀登。

此时,朝阳已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乳白色的晨雾,一缕缕地洒满广场。晨练,让胡冰洁面色红润。她迎着初升的暖阳,融入到小城的车流和人流之中.......

早上7点30分,胡冰洁准时来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收发资料、签批文件、布置早会,一切井然有序。担任民委主任5个月以来,她总是提前一小时上班。在她的带领下,全局人也都早早地进入工作状态。

开完早会,胡冰洁来到县满族幼儿园。伊通满族幼儿园作为全县唯一的满族幼儿园,以传承和弘扬满族文化为目标,并将其渗透在教学之中。孩子们在用满语向客人问好,并表演了幼儿园原创的满语儿歌等节目。胡冰洁对幼儿园把满族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活动领域的做法给予肯定,传承和发扬满族历史文化必须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一点点去认知、熟悉具有满族特色的东西,在潜移默化中接触满族文化并受到熏陶和教育。她建议幼儿园还要突出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主题,将爱我中华、爱我满乡的种子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

保护满族的语言、文字,既是保护满族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维护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需要。伊通满语教学已成为民族教育的一大特色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走在了东北地区各满族自治县的前头。几年来,伊通县已有一万余名小学生参加满语初级课程的教学,很多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满族礼仪、熟悉家庭称谓以及用满语翻译古诗词等知识,满语词汇量都达到300个以上。

上午9点30分,胡冰洁走进伊通满族中心小学满语教学课堂,与学生们一起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满语课。看到学生们能用满语熟练地进行对话、朗诵诗歌、演唱歌曲,胡冰洁非常高兴。一幅幅孩子们的满文书法和剪纸作品,更让她对学校在传承满族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有了切身体会。她对校领导和满语教师说:“说满语、写满文,就是在保护和传承满族文化。你们承担的责任很大,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

离开满族中心小学,胡冰洁来到伊通满族博物馆,与工作人员认真研究讨论关于编纂《伊通历史文化丛书》方案的具体细节及落实情况,准备以此为县庆30周年献礼。胡冰洁建议近期召开编纂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把编纂工作抓紧抓实。

中午11点,胡冰洁又急匆匆地来到伊通满族艺术团的排练现场。此时,全体演职人员正在为参加“七一”文艺晚会而紧张地忙碌着。看完排练,胡冰洁鼓励大家在传承、弘扬满族文化上做足功课、下大力气,多创编、排演有满族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贴近大众生活、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曲目,为打造独具特色的满乡文化再立新功!

中午吃过一碗炸酱面后,胡冰洁又匆匆地赶往下一站——伊通芮来满族服饰有限公司。

伊通芮来公司,是被国家民委批准为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公司的“芮来”牌满族服饰被上海世博会吉林馆指定为礼仪小姐专用服饰,并被省妇联认定为“吉林巧姐手勾手编基地”,成为省民品民贸理事单位。“芮来”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制衣车间,胡冰洁亲热地和一线工人交谈。她向公司管理者建议,要更加注重民族服装的设计、研发和创新。

在服装展厅,看着一件件设计精美、做工考究的满族服装,胡冰洁兴奋地说:“近年来,我们的满语教师、博物馆解说员、电视台播音员和满族艺术团的演员,在工作和演出时都穿上了满族服装,成为我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所有窗口单位工作人员都要着民族服装的要求,设计制作出既具有满族特点又有现代元素的新款满族服饰。”

正说着,胡冰洁接到了马鞍山镇满族剪纸艺人于福林的电话。这位马鞍山镇文化站的站长通过一双巧手、一把剪刀、一张彩纸,把满族传统的民间镂空艺术驾驭得炉火纯青。2013年11月,他被吉林省文化厅授予“民间文化艺术突出人才”荣誉称号。

来到马鞍山镇已接近下午3点,虽然太阳已经偏西,但热度却丝毫未减。剪纸培训基地设在镇文化站的二楼。大厅里,挂满了于福林近年来的获奖作品。这些作品,注重满族民间风格和地方特色,富有灵性,惟妙惟肖。听过于福林详细介绍创建培训基地的进展情况后,胡冰洁不住地点头称赞:“你能够利用农闲时间,把那些喜爱剪纸的群众组织起来,传授技艺,传承了满族文化。我们县民委还要请你给其他乡镇讲课,让满族文化、满族艺术深深地根植于伊通这块沃土,不断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她建议于福林努力把满族剪纸打造成一个产业,把剪纸作品做成精美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

离开马鞍山镇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晚霞,宛如鲜艳的红绸挂在天边映红了莲花泡,也映红了胡冰洁的面庞。

接任民委主任后的100多个日日夜夜,她每天都在起早贪黑地工作,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为了工作,她不得不把12岁的儿子放在自己的母亲那里;为了工作,她没有时间给丈夫洗衣做饭。“其实,我觉得自己还年轻,有能力把工作干好。我没有豪言壮语,也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但起码在我这任上,我会在维护民族团结、保护传承满族文化上尽心尽力,一丝不苟。”(责编增林)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