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什一说话,全世界都笑了。这位逻辑思维极强的美国前总统在回答有关美军虐囚的问题时说:“在关塔那摩基地,我们甚至允许犯人们看阿拉伯语版的《哈利??波特》,难道还存在虐囚吗?”就好像你问纽约最好的饭馆是哪里,他回答他最爱吃德州烤肉。然而,他最新出版的回忆录《抉择时刻》显示,他并非是语无伦次的笨人,至少他懂得,可以利用出版回忆录的机会对那些曾经给他添麻烦的人抹抹黑。
施罗德的“假话风波”
施罗德曾经作为德国总理,声称要全力支持美国的伊拉克战争,但是在下届竞选时,施罗德却有意回避了这个问题。小布什认为他“退缩”了,所以在回忆录中大夸布莱尔是忠实的盟友。因为布莱尔从始至终都是美国指哪打哪,即便是发现伊拉克没有生化武器,也丝毫不悔。
而施罗德也确实是因为担心战争结果可能会影响竞选而对参战心存保留。德国外长菲舍尔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他们俩在这个不稳定的主题周围环绕,就像两只猫在一碗大家都知道的热汤旁盘旋”。美德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内心角力最终演变成了公开的矛盾。首先爆发的就是小布什,他在2002年时对德国驻美大使抱怨说:“施罗德在耍我!”
事实却证明,对小布什言听计从的布莱尔在英国成了众矢之的,而施罗德却因为没有带着德国去伊拉克冒险而赢得了选举。有时候,成败就在一念之间。小布什在回忆录中也颇有感慨地说:“巴尼(他的狗)看到邻居家的草坪后,立马跑过去并迅速解决了它的生理问题。我,美利坚合众国前总统,手里拿着一只塑料袋,在那儿捡起了过去8年中我一看见就闪得远远的狗屎。”邻居家草坪上的狗屎是清理干净了,可是小布什任内8年的“后遗症”却并未消失。尽管奥巴马宣布从伊拉克撤军,但阿富汗的烂摊子依然是小布什留给继任者的一大块棘手的“狗屎”。
然而,小布什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准备在2011年1月出版他的回忆录《已知与未知》。据出版商的说法,拉姆斯菲尔德打算在这本书中继续为伊拉克战争和草木皆兵的安保政策辩护。美国网友讽刺拉姆斯菲尔德说,如果他不能让每个人都感到安全,至少可以让每个人都感到恐惧。扎堆儿在10月出回忆录的还有小布什班子中的铁娘子赖斯。但她在回忆录中并不像在白宫会议上那般咄咄逼人,对“9??11”之后的事情避而不谈。整本书最大的亮点居然是努力澄清自己不是同性恋,只是单身而已。
不过,小布什也不失八卦精神。他写到他在一次家宴上醉酒,问父母的一位年过50的女性朋友性生活滋味如何。若干年后,小布什自己也年过50了。那位老太太发来贺电问小布什:你现在知道滋味如何了吗?
工党三雄在回忆录中对掐
默多克的小报文化不仅仅影响到了英国普通老百姓,也左右了政要们的脑神经,他们在卸任后出版的回忆录中,猛力抖料,誓与小报编辑一拼高下。同时,王朝历史久过美国的大英帝国,在政坛角力这种官场文化上明显也高美国一头。回忆录成了政要们“有仇报仇有怨抱怨”的又一个途径。
尽管布莱尔被小布什在回忆录《抉择时刻》中捧得如花一般,但他却在工党同仁的回忆录中被骂成一个懦夫。英国工党素来有“三驾马车”之说,即指曾任首相的布莱尔、布朗和曾任商务大臣的曼德尔森。去年7月,曼德尔森出版了回忆录《第三人》,曝光布莱尔“缺点甚多缺少远见,疑神疑鬼”。尽管布朗患有眼病,一只眼近乎失明但却立场强硬。布莱尔反而在与布朗的交往中处于弱势,优柔寡断。曼德尔森甚至认为,布莱尔缺乏作为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一直花大量的时间在处理与布朗的紧张关系。曼德尔森引述了布莱尔评论布朗的话:他就像黑手党一样咄咄逼人,又很粗鲁。布莱尔似乎很怕布朗。
于是,马上就有人将布莱尔对待布朗的弱势迎合的态度与他迎合美国总统小布什的态度联系在一起,觉得布莱尔是个十足的“软弱首相”。不过,软弱的首相往往会娶一个悍妇为妻,布莱尔也不例外。最先向在回忆录中大嘴胡言的曼德尔森发难的,也正是首相之妻切丽??布莱尔。因为曼德尔森将切丽辱骂布朗的话公之于众,她说:“那个作恶的人(布朗),终将自毁前程。他正把工党政府引向歧途,不会再有人相信他所标榜的道德水准。”切丽要求出版社删除该段落,出版社人员的回答却堪称经典:难道您的丈夫没有在回忆录中讲过密友的故事吗?
的确讲过,还因此大赚了一笔。布莱尔在卸任之后,除了经常走穴演讲赚钱外还在去年9月出版回忆录《旅程》,一天的销量就超过了曼德尔森《第三人》三周的销量,人们之所以对政客回忆录如此热衷,还是八卦精神作祟。
布莱尔在书中对布朗的攻击,侧面证实了曼德尔森书中描写的正确性。他觉得布朗缺乏政治天分,虽然善于理性分析,但情商却为零,让布朗继任首相“完全是一场灾难”。布莱尔说,2006年政府深陷“金钱换爵位”丑闻时任财相的布朗借机敲诈他,他只得答应了布朗的条件。但书中没有写明布朗提出了什么条件。媒体报道,当时执政党工党曾把4名向工党提供秘密献金的人提名为贵族并推荐他们进入上议院由此引发轩然大波。布朗的支持者们想推布朗出任首相,所以逼着布菜尔承认自己酗酒,灰溜溜地离开了首相宝座。
英国工党“三驾马车”中已经有两驾在其回忆录中批判布朗,外界只等着布朗也出版一本回忆录,工党的“回忆录窝里斗”才算得上圆满吧。
回忆录写好了
可以名利双收
在英国历任首相中,回忆录写得最成功的是丘吉尔。他甚至将回忆录写到了名利双收、德艺双馨的境界,而且他还在首相任上之时就着手保存相关文件,为写回忆录做准备,似乎当首相是兼职,写回忆录才是正事。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出版4个月就印刷超过20万册。英国报纸打趣说,丘吉尔会是本世纪拿稿费拿得最多的人。除了利还有名,他还因为撰写回忆录所保留的众多历史瞬间与重要资料,而获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同时,回忆录的另一个功效是文过饰非。在回忆录中为自己开脱得最到位的人是曾经的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有人看过他的书之后甚至忽略了他搞垮苏联大厦的“失误”,而对这个老头充满同情,觉得他接过的是一个滚烫的石头,砸脚是肯定的。砸自己的还是砸别人的?他选择了前者,并且背负了之后几十年的骂名。而《真相与自白――戈尔巴乔夫回忆录》是如何达到开脱之功效的呢?他罗列了具体的数字,说明苏联在二战之后的经济增长基本是逐年递减的,大厦将倾也是历史的必然,可不是他戈尔巴乔夫一个人的“功劳”。
爱用数字的戈尔巴乔夫是个现实的人,关于这一点在两德统一中贡献卓越的德国前总理科尔在回忆录《记忆》中的描写可以证明:“他知道势不可挡。”有趣的是,科尔把东方昔日的对手写得如此踏实,却把自己的英国盟友写得不那么好看,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一直在阻挠两德统一。
1989年柏林倒墙塌后9天,在巴黎的一次晚宴上,撒切尔夫人和科尔再度发生了争执。他写道:“我引证1970年的北约声明,表示北约支持两德统一,撒切尔却气得直跺脚,冲着我大喊大叫:‘你才那么以为!你才那么以为!’”
有一点很明确,在政治人
物的回忆录中,对昔日的对手总是充满溢美之词,而对自已的同仁或是盟友却总是极尽挖苦甚至是恶语相加。原来远离权力可以让人的看法发生如此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