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学盲人不抛弃不放弃
1974年11月4日,杨洋出生在辽宁营口的一个普通家庭。上小学二年级的一天,杨洋突然发现看黑板有点模糊,他用手把眼睛揉了又揉,还是有点模糊。晚上回家后,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妈妈。妈妈以为是儿子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视力下降,提醒他要注意保护好视力。妈妈找到班主任,将儿子的座位往前挪了一排。
过了2个月,杨洋发现看东西又有点模糊,妈妈又找到班主任调换位置。后来每隔一段时间,杨洋都会往前挪一排。配了眼镜也是这样,视力不断下降。上小学五年级时,杨洋只好坐在了第一排,然而他个子高,为了不挡别人,他只好坐在最旁边。五年级下学期时,杨洋坐在第一排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已经不能再往前移了,从小喜爱读书的他急得直哭。老师和同学也很着急,纷纷出主意。
“杨洋,你先休学吧,让你爸爸妈妈带着你去治眼睛。”一位同学说道。“我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医院看眼睛,医生说我的眼睛治不好了,将来还会失明。我现在还能看见,我还想学习,以后失明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上学了。我喜欢明亮的教室,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杨洋一边说一边抹眼泪。
见此,有些女同学在一旁哭了出来。妈妈经常带杨洋到各大医院看眼睛,做了各种治疗,可收效甚微。后来,妈妈带他到部队医院,请眼科专家为他做检查,检查结果是视网膜黄斑病变,医学上无法治疗,等待孩子的将是失明。拿到检查结果,妈妈如遭晴天霹雳,瘫倒在地。后来,妈妈带着杨洋去北京、上海的医院看病。在北京一家医院,为了治好儿子的眼睛,妈妈给好几个医生都下跪,但医生也无能为力。
为了让杨洋能看见黑板,老师做出了一个特别的决定――让杨洋坐在黑板与老师中间听课。
从此,教室里出现了独特的一幕。杨洋的课桌被放置在了讲台与老师中间,他离黑板只有1米的距离。刚开始,其他班级的同学经常跑过来看热闹,不了解情况的学生,还以为杨洋犯了什么错误,受到老师的惩罚。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大家都敬佩地向他伸出了大拇指。老师在讲台上课时,一直非常小心,担心走路时会碰到杨洋。以前班上有几个贪玩的学生,看到杨洋学习如此刻苦,都非常感动,学习也变得用功起来,成绩进步很快。
如此勤奋的孩子,病魔的利爪却依然没有放过他。杨洋读到初中二年级时,彻底失明了,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课堂,当时他年仅15岁。
从阳光明媚的日子,走进黑暗无边的世界,杨洋感觉自己的世界已经坍塌。
在家里沉默了一年后,为了让杨洋走出失明的阴影,重新走向社会,父亲把他介绍到自己工作的营口市水利院打工。领导和工人都很喜欢这个上进心强的质朴少年。杨洋在工作时抢着干活,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外,有需要搬运的重体力活,他也抢着干。水利院有很多工程师,经常劝他回学校读书,他们觉得杨洋资质很好,如果有机会,应该去盲校读书。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不能去正常学校读书,但可以去盲校读书啊。
父母也很希望他再回学校读书,可到哪里找盲校呢?他们四处托人打听,还跑到教育局去了解,最后终于打听到青岛残联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盲人高中――青岛盲校,他们决定让杨洋报考这个学校。
1994年3月,杨洋结束了3年打工生涯,开始复习,准备参加中考。初二没有读完,离考试只有3个月时间,这意味着他在3个月内不仅要把以前的知识复习完,还要把初三的课程全部学完。如此短的时间对于视力正常的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对于杨洋来说,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
父母决定轮番上阵,天天给儿子念课本。以前他们也给儿子念过课本,但没有那么大的压力,现在必须面对考试的巨大压力。他们不但要承受长时间念课本带来的劳累,还要将课本进行语言转换,让儿子能够听懂。
当年5月,父亲为了让从未出过远门的儿子适应青岛的环境,提前一个月把儿子带到了青岛,并在青岛盲校附近租了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地下室。
地下室潮湿又闷热,父亲就买来一台电扇。可吹电扇杨洋身体受不了,不吹又热,父亲只好一只手拿着蒲扇给他扇风,一只手拿着课本念给他听。杨洋的皮肤被蚊虫叮咬后容易过敏,父亲就到超市买来一箱最便宜的白酒,给他擦拭身体。
在父子俩的努力下,杨洋如愿成为中国第一所盲人高中的一名高中生。
在挑战中磨练坚强
走进高中,杨洋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练习生活自理。以前有父母在他身边照顾,现在远离父母独自一人,为了尽快适应校园生活,他到盲人学习班学习了1个多月。
杨洋的原则是,能不麻烦别人,就尽量不麻烦别人。为了让自己适应周围的环境,他总是挑战自己,克服困难。
盲人培训班结业后,杨洋已经具备了独自生活的能力。走进高中校园,对于杨洋来说,就像鱼儿从沙漠回到了水里,他可以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了。
快乐而充实的校园生活,让杨洋慢慢恢复了自信,性格也由以前的沉默寡言变得开朗起来。
读到高二时,杨洋突然想要考大学。父母知道后,很支持他。母亲为了帮助儿子备战高考,专门请假来到青岛。除了照顾儿子的生活外,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他念课本。
每天早晨5点,母亲就让杨洋准时起床,忙碌的一天开始了。母子二人除了吃饭外,几乎都在学习。母亲念课本,杨洋就迅速用脑子记下来。语文和历史课本母亲读起来没有问题,但数学课本读起来就很麻烦,尤其是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那些数字和符号看着都头大,要把它们念出来,真是件难事。念的人很难描述清楚,听的人更是一头雾水。
一天早晨,母亲带着杨洋到公园给他念立体几何课本,一道题目她念了好多遍,解释了半天,可杨洋就是没听明白,他突然趴在公园的椅子上号啕大哭起来。正在公园里锻炼的老头老太太们以为出了什么事,纷纷跑过来看。当看到失声痛哭的人竟然是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时,众人惊诧不已,摇头离去。
任凭母亲怎么讲解,杨洋就是想象不出那个几何图形。母亲将儿子搂在怀里,一边拍着他的后背一边说:“杨洋,你想哭就大声哭吧,哭出来心情就会好受一点。”
那天早上,杨洋哭完后,母亲将他带回了出租屋。母亲给杨洋做头部按摩,让他慢慢放松下来。当杨洋从睡梦中醒来时,已是上午10点多。
母亲拿出作家罗曼??罗兰的书给儿子念起来:“……痛苦就像一把利刀,它一方面割破我的心,另一方面却掘开了我人生的新纪元。”
“妈妈,失明割裂了我的心,但我相信它正在开拓着我生命的新纪元。我相信我能战胜数学这个难关。”杨洋说。
看到儿子如此坚强,母亲一把将他搂进怀里,激动得泪流满面。儿子在艰难的磨练中,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自信,这是她最希望看到的。
母子同心,其利断金。他们每天坚持学习16个小时,母亲因为过度劳累,几次嗓子嘶哑,但还是带着哑腔给儿子念课本。每每此时,虽然看不到母亲的表情,但杨洋能感受到母亲肯定是面容憔悴、精神疲惫至极。他认真听母亲念课本,眼眶
中噙满了泪水。他怕母亲看到伤心,就背过身去听母亲念。
天道酬勤,母子求学的精神感天动地。不久,杨洋终于以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考上了长春大学和长春中医学院合办的针灸推拿专业大专班。杨洋在学校不但学习优秀,还参加体育活动,学会了游泳和门球。大二时,他还当选为学校学生会副主席,成为叱咤校园的人物。
1999年7月,杨洋大专毕业后,父母陪同儿子来到深圳罗湖区。拥有大专学历的杨洋因为是盲人,工作并不好找。杨洋经过努力,终于在一家中医推拿诊所找到了工作。2000年,他由打工仔成为一名保健医生。
追梦者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2003年,非典在全国蔓延,杨洋没有受到非典的影响,专心备考本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专门针对残疾人开设的本科针灸推拿专业。2007年,本科毕业后,杨洋本想应聘到深圳一所盲校当老师,最终没能成功。不久,杨洋在深圳罗湖区中医院康复推拿科当了一名医生。
杨洋勤奋好学、开朗活泼,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对这个年轻人印象非常好,都乐于帮助他。每天早上,都会有年轻的护士把医院的自助早餐准备好,端到他的面前。
拿到本科文凭后,杨洋又开始向下一个目标进军。
首位赴美留学盲人博士
“千万不要放弃梦想,因为追逐梦想的过程,才是人快乐的最大的源泉。”这是杨洋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座右铭。
杨洋给自己制订了详细的体育训练计划,每周坚持游泳和打篮球,并做好了参赛的准备。经过艰苦训练,杨洋在深圳残疾人比赛中,取得了游泳项目金牌和铜牌的好成绩。2008年,杨洋成为残奥会第53棒火炬手。
杨洋本希望继续报考研究生,可四处打听,国内没有大学招收盲人研究生。杨洋想:研究生报不成,先把英语学好再说,没准儿以后还有机会。
决定学英语后,杨洋将新概念英语课本买回来,然后从网上下载了学习视频、音频和电子版资料。白天在医院忙工作,晚上一回家他就学英语,每天都会学习到12点以后才入睡。家里的电视他专门调到英文频道,还通过电脑看美国电影,听英语对白。经过三年的学习,杨洋的英语进步很快。
2013年的一天,杨洋从网上了解到一个信息,美国有几所大学的医学整脊专业招收盲人攻读博士学位。当晚,他兴奋得整夜未眠。这是他盼望已久的事情,现在他终于有新的目标了。杨洋决定报考托福。提出申请后,经历了6个多月的沟通和努力,终于获得了考托福的机会。
谁知,问题接踵而至。原来,中国内地没有一家机构能提供盲人托福考试,杨洋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报考托福的盲人。点燃的希望眼见要被浇灭,杨洋没有气馁,他费劲周折到处打听,终于了解到香港一家机构有这样的资质。香港考试中心接到杨洋的申请后,感到很惊奇,杨洋是内地到香港报考托福的首位盲人。校方被杨洋的求学精神深深打动,为他考托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013年7月10日,杨洋在爱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香港。他们专门为杨洋准备了一间教室,提前把空调调到舒适的温度,并把他爱人安排在一间休息室休息。偌大的教室一共只有3个人:考生杨洋、1位监考老师、1位专门给杨洋念试卷的老师。
2014年3月,杨洋收到了美国两所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一所位于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整脊医学院,一所位于加州的海沃德西式整脊医学院。捧着神圣的博士录取通知书,杨洋喜极而泣。
2014年5月11日,杨洋悄悄带上了给父母的礼物,回到父母家。吃完晚饭,杨洋把父母请到客厅的沙发上坐下后,拿出准备好的礼物送给他们,然后双膝跪在地板上演唱了最能代表他内心对父母感激的歌曲《你是我的眼》: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饱含深情的演唱,句句直击肺腑的歌词,唱出了他失明25年来,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下,艰难成长的经历。如今,杨洋考上了美国大学的博士,这些年走过多少艰难历程,流淌过多少泪水,只有他们最清楚。三人抱在一起,激动得泪流满面。
办好签证,杨洋开始为高额的留学费用发愁。杨洋决定选择城市公交系统较发达的加州海沃德西式整脊医学院,他计划把课程压缩到4年全部学完,但每年3万美元的费用让他难以承受。
杨洋的事迹传开后,社会各界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深圳市罗湖区区委书记倪泽望,亲自到他家看望并送去慰问金;罗湖区卫生计生局局长张国平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为杨洋留学提供经费资助问题。不仅如此,罗湖区中医院还为杨洋保留了编制和工资待遇,并提供部分助学金,助他安心求学。同时,局党委号召罗湖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医务人员向杨洋同志学习。
目前,杨洋已经筹集到40万元学费,差额部分,杨洋表示自己会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赚取学费。
2014年6月28日,杨洋带着妻子和孩子,飞赴美国攻读博士。笔者在此呼吁,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让杨洋能在美国专心读书,早日学成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