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中华台亚
公司现在已成为岛内传动轴、托架等产品生产的领导厂商。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该集团的营业收入增长已日趋缓慢,并且营业收入
不稳定。1981年营业收入增长.. 10.23%,1982年为-1.36%,1983年为.. 4.82%。从各子公司来看,营业收入增长较稳定的有中华汽车、台元纺织、友联
车材、裕器工业等,而中国铸管、裕元开发,因受建筑业不景气及钢铁业不
景气影响,营业收入额逐年下降。
在盈利方面,由于台元、中华汽车及中华台亚的利润颇佳,导致整个集
团.. 1983年纯益率增至.. 4.82%,净值报酬率也增至.. 10.75%,分别较.. 1982年
之.. 3.74%与.. 1O.O8%增加.. 1.O8%及.. 0.67%。
从个别企业来看。裕隆盈利情况不佳。1983年税前纯利额仅为.. 1075.9
万台币,比.. 1982年减少近.. 8000万元台币,纯益率仅.. 0.066%。该公司利润
率大减,主要是因为部分车价降低、营销费用大增及三义厂设备利用率偏低。
裕盛工业公司也发生亏损,1983年共损失.. 1999.5万元台币,但是比1982年
亏损.. 2805.9万元台币略为好转。该公司连续亏损,是因为在裕隆三义四厂一
内投资设新厂,初期各项开支庞大。裕隆在裕器工业持股.. 5O.58%,1983年
裕隆投资该企业也损失.. 53万余元台币。
而台元纺织.. 1983年纯益率达.. 1O.5O%,中华台亚高达22.60 %,中华汽
车.. 8.O8%,是盈利状况最好的三家子公司。
1983年该集团总利润约.. 12亿.. 4964万元台币,比.. 1982年增加约.. 1.2亿
元台币,纯益率为.. 4.34%。此外大南客运公司也是裕隆投资事业之一,因为
该公司连年亏损,裕隆已不愿再给予财务支持。
财务结构方面,该集团自有资金比率逐年提高,1981年为
35.09%,1982
年增至
37.94%,1983年又扩充为
4O.33%,表明其财务结构已日趋健全。
□吴氏经营的轨迹与成就
在台湾产业界中,吴舜文是一个少有的女强人。她在大学念书和去美国
留学,都是在与严庆龄结婚以后。从美国归来后,她就开始协助严庆龄管理
台元纺织厂,而丈夫则转而筹备裕隆汽车公司了。此后,吴舜文管纺织,严
庆龄管汽车,两个人在一起办公,事业上互相协助,吴舜文逐渐能负起企业
管理与经营的重任。但从根本上来说,吴舜文较多关注教育,她先后在台湾
政治大学、东吴大学任职,1967年创办了新埔工专,投资兴学,学校兴旺起
来后才功成身退,专心经营企业。
在协助严庆龄管理经营台元纺织厂时,吴舜文表现不凡。她重视更新设
备、照顾员工福利,使“台元”的人事比较安定,生产力也持续提高,成为
台湾最大的纺织企业,竞争力很强。但是裕隆汽车公司却赔了不少“台元”
所赚的钱进去。
吴舜文逐渐以“台元”为中心,扩展了她的纺织王国,先后成立了元生
纺织公司、台文针织公司、联达实业公司、台兴纺织制线公司等。
1976年,严庆龄因跌伤成疾,无法全心管理裕隆事业,因此吴舜文接掌
整个裕隆集团的经营。此时,正是台岛内汽车装配业起飞的时期,在政府的
保护、栽培下,各汽车业都急速扩张、利润升高,裕隆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
位,整个裕隆企业集团的营业高居台岛前五名之内。
台湾汽车工业的兴旺得益于当局的政策保护与整个经济形势的支持,但
汽车工业是一种高技术、多关连的产业,经营管理颇为不易。当国际经济衰
退,台湾政府又准备筹建大汽车厂,正当裕隆汽车厂面临困境时,严庆龄因
久病而去世。
吴舜文从此完全独立挑起裕隆企业集团的重担。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她采取了许多应变措施。
吴舜文对“裕隆”内部进行大力整顿,力图改进。如:投资裕隆三义工
厂,筹建设计中心,都是吴舜文的决策;她聘请行销、工程的专才,改进产
品质量,降低售价,以应付竞争;她还开发出汽车新产品——飞羚牌,并广
泛引入外资和国外技术。
为了改变竞争的态势,吴舜文坚决反对台湾公营汽车公司的“不劳而获”
的优越条件。经过多次交涉,终于使当局将实行已久的对民营汽车的总代理
制改成今天的总经销制。
1981年,吴舜文着手筹办裕隆研制工程中心,三次邀请当时任中央大学
工学院院长的朱信(航空太空工程博士)出山,还请来研究计划的两位灵魂
人物,擅长结构分析“裕隆”办理兼工程中心副主任张哲伟,精干震动、噪
音知识的总工程师林石甫。当时他们并不清楚如何设计车,因此政府官员和
同业界对这项计划大都持有异议。
在
2O亿元台币经费投资下,经过
1800多天的奋斗,一辆整个车身和内
部装备均自行设计、庭盘及悬吊系统独树一帜的汽车,终于在
1987年呈现在
中国人眼前。这就是裕隆飞羚
101新车!
虽然这一新产品的质量比日本和欧美先进国家的产品相差很远,但是也
受到好评。
1988年初成立的“香港台湾产品展销中心”的董事总经理黎国威说:1987
年台湾裕隆汽车公司在香港展出的飞羚.. 1O1新车,大受香港重视。他称赞这
辆由中国人一手设计及制造
年台湾裕隆汽车公司在香港展出的飞羚.. 1O1新车,大受香港重视。他称赞这
辆由中国人一手设计及制造
在严庆龄时代“裕隆”以日台技术合作起家,进入吴舜文时代后则与日
本、美国、英国、西德厂商广泛合作,同时考虑争取独立、自立门户。
该集团大部分子公司均与日本制造商有合资或技术合作关系。裕隆汽车
制造公司与日本日产自动株式会社有技术合作关系,近几年来“日产”有意
投资裕隆以加强合作关系,但没有签订协议,后者天天研究是否接受日产投
资,并时而对日本人提出抨击;中华汽车公司与日本三菱自动车株式会社技
术合作,生产大、小型客货车,近年不增产小轿车;友联车材公司与日本发
条株式会社技术合作,生产弹簧、钢板、座椅,并与西德史可乐特机公司技
术合作生产水箱,与日商也有合资关系;裕器公司与日本关东精器株式会社
技术合作,生产汽车用树脂、电缆等,后者并投资.. 49%,属合资公司;裕盛
工业与日本中央玻璃公司技术合作,生产汽车用强化玻璃;中华台亚公司与
美国最大的零件公司美国台亚公司(DANA CORP)开展技术合作及资本合作,
生产后车轴与传动轴,美商投资比率为.. 49.75%。目前又与英国.. GKN及日商
东洋轴承(NTN)进行技术合作,生产等连接头及前轮传动轴,投资额共.. 100
万美元,中华台亚占.. 6O%,GKN占.. 20%,日商东洋轴承台.. 2O%,新公司名为
台惠股份有限公司;台元纺织公司则于.. 1984年与日本日东阳兴业株式会社开
展技术合作,生产混纺染色布等。
日本的日产汽车公司拥有“裕隆”25%的股权,始终对“裕隆”给予全
力支持,过去对于裕隆汽车公司所需的进口零件,尽量给予各种优惠。在台
币兑换日元的汇率上,日产汽车公司的老式零件卖给“裕隆”,以.. 1:190
日元汇率计算,新式零件则以.. l:18O 日元计算;同台湾官价相比,裕隆汽
车光是赚取其间差价,每年收入就数以亿元计,有人戏称这是“裕隆”年利
润的最大来源。
虽然裕隆汽车公司从日产汽车公司享受了如此的优惠,因而汽车生产成
本降低,消费者却无法同步享受低价的裕隆汽车。
尽管日产公司拥有“裕隆”25%的股份,日产汽车公司最近四年来,也
根本无法插手“裕隆”的经营及管理。吴舜文公开声明:绝不会把总经理的
职位让出来给日本人。在一部由日本拍摄名为《台湾财阀》的影片中,吴舜
文慷慨激昂地说:“日本人要的,我绝不答应!”
裕隆公司的股票曾经打着民族工业的旗号在台湾股市里,风风光光创下
过.. 7O元的“妙做”佳绩。轮到吴舜文接手经营,单靠本身条件,心有余而力
不足。近年“裕隆”股价涨涨落落,只能跟着大局盘旋,这种闷局却因日产
汽车公司的介入投资而发生变化。
吴舜文.. 1986年纳税排行名列台湾第一的最主要原因是将一部分股权转
让给日方,相对地,手头所存的现金自然大幅增加。此外,“日产”买了.. 25%的“裕隆”股份,每股做价接近新台币.. 2O元左右,约有百亿日元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