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国家宏观紧缩遏制经济过热所致。在这期间,市场最大跌幅达到79%,证券管理层的主要政策取向就是救市。1994年7月的“三项政策救市”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国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1996年年底,管理层发现股市已经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时,于是开始收紧。以《人民日报》“12?16社论”打压股市为开端,管理层连发后来俗称的“十二道金牌”,股市终于在重压之下于1997年5月进行调整。
这两次大的调整当然有市场自身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讲都是政策指导下的调整。
2001年下半年到2005年5月的下跌,是由价值回归、与国际接轨、制度缺陷等复杂的原因所致。随着理性的投资者逐渐主导市场,救市政策逐渐连短期的效果都很难产生。与此同时,持续的熊市使制度的缺陷和风险日复一日的暴露,使下跌更加惨烈。
就在这一次下跌中,监管者逐渐认识到简单的救市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于是,通过制度改革来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成为监管者主动的选择。这是市场发展到这一阶段提出的内在要求,也是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板的设立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功能的完善,让中国多层次市场体系出现雏形;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基金、ETF、LOF、买断式国债回购等诸多创新产品,让中国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QFII等各种资金的入市,表明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合规资金入市”问题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推出证券公司创新试点,允许证券公司发行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改善证券公司征税方式,这个艰难的行业开始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中国股市的发展和股市的回报率(3)
诸多措施改变了市场危机四伏的局面,变得越来越健康。在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类社会资金保值增值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判断,影响中国股市发展的积极因素已经多于消极因素,市场正在进行一场根本性的转折。
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国资本市场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和发展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此后,中国加强了股市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措施。
自2006年4月29日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以来,中国超过九成以上的上市公司完成或正在进行改革。被誉为资本市场第二次革命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为中国股市健康发展扫除了制度性障碍。中国股市进入全流通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特有的现象。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中国在设计股市基本制度时规定,只有占股市总量三分之一的社会公众股可以上市交易、流通,另外三分之二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则暂不上市交易。这种畸形的制度致使上市公司或大股东绝对控股,没有必要关心股价的涨跌,不利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股权分置”为中国股市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向上发展的空间。
为促进中国股市健康稳定发展,中国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迅速发展壮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直接投资股市的政策。目前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约占流通市值的比重为30%以上,机构投资者逐步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力量。
此外,中国近年来修订了《公司法》《证券法》和《刑法》。修订后的法律更进一步放松了对市场创新和发展的限制,赋予了证券监管部门更为有力的执法手段,增加了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产罪、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罪的规定等。大大推动了证券法律体系的完善。
(3)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率
同样,中国的股市也给了投资者很高的回报率,远远大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回报。投资股市的风险远远小于存于银行的风险,投资风险同样是零。
中国股市的发展和股市的回报率(4)
图1-4反映了深成指从1991年到2007年17年的实际走势。股指从1991年的1000点升到了2007年12月14号的16153点。凡是在深圳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在1991年投入1000元,在2007年将有16153元的投资收益。每年的复利投资收益率是17.8%。
如果考虑17年的通货膨胀率是3.5%。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为每年的14.3%。
图1-4深成指17年的走势(1991—2007)
同期投资者在银行的存款收益率只有3%,如果扣除物价的通货膨胀率是3.5%。每年银行的投资收益率就变成了–0.5%。实际上投资者在银行的投资出现了风险和亏损。
中国股市和西方国家股市一样,都能给投资者很高的投资回报。深成指的17年走势说明了中国股市平均每年能给投资者17.8%的的投资回报。
各国股市投资复利回报率:
中国:17.8%
美国:7.00%
德国:6.44%
英国:6.01%
日本:2.3%
虽然中国股市在17年的发展中出现了三次政策性的调整,股价出现了三次下降,这是股价的短期波动,给投资者造成短期账面上的损失。正如美国和西方的股市一样,这些短期账面上的损失无损股票市场给与投资者巨大的长期投资回报。可以预计,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同样要高于存银行、买国债等其他投资形式。
中国股市深成指17年的走势是沿着每年95%的斜率向上攀升。这就是说,中国股市每年的算术平均增长率是95%。投资回报率(复利增长率)是17.8%。
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率远远大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股市。
注:深成指的走势能反映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率,上证指数仅反映中国股市的扩容速度。
中国股市出现大面积亏损的深思(1)
(1)17年来指导我们的股市理论提倡了什么?
中国股市和西方国家股市一样,都能给投资者很高的投资回报。深成指的17年走势说明了中国股市平均每年能给投资者17.8%的投资回报。
为什么这样好的一个中国股市,却会有大部分人亏损呢?
造成中国股市大面积亏损的直接原因不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本身,而在于股票市场的参与者,他们不了解在股票市场上如何投资,不了解股市的风险是价格短期波动产生的,不了解股市长期投资策略是股市赢利的关键。
中国股票市场上至今还没有一套很好的投资理论来指导广大投资者。广大投资者没有认识到:股票需要长期持有,股市任何短期下调都是买进股票的机会,而不是卖出股票止损出局。
长期以来在中国股票市场流行的投资方法和投资理论很多都是错的,都在误导广大投资者。
中央到地方大小电视台最好的黄金时间段,各种平面媒体,各种网站和各种投资论坛充斥了各种股评家、荐股高手、黑马高手、形形色色的投资机构和荐股软件都在为投资大众推荐股票,寻找涨停板的股票,寻找黑马。他们都在做一件不可能做得到的事,都在做一件违反短期股价不可预测的客观规律的事,如果他们能做到,我们这个市场就不会有交易和亏损。事实是,他们用偶然的成功个例,散布了大量错误的投资方法和投资理念。造成:17年中国股市的发展本应给每一个投资者丰硕回报的中国股市变成了投资者大面积亏损的股市。
这些错误的投资方法在2006年和2007年的股市投资中仍然在流行。这种方法流行的结果是股票价格非理性的疯狂上涨。一些题材股、垃圾股、ST股票等绩差股在操纵股价庄家的引导下,股价上涨几倍到十几倍。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中国最有投资价格的股票中国银行(601988)的股价在2007年5月只有5元多,是市场最低的。很多快退市的股票和ST股票股价都高于中国银行,有些高出好几倍。这种股票价格的不合理现象在市场上比比皆是。
可以预计如果广大散户的投资方法不再改变,虽然2006年和2007年中国股市在牛市期间,但市场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分人仍要亏损。
中国股市出现大面积亏损的深思(2)
(2)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和美国股市投资者的方法对比。
由于中国股市流行的软件、股评家、投资咨询机构的倡导,在市场上流行的方法是以短线投机为主,其入市的动机主要是以博取短期价格波动。许多股民以炒股票为业。股市稍有风吹草动,便买进杀出,追涨杀跌之风盛行,股市的交投极其活跃。
在美国和西欧成熟的股票市场,年平均换手率不到40%,而我国股市的年平均换手率却超过600%,是国外成熟股市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