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选股致胜12招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文学理论 > 选股致胜12招 > 第17章

第17章

书籍名:《选股致胜12招》    作者:付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即使W形底最终成立,其上攻动能也会较弱。

            (4)潜伏底。股价在一个极狭窄的范围内横向移动或缓慢阴跌,每日股价的高低波幅较小,且成交量也十分稀疏,这种形态就是潜伏底。通常潜伏底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其突破后产生的成交量激增和股价的暴涨也是惊人的。所以说:潜伏底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5)头肩底。其形状呈现三个明显的低谷,其中位于中间的一个低谷比其他两个低谷的低位更底。对头肩底的研判重点是成交量和颈线,成交量要处于温和放大状态,右肩的量要明显大于左肩的量。

            (6)三重底。三重底既是头肩底的变异形态,也是W形底的复合形态,三重底相对于W形底和头肩底而言比较少见,却又是比后两者更加坚实的底部形态,而且形态形成后的上攻力度也更强。其形态的成立必须等待有效向上突破颈线位时才能最终确认。

            2底部形态形成的特点

            不同的底部形态表现不一样,但其底形态的形成却有共同的特点:

            首先是在一轮下跌趋势形成之后,下跌的时间和幅度均已较大。

            其次是指数下跌趋势通道上轨线被突破,指数均线开始上升。

            此外下跌形态规模越大,形成大盘底部时间越长,则上升时的涨幅越大。

            最后大盘底部形成时间比大盘顶部形成的时间要长。底部区域往往也是成交量最小的区域。

            大盘底部形态的出现,表明指数的运行趋势将反转向上。有的大盘底部形态逐渐发生反转,如圆弧顶。而有的大盘底部反转是突发的,如V形底,并随即向上快速运动。

            选股点金

            在运用底部形态选股的过程中,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是辨别底部形态的可信程度,这6种经典底部形态研判技巧如下。

            1按照底部形态形成时间的长短,底部形态可以分为四种。

            (1)用几个月时间形成的长期底部形态;

            (2)用几周时间形成的中期底部形态;

            (3)用几天时间形成的短期底部形态;

            (4)在当天的分时线上形成的盘中底部形态。

            因为庄家坐庄受成本的时间限制,主力无法在长期走势中做图骗线。所以,越是形成时间跨度长的底部形态,可信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历史性的底部。

            2因为小盘股容易被庄家控盘,所以,大盘股的底部形态相对而言比小盘股的底部形态可靠。指数的底部形态往往比个股的底部形态更加可信。

            3底部形态构筑成功后,在右侧的上涨过程中,如果伴随成交量温和放大的,较为可信。而无量配合的持续上涨,往往预示着庄家已经控盘。这种底部形态是否可信,还要结合其他分析手段进行确认。

            4底部形态的构筑过程中,如果有些不规则形态,往往是一种自然形成状态,比较可信。相反,底部形态构筑的过于完美,反而有可能使庄家的刻意作为,投资者必须提高警惕。

            圆弧底选股技巧

            圆弧底,是指股价在经历了漫长的下跌之后跌势逐渐趋缓并最终停止下跌,在底部盘桓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再次缓慢回升,终于向上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反映在图上就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底部,所以叫做“圆弧底”。圆弧底的主要特征是:打底的时间较长;底部的波动幅度极小,成交量极度萎缩;股价日K线与平均线叠合得很近;盘至尾端时,成交量缓慢递增,之后就是巨量向上突破阻力线;在经历了大幅下跌之后形成。如图5-1所示。

            图5-1圆弧底形态

            圆弧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当股价从高位开始回落之初,投资者认为股价还会反弹,因此,股价会随着投资者的不断参与而波动幅度较大,然而,此时的股价却在振荡中逐渐走低。在股价不断走低后,自然而然参与的投资者就变少了,为了取得平衡,股价更加向下发展。这样的反复循环,使股价不断下跌,参与者也越来越少,成交量也越来越少。此时,由于经过了长时间的换手整理,投资者的持股成本也逐渐降低并且不愿意斩仓。这样,即使股价不再下跌也很少有投资者买进,因此就形成了股价底部横盘的局面。当然,不管股价在底部盘桓多长时间,总会有被打破的一天,而盘面打破的特征就是股价开始小幅上扬,成交量开始放大,这一现象的实质是市场上出现了新的买入力量,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因而迫使股价上行。这就是这个圆弧底形成的过程。

            当新的买入力量持续增强的时候,说明市场筑底成功,有向上发展的内在要求,才形成了圆弧底的右半部分。当股价在成交放大的推动下向上突破时,会引起一段相当有力而持久的上涨,此时投资者要抓住机会乘势买入,在股价不断上涨的过程中获取可观的利润。

            投资者在利用圆弧底形态选股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圆弧底是易于确认和非常坚实与可靠的底部反转形态,一旦个股左半部完成后股价出现小幅爬升,成交量温和放大形成右半部圆形时便是中线分批买进时机,股价放量向上突破时是非常明确的买入信号,其突破后的上涨往往是迅速而有力的。

            (2)由于圆弧底易于辨认,有时太好的圆弧底反而被主力利用来出货形成骗线。像某些个股除权后在获利丰厚的情况下,庄家就是利用漂亮的圆弧底来吸引投资者。因此,如果公认的圆弧底久攻不能突破或突破后很快走弱,特别是股价跌破圆弧底的最低价时仍应止损出局观望。

            值得注意的是,圆弧底图形,时间越长越可靠,因为有充分的换手。投资者在买入之前,必须确认成交量的底部已经形成,必须等连续几天出现小阳线,而成交量同步温和发大,如果圆弧底之后出现平台,则在平台中成交量缩到仅仅突破之前成交量的水平时买入。

            选股点金

            “圆弧底”耗时长,所以一般不应过早介入,首先,在买入之前必须确认成交量的底部已形成;其次,要在连续几日温和放量收阳线之后;另外,如果在“圆弧底”形成末期出现整理平台,则应在成交量萎缩至接近突破前成交量水平时及时抢进。

            V形底选股技巧

            V形底,俗称“尖底”,由于形态走势像“V”形故而又称V形底。V形底形成时间最短,是研判最困难、参与风险最大的一种形态。但是这种形态的爆发力最强,把握得好,可以在短期内赢取暴利。如下图5-2所示。

            1V形底形态特征

            (1)股价在长期下跌途中,开始是缓慢下行,后来跌势开始转急,伴随成交量放大。在下跌到某一低点之后跌势突然被逆转,股价转而大幅上扬,留下一个尖尖的底部。当空头能量彻底释放之后,也就是转势来临之时。随后就是多头力量渐占上风,股价反转向上,V形底形成。

            (2)股价缩量阴跌到一定地位之后,开始引起场外机构资金的关注。在下跌途中,主力会先吸纳一定数量的筹码,然后再将股价打下一个台阶,所以才会出现放量急挫的现象。当股价创出新低之后,引发大量恐慌性抛盘。此时,主力再反手做多,在低位大量承接廉价筹码,所以,股价很快反转向上。

            (3)形成反转的当天。日K线往往形成十字星、带长T影阳线或大阳线等形态。

            (4)V形顶与V形底相反,是一个杀伤力极大的顶部形态。能够及时判断V形顶形态,可有效地避免高位套牢。

            (5)V形顶形态往往出现于股价在高价区大幅拉升之后。反转日常以十字星、长上影线、大阴线等K线形态报收,同时,伴随大的成交量。出现此种信号,投资者应果断离场。

            图5-2V形底

            2V形底的形成

            V形底的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

            (1)下跌阶段。一般V形在左侧跌势的坡度十分陡峭,而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2)转势点:V形底的底部十分尖锐,一般形成转势点的时间为二至三个交易日,而且成交在低点明显放大。有时转势点就在重大利空日中出现。

            (3)回升阶段:随后股价从低点回升,成交量亦随之放大。

            3V形底形态选股策略

            在V形底部开始形成之际,投资者要敢于进场抄底,前期下跌的幅度越大,则后市上涨的空间就越大啊,投资者切不可仍然停留在“熊市”的思维和心态之上,以致错失制胜的良机。

            选股点金

            V形底不易在图形完成前被确认,因此,在遇到疑似V形底的场合,如果投资者已经买进股票,应该随时注意股价的发展,保守一些的投资者,则可等到股价以大成交量突破左肩高点,完成V形反转之形态时,才买进股票。

            双底选股技巧

            双底,股价走势像“W”,因此也称“W底”,双底无论是对大盘还是个股均是较为可靠的图形。V形反转的机会可遇不可求,而如果多次触底则底部就不甚可靠。而双底特别是第二低点高于第一个低点,则属于更加明确的信号。

            1双底形态特征

            (1)股价经过一段时间下跌,成交量逐渐萎缩,下跌的速度开始减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