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通过发放养牛贷款,扶植养牛户,2000年8月5日,日收奶量首次突破百吨。2000年底,日收奶量已接近200吨。
蒙牛的出世,从根本上改变了呼市奶业的竞争格局:
第一,蒙牛出世前,呼市奶价全国最低,而且存在卖奶难的现象,有所谓“限量收购卡”,超量部分要么不卖,要么就卖低价,有位奶农曾对媒体激动地说“要是没有蒙牛突然冒出来,就真要卖牛、杀牛了”——事实上有的奶农确曾忍痛杀牛——当然,这里面有一部分属于应该淘汰的低产牛。蒙牛出世后,呼市的牛奶供不应求,收奶价提高了,农民获利更大了。
第二,奶农养牛积极性提高了,过去每头奶牛的价格是4000元,蒙牛诞生当年便涨到7000元。
第三,过去奶站的建设速度很慢,蒙牛出世后,刺激同行业的企业加快了奶站建设。
第四,由于蒙牛的竞争,呼市的乳制品质量上升了,价格反而下降了。
至2005年,蒙牛已发展奶牛80多万头,日收奶量突破6000吨,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成为中国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企业”。这是后话。
三、统一战线:为内蒙古喝彩·中国乳都
在蒙牛的字典里,“竞争队友”代替了“竞争对手”。
“蒙牛伊利,本是兄弟”。虽然蒙牛人说得一点不错,但在利益面前,兄弟反目的现象并不少见,何况弟弟认哥哥,哥哥还不一定认弟弟呢!
2000年,蒙牛建立起自己的工厂后,在全国UHT牛奶市场上,“蒙牛-伊利”形成双峰对峙局面:奶源上,同城比拼;市场上,针锋相对;渠道上,狭路相逢。
在全国任何一座城市,箭来矢往的,往往不是“蒙牛-地产品牌”或“伊利-地产品牌”,而是“蒙牛-伊利”这对老冤家。
中国大概没有一家企业没有负面报道。但那段时间,蒙牛的负面报道被人大量复印,并在全国各地超市中广为散发,这在全国恐怕也绝无仅有。
1.没有棋局的成功,就没有棋子的成功
蒙牛和伊利难道只有利益不同点,没有利益共同点吗?
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商场不同于战场,一山可以容二虎,竞争可以双赢。德国有“奔驰”与“宝马”并进,美国有“可口”与“百事”双飞。
其次,同一地区的企业,除了自有的小品牌,还有一个共同的大品牌——地域品牌。山西出了一种假酒,败了全部山西酒的市场;比利时发生“二恶英”事件,败了整个欧洲奶粉的市场。这都说明地域品牌的存在,说明相竞争的企业一同维护共同大品牌的必要。
其实,早在1999年,牛根生就在《内蒙古周末报》主办的企业高峰论坛上阐发过自己的“大品牌”理念:
从更广大的意义上来讲,在企业竞争中,保护与自我品牌形象相关系数高的竞争对手的品牌形象,是一种更高的策略,是另一种“为自己负责”。因为竞争当中有联合(潜在的联合,或者显在的联合),对手和盟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内蒙古乳制品企业应该觉悟到,每个企业除了拥有自己的张三牌,李四牌,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品牌:内蒙古牌,呼市牌。这个大牌子闪光,我们每个企业头上都有“光环效应”;这个大牌子受了污染,我们每个企业的头上都会“佛头着粪”。在区内,蒙牛的牌子怎么被人砸都可以;但在区外,如果还要砸,那么砸的恐怕就不仅仅只是蒙牛的牌子了。
面对残酷的竞争,蒙牛人放高眼界,得出“草原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论,努力寻求与竞争对手和睦相处之道,决定实施“共生共赢战略”。
事实上,“竞争对手”这个词在蒙牛是被另一个词——竞争对友——所代替的。
在牛根生的办公室,挂着一张“竞争队友”战略分布图。牛根生说:“竞争伙伴不能称之为对手,应该称之为竞争队友。以伊利为例,我们不希望伊利有问题,因为草原乳业是一块牌子,蒙牛、伊利各占一半。虽然我们都有各自的品牌,但我们还有一个共有品牌‘内蒙古草原牌’和‘呼和浩特市乳都牌’。伊利在上海A股表现好,我们在香港的红筹股也会表现好;反之亦然。蒙牛和伊利的目标是共同把草原乳业做大,因此蒙牛和伊利,是休戚相关的。”
蒙牛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始终保持行业领导者姿态:让自己“食有粮”的最好办法,不是抢夺对方手中的“饭碗”,而是做大整个行业的“饭锅”。牛根生有一句名言:“提倡全民喝奶,但你不一定喝蒙牛奶,只要你喝奶就行。”
在中国乳业年会的演讲中,牛根生曾经呼吁大家“做好大局”:
第一个“大局”,就是要做好行业的事,也就是跳出单个企业的小圈子,把着眼点放在做大行业上。如果把整个中国乳业比作一口“锅”,那么,单个企业就相当于一只“碗”。我感觉,当前乳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是“碗的问题”,而是“锅的问题”。锅里挺一挺,碗里全都有……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孤立的就是孤寂的,集群的才是沸腾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需要人才的集群,企业的集群,产业的集群。有了集群,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任我们穿行;没有集群,每一寸铁路都需要我们自己铺就。单个企业只是一根“独木”,众多企业合成森林才能最终改变气候。让中国人均饮奶量由10公斤增长到20公斤、30公斤,这就是我们所要改变的最大的气候。
2.“共生共赢”战略的实施
2000年9月,蒙牛在和林生产基地树起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主画面为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上面高书“为内蒙古喝彩”,下注:
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塞外明珠耀照宁城集团、仕奇集团,河套峥嵘蒙古王,高原独秀鄂尔多斯,西部骄子兆君羊绒……我们为内蒙古喝彩,让内蒙古腾飞。
最引人注目的是,蒙牛把最大的竞争对手伊利,排序在广告牌的首位。
2001年6月,蒙牛又率先提出建设“中国乳都”的倡议,启动了以地区品牌带动企业品牌的大品牌大营销战略。从历史上看,草原是牛的故乡、奶的摇篮,千百年来,人们一提起内蒙古,首先想到的就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文化是古人留给内蒙古的最大的一笔无形资产;从现实上看,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拥有量居全国第一,牛奶增长速度也居全国第一。“中国乳都”的倡议可谓正中命门。
2001年下半年,如果你走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大街上,举目可见的公益性灯箱广告一定会让你领略到什么叫做“道胜”之妙——正面,《为内蒙古喝彩》;背面,《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
3.经营人心者赢天下
凡弱者生存,都要有“水性思维”,要柔大于刚,顺多于逆。正如老庄哲学所示:抱其雄,守其雌;抱其阳,守其阴;抱其尊,守其卑。
在《为内蒙古喝彩》中,蒙牛把内蒙古一系列明星企业一同搬上广告牌,气势宏伟,既宣传了内蒙古企业团队,也提升了自己的形象。
蒙牛把最大的竞争对手伊利,排序在广告牌的首位。宣传上是这样,行动上也是这样。当年,蒙牛招待客人用的是伊利牌矿泉水,单位所用的桶装纯净水也是伊利牌的,蒙牛人言语间绝不说伊利半个“不”字。
蒙牛如此谦卑,如此高抬竞争对手,“把自己放到最低处”,就迫使竞争对手必须做出一定的姿态,否则就会丢失“道义分”,这既是一种以退为进策略,也是一种“经营人心”策略。洼,然后积;屈,然后弹;蹲,然后跳。经营人心者方可经营天下。
4.“为内蒙古喝彩”、“中国乳都”的延伸
“为内蒙古喝彩”本来是蒙牛提出的一句口号,后来成为内蒙古企业团队共同的精神纲领。内蒙古电视台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就被确定为“为内蒙古喝彩”。
“中国乳都”新概念,已经由民间走进官方,由内蒙古走向全国,经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媒体的传播,“中国乳都”品牌日益成形,为内蒙古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四、鹤立鸡群:给我个理由选择你
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这一牌子的产品,而不购买其他牌子的产品,其实就是在用自己的“货币选票”进行投票。
2002年,蒙牛跻身中国乳业前四强之列。光明、伊利、三元都与蒙牛正面交锋。
牛奶千家,强手如林。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这一牌子的产品,而不购买其他牌子的产品,其实就是在用自己的“货币选票”进行投票。凭什么让消费者选择你而不是选择别人?蒙牛感觉需要有一些理由作支撑。这和恋爱是一个道理:要我爱你?给我个理由选择你!
这就是“给我个理由选择你”的策划缘起。
1.一个理由区分一个强手,五个理由与众不同
经过精心筛选,最后将“给我个理由选择你”的内容确定为“五个理由”:①中国绿色食品;②产地:内蒙古;③草原牛奶惟一中国驰名商标;④英国本土NQA及ISO9000国际标准质量认证;⑤利乐枕纯鲜牛奶销量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