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九里茶香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玄幻小说 > 九里茶香 > 6 半瓯新茗味回时

6 半瓯新茗味回时

书籍名:《九里茶香》    作者:麦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初选得出的六品茶,依次开始进行煮茶品评。

        前面四品茶,无论从汤色、香气、滋味来看,都已经是上品。众评委有感今年茶选所呈的茶整体品质都高于往年,对于最后的两品,清秋露和西湖龙井,也更加期待起来。

        眼下,正轮到李家的清秋露。

        李怀义亲自煮茶,面前排开煮茶所用器具,放眼看去,生火、煮茶、量茶、贮水、存盐用具一应俱全。李掌柜显然也是煮茶高手,生火用的是炭;水则是方家统一提供,乃是山上乳泉石地缓流之水。开煮片刻,水沸如鱼目,微有声,此为初沸,李掌柜调入少许盐,尝过水味之后将手中剩余的水弃掉。第二沸时,舀出一瓢水留存备用,随后用竹夹环搅水汤中心,用则量出定量事先已碾好的茶叶,于沸水中心投下。少顷,水如奔涛溅沫,将事先舀出的水浇入以育其华。

        最后,李掌柜只取出一碗茶汤,其余皆弃之不用。这时他用的是一只大碗,然后再取五只精致的茶碗分茶。

        在他分茶的时候,方洛转向柳青儿问道:“柳姑娘可知李掌柜只取第一碗茶的缘故?”

        原来方才李掌柜煮茶之时,柳青儿点头三次笑三次,第一次是看到他生火用了木炭,第二次是调味弃水之举,第三次则是见对方只取第一碗茶汤,如此一来,方洛便知此女精于茶道,是以有此一问。

        柳青儿也知对方有意试探,微笑相答:“《茶经》有云:第一者为‘隽永’。取其隽味永长之意,乃汤中最佳者。此后一、二、三碗次之,第四、五碗外,若非甚渴,不饮也罢。”

        方洛微笑着点头,道:“柳姑娘所言甚是。”

        杨非辰在一旁看着柳青儿从容应对,嘴角上扬,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

        这时,茶温稍降,李掌柜将茶汤呈上。柳青儿在旁亦闻得茶香扑鼻。

        茶碗是越州青瓷,光华精致的瓷碗衬得茶汤绿莹莹。清秋露以“清秋”为名,因饮后令人神清气爽,宁静致远。以青瓷盛清秋露,愈增其幽意,足见李掌柜匠心。

        五位评委先观汤色,闻香气,然后才开始品味,半碗茶入肺腑,均称赞出声,道声:“好茶。”

        方洛道:“唐卢仝曾赋诗曰‘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然‘清秋露’只饮半碗,便已有腋生清风之感,实属难能可贵。”

        赵先生、钱先生和孙掌柜均连声称是。杨非辰只笑不语,但也向方洛点了点头。五人将剩余半碗茶放下,自有人来收在一个托盘内,同时贴上一只标了“清秋露,李”字样的标签。这是品茶的一个步骤,品味时分热品与冷品,用意在于区分茶汤冷后滋味的变化。

        最后一个,便是柳家的西湖龙井了。

        柳青儿从座位中站起,向杨非辰和方洛示意后,走到场中,春风捧着一只精细的木盒走到她身边。

        炉与水均是方家提供的,青儿生火用的也是木炭。生火之后,水尚未开,青儿从春风手中接过木盒,打了开来,原来是一套茶具。

        青儿从盒中依次取出五只莹白剔透的盖碗茶碗,随后取出一只同质的茶壶。

        李掌柜用越州青瓷,柳青儿用的则是邢州白瓷。茶圣陆羽以越瓷在邢瓷之上,乃是当时短见。如今邢瓷工艺精进,已与越瓷平分秋色。越瓷若冰类玉,邢瓷如银似雪,皮日休曾赋诗曰:“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花势旋眼,萍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便是将邢瓷与越瓷相提并论,称赞它们各有千秋。

        此时,水略有声,等到蟹眼之后,有微涛,正是当时,起瓶,将水注入茶壶,不加壶盖。然后从茶罐中,用则量出定量茶叶,依次放于茶碗中;茶壶加盖,执壶注水,淹没茶叶即停,扣上碗盖;少顷,起盖,再注水,至七分满,仍旧加盖。

        一缕轻风徐来,但见素手纤纤,执壶轻注,即升即降,如凤凰点头,蜻蜓戏水;佳人素颜乌发,衣袂翩然,几似仙子。茶汤未成,馨香已闻,不知是来自碗中的茶还是来自煮茶的人。

        于旁观者来说,茶汤未品,已先有了一番视觉上的享受。

        场中有两人神色更异常人。杨非辰乃皇室子弟,何等佳丽不曾见过,此时面前的人儿竟将他的目光牢牢吸住,几欲失魂;回想当日初见,灯光摇曳,柳眉芙面,红颊嫣然。方洛是爱茶之人,柳青儿煮茶的姿态乃生平所见之最,如此的飘逸出尘,如此的清雅脱俗,她就是为茶而生的女子,如茶一般令人心醉。

        至此,茶已泡好,春风用托盘盛之,青儿依次将茶碗端出放在各评委面前。

        她这方法,既非煮茶,亦非点茶,流程十分简单,评委们均脸露疑惑。但打开碗盖之后,却见色泽绿润,芽峰显露,汤色明亮,雀舌般的茶叶载浮载沉,茶香扑鼻,沁人心脾。要知无论是煮茶还是点茶,茶叶均需碾碎,如今柳青儿只用水冲泡,竟令茶叶于茶汤之中,呈现出别样的美景。评委们惊讶之余,不禁十分欣赏她这简单新鲜的方法。

        茶汤入口之后,更是发现滋味鲜爽,绝不输于李家的清秋露。

        评委们同先前一样,只喝了半碗茶,便放在一边。

        乘等茶冷却的空档,方洛问道:“柳姑娘制汤之法,简单别致,非煮非点,方洛倒要请教一二。”

        青儿微微一笑道:“此乃泡茶之法。煮之一途,茶汤虽尽得个中滋味,然调味之物将茶之清新鲜美冲去几分;点茶需制膏,若非手法达到极致,膏体反而影响茶汤外表美观。泡茶之法,乃柳家独创。水沸之后,需等稍凉方可冲泡,否则嫩叶不禁其烫,有损内质。先注水少许,是为了将茶叶泡开,令滋味深入汤中,而后才可冲水至满。这也只是雕虫小技,青儿献丑了。”

        方洛笑道:“此法确有其独到之处。”

        杨非辰注视着柳青儿,目光幽深,嘴角含笑。

        这时,各品茶汤均已冷却,评委们再次进行了冷品。结果除清秋露与西湖龙井之外,其余四品茶叶底均有苦涩之味,只有淘汰。至于清秋露与西湖龙井,无论外形内质,均平分秋色,难分轩轾。这倒成了一件为难之事。

        只因朝廷每年贡品皆有定数,方家每年可呈献的新贡茶名额只有一个,清秋露与西湖龙井之间,必须有一个抉择。五位评委各执己见,赵先生和钱先生认为清秋露鲜爽,胜过西湖龙井;孙掌柜则认为龙井甘香,乃精品翘楚。

        方洛道:“清秋露与西湖龙井,各有所长,均为不可多得的好茶,如何抉择,实在困难。今日不如暂且停止争议,待另行商议之后再做决定,如何?”

        柳齐道:“一切但凭方公子决定。”

        李怀义本想为自己的清秋露争取一二,见方洛如此说,柳齐又如此回答,也只好赞同。

        方洛便宣布茶选到此结束,众茶商都自行散去。

        赵先生、钱先生和孙掌柜,还同方洛在讨论着这次茶选所评的各品茶叶优劣,对清秋露和西湖龙井称赞比较。方洛心中自有主张,但敬这三位都是业内德高望重的老人,也耐着心一一聆听。

        杨非辰叫住青儿道:“青儿,可否帮我一个忙?”

        青儿笑道:“你是晋王,竟也有事需要我这平民女子帮忙的么?”

        非辰笑道:“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有做不到的事情。”

        青儿旁边的春风一脸正经地说道:“也是,他想给自己背上抓痒,总是要劳驾别人的。”

        杨非辰和青儿都忍俊不禁,相视而笑。

        杨非辰极有风度地做了个手势,青儿点点头,回身走到父亲身边。

        柳齐见杨非辰虽贵为晋王,却对女儿以礼相待,自然同意让女儿跟他相处;话说回来,晋王都开了口,他这个平民又怎敢说不呢,也只有青儿是真的把对方当作朋友,平等相待。

        如此,青儿便带着春风随了杨非辰而去。

        方洛朝他们走的方向投去视线,片刻又收了回来,带着赵先生、钱先生和孙掌柜自去商议。

        李怀义经过柳齐身边,冷笑道:“柳掌柜好手段,生了个好女儿。”

        柳齐知道对方的意思,不为所动,从容一笑道:“李掌柜过奖了,柳某从来教导女儿,为人处世,但求心之所安,也从来要她谨记,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怀义脸色稍变,冷冷道:“柳掌柜果然精明,李某领教,结果如何,咱们不日便可见分晓,到时候,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自有公论。告辞。”说罢,扬长而去。

        柳齐一笑,也自离去。

        正是:“一缕水沉香散後,半瓯新茗味回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