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诗词韵律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科幻小说 > 诗词韵律 > 第4章

第4章

书籍名:《诗词韵律》    作者:王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這兩聯的平仄錯綜變化,可以換成七律的四種格式。其實衹有兩種基本格式,其餘兩種不過在基本格式的基礎上稍有變化罷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書憤

        [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13]。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到韶山

        毛澤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首。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14]。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冬雲

        毛澤東

        雪厭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15]。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其餘不變[16]。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長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還征難,萬水千山衹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登廬山

        毛澤東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葱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裏可耕田?

        和郭沫若同志

        毛澤東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今日歡呼孫大聖,衹緣妖霧又重來。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17]。

        (三)粘對[18]

        律詩的平仄有“粘對”的規則。

        對,就是平對仄,仄對平。也就是上文所說的:在對句中,平仄是對立的。五律的“對”,衹有兩副對聯的形式,即: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對”,也衹有兩副對聯的形式,即:

        (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韻,則首聯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對立的。由於韻腳的限制,也衹能這樣辦。這樣,五律的首聯成為:

        (1)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聯成為: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後聯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聯對句第二字相一致。具體說來,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格式,都是合乎這個規則的。試看毛主席的《長征》,第二句“水”字仄聲,第三句“嶺”字跟著也是仄聲;第四句“蒙”字平聲,第五句“沙”字跟著也是平聲;第六句“渡”字仄聲,第七句“喜”字跟著也是仄聲。可見粘的規則是很嚴格的。

        粘對的作用,是使聲調多樣化。如果不“對”,上下兩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後兩聯的平仄又雷同了。

        明白了粘對的道理,可以幫助我們背誦平仄的歌訣(即格式)。衹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誦出來了。

        明白了粘對的道理,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長律的平仄。不管長律有多長,也不過是依照粘對的規則來安排平仄。

        違反了粘的規則,叫做失粘[19];違反了對的規則,叫做失對。在王維等人的律詩中,由於律詩尚未定型化,還有一些不粘的律詩。例如: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20]。

        這裏第三句和第二句不粘。到了後代,失粘的情形非常罕見。至於失對,就更是詩人們所留心避免的了。

        (四)孤平的避忌

        孤平是律詩(包括長律、律絕)的大忌,所以詩人們在寫律詩的時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詞曲中用到同類句子的時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一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因為除了韻腳之外,衹剩一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21]。在唐人的律詩中,絕對沒有孤平的句子[22]。毛主席的詩詞也從來沒有孤平的句子。試看《長征》第二句的“千”字,第六句的“橋”字都是平聲字,可為例證。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仄聲,另有一種補救辦法,詳見下文。

        (五)特定的一種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這個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個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這個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個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這種格式的特點是:五言第三四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七言第五六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注意:在這種情況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這種格式在唐宋的律詩中是很常見的,它和常規的詩句一樣常見[23]。例如[24]: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衹獨看[25]。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一首詩衹有兩個句子是應該用“平平平仄仄”的,這裏都換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這種特定的平仄格式,習慣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26]: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山中寡婦[27]

        [唐]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盡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斵生柴帶葉燒[28]。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29]!

        現在兩舉毛主席的詩來證明:

        送瘟神(其二)

        毛澤東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答友人

        毛澤東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去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裏盡朝暉。

        (六)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詩中如果多用拗句,就變成了古風式的律詩(見下文)。上文所敘述的那種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認為拗句之一種,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樣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現在再談幾種拗句:它在律詩中也是相當常見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後面還必須用“救”。所謂“救”,就是補償。一般說來,前面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後面必須(成經常)在適當的位置上補償一個平聲。下面的三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

        (a)在該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聲,第三字補償一個平聲,以免犯孤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