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若地球是无限大,资源就无限
地供给我们扩张经济能力,但这都不可能。我们的求生之道即在于重新塑造社会,使之能与
自然生态的事实相契合。科学研究只告诉我们面临此一危机的严重性。然而,唯有持续坚持
从事社会改造及政治行动,方能解决危机。
世上最有力的原动力,就是善意又精力充沛的人,心中明洁的意念。
居住在地球,我与其他居住者一样,在此成长并且过着“美好的生活”,换言之,我能
够抽空思考与撰写有关未来之事。
我的生活逐口恶化,我的健康、快乐与生存也受到威胁。全球的居民只能这样活下去。
许多人正在挨饿。人口过度增长与地球资源的滥采部危及我们的生存。
客观地经历死亡却还能临危不乱,是不可能的。
——伍迪·艾伦(Woody A11en)尽管今日人类所面临的难题是如此庞杂,但“彼德计
划”并不是提供你一个机会去缅怀过去美好的时光(至少对某些人而言是段美好之时光),
过去已难追忆,逝者已矣,唯有突破现状,迈入一更新、更进步的文明才是“救世之道”。
任何想回复从前的策略,都是不切实际的,最终还是会使危机更形恶化。任何促使旧有工业
经济回复均衡发展的努力部将失败。我们对进步的概念必须重新加以定义。提高国民生产总
值,增加消费已不是所谓的进步,过度利用与滥采有限资源、经济持续扩张——愈大的汽
车、愈多的公路及更多的落伍产品。甚至更多富裕后所弃置的物品堆积在山谷——这些情形
部必须予以彻底矫治。
经济力量不会减缓破坏的程度,反倒加速破坏。
——瓦特(Kenneth E.F.Watt)
种基于资源再生的健全经济成就,才是一种进步。借改善生活品质一如提高榆悦、爱、
知识、技术、人类潜能、服务业的创新,来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是今日我们求进步必须
面临的挑战,这才是没有极限的“增长”;换句话说,若我们们食古不化,保留:日日过时
的“增长”概念。那无异在短期内自寻死路。
我们部在对抗那难以操纵的机会。
“彼德计划”不试图描述这种转变策略,它能将摧毁性的经济,变换成基于善意或具理
智基础的社会。一个发展完全策略,需要大众的参与方能奏效。有些转变策略或因个人的参
与油然而生;而有些则是来自于人工生态营造系统的技术专家。
每一动物都会留下自己的遗迹骸骨,唯人类留下其所创造的事物。
——布罗纳斯基(J.Bronowski)
“彼德计划”不包括未来有可能发展并具影响力的科技,而只是提出目前我们所通晓的
知识。向前看并预知未来总是最吸引人的事情。
使人类尝试预测或计划未来的最大动力,在于我们有各式新颖的工具组合,以及我们逐
渐警觉到任何科技或社会的变革,都会像浪潮般影响到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的社会各部门。
——马登(Ward Madden)
若我们只是针对和平、保护、人口及动力能源等问题发展专案计划,那我们就会疏忽了
在规划一项长久解决方案时,其连贯而全盘考虑的本质。我们遭遇的难题不是人口、土质污
染、水源、空气或能源等问题,这些只是环境显露的病兆,其病因在于所谓“增长”、“进
步”的虚假观念,驱使我们产生的因应行为。换言之,就是因为了这些观念,才能使人类行
为有所偏差,而造成诸多环境病症。
污染问题与其他类似的环境议题一样,都只是征兆,较严重的是深植于社会中的病态,
两者相比,前者还算缓和。
——金(Alexander King)
有证据显示,我们可利用再生系统,使自然界生生不息,进而具备解决困境的能力,和
地球建立新的关系。我们不是已消灭或控制了危害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吗?有了一九五六年的
洁净空气法,法律明文禁烧生煤,使得伦敦在冬季时能享受比以往多二倍的阳光照射。禁用
DDT药剂,使珍贵鸟类重现,我们目睹了环境重生,恢复生机的请多现象。我们拥有许多有
专业知识的生态保护专家、未来学者、科学家、工程师,协助我们作出正确的抉择。
因此,问题症结不在“我们能吗?”,而是“我们愿意吗?”
科学或许可以找到方法将所有邪恶事物造成的损害予以弥补;但科学对人类漠不关心、
事不关已的这种态度却是束手无策的。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科技的发展已到达了一个瓶颈,它创造出的许多事物,不是我们不想要的,就是一些我
们无法与之相容的产物。现今的科技发展如同随处乱窜的火箭,终将自我摧毁,除非我们对
导航系统重新修正。
虽然威胁环保的本质是如此的邪恶,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惯性,让我们生存的系统在灾
难临头时,自.然产生警觉而采取有效的行动。
——基茨米勒(Michaei Kitzmiller)
只要我们一天不自发地去实行转变策略,我们便离未日愈来愈近。我们何时才要准备开
始行动呢?是等到下一灾难临头之时呢?还是要等到大势已去时,连我也无法回答这个问
题。下一步该怎么做,决定在你。
在求生的抗争中,只有求胜一途。
——米查姆(Merle L.Meacham)
身为未来学学者,我对核武器扩散、国际局势紧张、全球污染及种种当代令人绝望的议
题,仍表示乐观,因为我深信人类有理解事实的独特能力。每一种生命体均有其专长,唯有
人脑拥有思索概念与原理的能力,也因此我们会在未来获得帮助。许多问题往往源自于我们
过度依赖某些议题的限定意义,出而无法通盘思考。不论科技如何昌明,若无全方位思考、
一切均属肤浅不深入。
今天所谓的专家,就是单向思考的人。
——包洛格(Endre Balogh)
“彼德计划”不是彼德天堂的蓝图,一个乌托邦世界与真实世界有所距离。对大多数人
而言,“乌托邦”就是“不可能完成”的意思;然而“彼德计划”是一种可能完成的过程或
生活方式,而非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对完美的人类而言,它虽非绝对完美,但它要求我们必
须发展一套转变策略,此策略以新的规则与前提为基础,注重长期效果,以迈向另一层次的
文明。
我们这一时代的特色似乎就是注重手段与方法,而对所欲达成的目标反倒模糊不清。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吴嘉苓 赵瑜瑞 译
专业分工,导致组织无限膨胀成头童脚轻的倒金字塔——“彼德金字塔”,终于无法支
撑而崩溃。唯有简化作业流程、开源节流、发挥员工创意、减少繁文褥节,组织才能有效持
续运作。
第一章 金字塔的力量
未来不一样了。
——克拉克(Arthur C.Clarke)
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美,对于我们的需求,是面面俱到。不必查证万事方物,我们早就
相信,这个世界一方面好心好意供养我们生存;另一方面又不时出些难题,好增长我们的智
慧、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考验我们的勇气。
在科技、文化遂变的时代,无限的困惑及一种颓丧感,必然应运而生。
——麦克鲁汉(Marshali Mcluhan)
即使当今世界问题重重,但人类天生勇于开发,强于求知,并不会遇到困难就想自杀。
我不觉得我们的危机是人类文明的垂死挣扎。这种危机可能只是一种新文明诞生前的阵痛,
一个光明未来的起始。
在中文里,“危机”(Crisis)包括两个字——“危”代表“危险”,“机”意味着
“转机”。
——约翰·肯尼迪(John.F.Kennedy)
人们对未来愈来愈来愈感兴趣,因为世事瞬息万变。不到五十年的光景,全球人口不但
增加了一倍,找们也历经了原子时代、太空时代、电脑时代和机器人时代,虽然何种科技时
代最具代表性,大家意见分歧,可是十分明确地,求新求变的风潮正横扫全球。
尽管当前有些问题,我们从未经历,但我们终究了解,所有事情部互有关联。我们的每
一次行动都是为了向前进、向外拓展,但每一次想要解决问题时,似乎又衍生出新的问题。
为什么饥谨的国家还输出粮食给饱受经济萧条之苦的富裕国家?为什么反暴政的革命,
本身是如此地残暴?为什么在创造力充沛的美国,生产力反而不断下降?换句话说,为什么
事情的发展往往踉常理背道而驰?
熟悉的事常在生活中隐藏;鼻尖前的东西,总是最后才看到。
——巴瑞特(wllian Barrett)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管案,可以试着深究人类组织的金
字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