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我,孙山,科举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我,孙山,科举 > 第617章 曹班头

第617章 曹班头

书籍名:《我,孙山,科举》    作者:西门七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孙山看着孙三婶围着黄氏团团转,把能夸的都夸了,这口才不愧是做买卖的。
              怪不得这些年孙三婶越来越讨黄氏喜欢了,好听的话谁不爱听?
              舒心的话听着听着,就能把一个人过去的事忘记了,只记得他拍你马屁的好话了。
              孙伯民和苏氏告诉孙山,婚礼要准备的东西都差不多准备好了,连家里的房子也在他们在府城的那段日子油刷了一遍,整个孙家老宅变得更亮堂了。
              桂哥儿的房子等孙山成婚后再建,没有好日子,只能拖到后面。
              桂哥儿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乐呵呵地说:“民大伯,这些我都不懂,你们怎么做就怎么做,你们做主。”
              桂哥儿主打一个万事不管,比孙山还不管的那种程度。
              日日夜夜在孙山跟前,以“书童”为重任,只想伺候好孙山。
              回来了好几天,孙大力和孙定南找上门。
              孙定南悄摸摸地说:“阿山,你让我们办的事,已经办好了。不过需要你亲自去一趟。”
              孙山点了点头说:“行,明天我们去县城。”
              于是第二天,孙山领着赴京赶考团伙去县城。
              之所以找孙定南和孙大力做事。
              一来孙定南读过书,懂得思考,孙大力力气大,可以暴力行事。
              二来他们两人算孙家村最有见识的人,跟孙山在金陵生活了一段时间,摆脱了不少乡村思想,胆子变得更大了,也更懂得如何做事了。
              最重要的第三点,他们是孙家村人,是孙山的族人,一荣俱一荣,一损俱一损,可以说某些利益上,与孙山共存亡。
              孙山好,他们才好。
              四人来到孙家宅院,孙定南出去一趟后,带回来了曾大东家以及他的大姐夫。
              也就是在衙门做捕快的曹班头,
              所谓捕快,是三班衙役中的其中一种,  叫快班。
              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刑事警察,负责传唤被告,证人,侦缉罪犯,搜寻证据等等,其中快班的老大叫班头或者头役。
              曹班头就是快班的头头。
              曹班头看到孙山,拱了拱手说:“孙举人,好久未见。”
              孙山让他们坐下,让桂哥儿奉茶,大家相互坐下后。
              孙山开门见山地说:“曹班头,这里有件事,我想请你帮帮忙。”
              曹班头眼珠子转了转,没有说话。
              他实在不知道孙山请他作甚。
              他跟孙山其实不熟,只不过在过时过节或者他小舅子有喜事见过几面,对孙山也只是通过小舅子来了解。
              最近小舅子跟他炫耀虾头得了两匹从金陵带回来的绸缎,那个面料,一个舒服透气,特别是大夏天穿在身上,可凉快了。
              曹班头也羡慕啊,绸缎衣服谁不想拥有,但那是富贵人家穿的布料,他们哪里敢奢望。
              他能穿上棉布,已经很满足了。
              曹班头仔细打量着孙山,矮矮小小,还偏黑,幸亏虾头不像舅舅,要不然就不靓仔了。
              但虾头有这样的一个舅舅,就有一个大靠山。
              曹班头觉得小舅子找儿媳的眼光真准,找得好,找得呱呱叫。
              曾大东家见大姐夫不说话,先开口说:“阿山,大家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事直说,呵呵,能帮忙的,虾头他丈公肯定帮忙。”
              曾大东家觉得还是要努力攀附这孙家,毕竟是黄阳县的第一位举人。
              而且好似还发了财。
              听虾头他娘说,孙山在省府买了房子,还是二进院。哎呦,那可是省府,不是黄阳县这样山旮拉之地,房价可贵了。
              曾大东家游走在各地,自然知道孙大姑家住哪里,孙山在贵人区买了房,可见实力雄厚。
              曾大东家本以为孙山赴京赶考半路夭折白花了那么多钱,日子会过得比较艰难。
              想着要是孙山三年后再次赴京赶考,亲家要是过来借钱,多多少少要给些,就当是投资了。
              谁知道孙山回来后,考试是没考成,但发财了。
              哎呦,也不知道孙山在金陵做了些什么,竟然那么赚钱。
              不仅寒露得到了两匹绸缎布料,所有姐妹都有,更不要说其他亲戚了。
              那得多少钱啊,曾大东家不敢想象。
              孙山微微一笑地说:“曹班头,伯父,你们听我说一件事。”
              于是孙山就把杨清北怎样死,媳妇怎样被凌辱的事说了出来。
              曹班头和曾大东家听到后,脸色大变。
              曾大东家气愤地说:“这,这还有王法!”
              曾大东家想着自己被县令小舅子索贿已经很痛苦了,想到辛辛苦苦赚的钱,竟然一大半入小舅子的腰包,恨不得把他打一顿。
              要不是家大业大,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还勉强过得去,曾大东家才选择忍。
              如今听到孙山的讲述,这么一对比,他损失了钱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可怜的杨地主,没了儿子儿媳,还没了媳妇。
              真是万恶的皇亲国戚!
              曹班头吃惊并不是吃惊这件事的发生,而是吃惊这件事的主角是孙山的好朋友。
              曹班头混迹在衙门,能坐上班头这个位置,除了靠世袭还多了几分脑子。
              孙山把这件事告诉他们,必然不只是告诉他们,肯定有事要做。
              看孙山的样子,似乎要为同窗好友申冤报仇。
              曹班头迟疑地问:“孙举人,你,你是想我去逮捕杨雄?”
              杨雄,就是唐县令的小舅子。
              孙山摇了摇头说:“不是。”
              曹班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杨雄的确人神共愤,可曹班头也不敢得罪啊。
              唐县令上任带了不少人过来,很快就掌握住衙门的重要部门。
              而稍微能与唐县令抗衡的县丞比魏县令在的时更默默无闻,几乎不管事。
              至于唯一的黄阳县土着章主薄倒是想握权,只不过智商欠缺,连手下都不服,更何况去斗唐县令,章主薄肯定完败了。
              他们这些杂役更是小心做人,哪里敢得罪朝廷命官。
              曹班头非常清楚,唐县令是朝廷认证的官,而他们是随时被替代的衙役。
              哪里敢违背唐县令的官令。
              孙山顿了顿,继续说:“曹班头,我想让你帮个忙。帮我把杨雄的罪状收集给我,偷偷给我就行,其他事不用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