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我,孙山,科举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我,孙山,科举 > 第594章 弱者的给多些,强者的少要些,糊弄过去就好了

第594章 弱者的给多些,强者的少要些,糊弄过去就好了

书籍名:《我,孙山,科举》    作者:西门七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县里的孙宅,因为没人住,需要时不时打理。
              一开始交给大姐谷雨和四姐寒露,后来因为家里孩子多了,要做的事多了,便把这个任务转接给德哥儿和媳妇黄氏。
              德哥儿抱怨地说:“山子,我在这里等你等了一天,要不是听说你来了县城,我早就回孙家村了。”
              孙山笑着问:“今日休沐了?”
              德哥儿点了点头说:“是呢,我早就知道你回来了,可还未到休沐,不好请假呢。本想今天回孙家村,但大姐说你来城里了,便过来这里等你。谁知道等啊等啊,等到我脖子长了,你才回来。”
              两人走入客厅,德哥儿继续念念叨叨地问:“今日去洪秀才那吗?怪不得去了一整天了,肯定去给学子上课了吧。”
              德哥儿知道每次孙山找洪秀才,都会被捉去给学堂的学子上课。
              讲的内容当然是如何从农家子成为一名举人老爷了。
              德哥儿知道得那么清楚,完全是愤愤不平的黄秀才说的。
              他的娘子隔三差五回娘家,他自然也跟着过去蹭饭,一来二去,跟岳父的兄弟自然熟了,更是无话不谈了。
              孙山喝了一口茶,再次仔细打量着德哥儿:身材高大,眼睛明亮,皮肤更是白皙,看不出是乡下人,说他的城里人也不为过。
              点了点头说:“好久未跟老师聊天了,便聊得时间长了些。”
              随后问到:“在县学干活一切可好?我听三叔说,你又不想在里面干活了?”
              德哥儿经常吵着不想留在县学打杂,觉得那样日子一眼看到头,每月几百文的工钱,想吃顿好的都没钱呢。
              孙三叔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德哥儿想留在孙山身边干活,不想在县学干活。
              不过迫于孙山目前还是科举为重,不事生产,找不到适当的位置塞德哥儿进去。
              孙三叔抱怨归抱怨,也不会让德哥儿从县学里跑出来。
              在县学干活工钱是不高,但名声好听啊,一说出,谁不羡慕呢?
              说到县学,德哥儿就不痛快了,耷拉着脑袋,瓮声瓮气地说:“哎,在县学做事没意思。每天不是帮人干这个,就是帮人干那个,把我当初下人,真不想干了。”
              德哥儿的工作内容依旧是打杂,像块砖头,哪里需要他就往哪里搬。
              给人送信,贴告示,甚至帮夫子购买生活用品,这些零零碎碎的事,都需要他去做。
              清闲的时候的确很清闲,但总归有点受气,被人当丫鬟这样使。
              心高气傲的德哥儿哪里愿意。
              只不过县学干活,听起来高大上,倍有面子,而且稳定,没有失业的烦恼。
              钱少些就少些,至于受气,做乡下人更是受气。
              这些在孙三叔和孙三叔的面前根本都不是事。
              只要德哥儿提出不想干,夫妻俩哪里管德哥儿已经成亲了,照样拿着大木棍混合双打。
              让德哥儿别身在福中不知福,朝九晚五,保证收入的工作哪里找。
              孙山摇了摇头说:“县学没有人欺负你吧?”
              德哥儿瞪大眼睛,立即反驳:“谁敢欺负我?哼,要是敢欺负我,看我拳过去。”
              孙山笑着说:“那就行了,不受欺负了,就乖乖在县学干活。”
              德哥儿白了一眼孙山,语气沉闷地说:“可在县学干活赚不了钱,我阿爹阿娘去收山货还赚钱呢。”
              孙山疑惑地问:“莫非你想去收山货?”
              德哥儿眼睛亮了起来,点点头说:“山子,你觉得好不好,我去收山货,  能赚更多的钱呢。  ”
              好是好,但孙山不知道德哥儿能不能受这种苦。
              其实收山货也是非常辛苦的,攀山越岭地去山里人家那里收,不说危险,但路的曲折就够呛了。
              孙三叔和孙三婶虽然偷奸耍滑,总归是乡下人,做苦力活还是会做的,自然收山货也顶得住。
              可德哥儿呢?
              孙山怀疑他收几天山货便打退堂鼓了。
              疑虑地说:“德哥儿,你收山货我是赞同的,但不知道三叔和三叔赞不赞同呢?”
              说到孙三叔和孙三婶,德哥儿便泄气地说:“我阿爹和阿娘,肯定不支持。他让我在县学继续干,至于他们的山货大业也决定交给我大哥。还说等他们老了,就让我大哥回来顶替他们收山货。”
              德哥儿叹了一口气继续说:“我阿爹阿娘已经安排好了,我大哥以后收山货,我二哥继承你家的花圃,至于我,就留在县学好好干。”
              德哥儿够老实,够直接了,竟然把孙三叔和孙三婶大心思全说出来了。
              德哥儿看到孙山嘴角抽搐,并没有生气,笑着说:“阿爹阿娘说你迟早要做大官的了,自然看不上家里的花圃,自然会把花圃给我二哥了。”
              孙山满头黑线,不过孙三叔和孙三婶有这样的心思非常正常。
              孙家花圃由孙伯民领着永哥儿在管理,以后孙伯民老了,大多数会交给永哥儿。
              至于孙山,大家都认为他是大出息的人,看不上花圃。
              认为孙山是干大事的,不会困在小小的孙家村。
              这次归家,不止孙三叔和孙三婶跟他聊家里儿子的事业,连孙二叔和孙二婶也找他聊儿子的事业。
              明哥儿和庆哥儿在府城干活,但目前来看,明哥儿比庆哥儿发展的好。
              明哥儿在糖水铺做掌柜,工钱也高,和媳妇何小柔正商量着买房子。
              当然钱是不够,所以找孙二叔和孙三叔借。
              至于庆哥儿,只不过的一个裱画师,听说技术一般,赚的也不是很多,够他们夫妻开支,盈余的带回来养孩子。
              孙二叔和孙二婶看着两兄弟,一个城里快有房,一个城里没办法有房,自然苦恼了。
              于是找上孙山参谋参谋,该怎么做才好。
              他们以为孙山读书读得多,自然能想到好法子,让两兄弟不要过得差太远。
              要是生了缝隙,反目成仇,做父母的哪里愿意。
              清官难断家务事,孙山哪里有什么办法。
              只好安慰孙二叔和孙二婶放宽心,儿孙自有儿孙福了,他们能赚多少是他们的本事,父母管不了。
              他们做父母的,只能管自己的家产,到时候分家产,看着分就行了。
              弱者的给多些,强者的少要些,糊弄过去就好了,不要想太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