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我,孙山,科举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我,孙山,科举 > 第547章 要不要挖一把野菜回去打打牙祭呢

第547章 要不要挖一把野菜回去打打牙祭呢

书籍名:《我,孙山,科举》    作者:西门七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崇正书院位于金陵清凉山东麓半山坡上,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书院。
              整个书院依山而建  ,顺势而筑。
              取名“崇正”,源于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气”一说。
              意在推崇儒家正说,大力倡导“崇正学,迪正道”。
              讲大白话就是维护儒家正统思想。
              所倡导的就是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也就是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思想。
              孙山不认同这套理论,但不得不审时度势,屈服这套理论。
              朝廷认同,为了能高中,只能选择虚与委蛇。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崇正书院有秀才入读,也有举人入读。
              孙山拿着推荐信,拜见耿院长。
              耿院长看了看孙山,心里好奇他怎样得到徐家的推荐信的?徐家这些年除了定时定点给书院捐钱,从未在其他方面跟书院有关系。
              耿院长实在好奇,但这么隐私的问题,不好直接问,来日方长,慢慢了解才行。
              摸了摸胡子,笑着说:“孙学子,好好在书院学习,有不懂的找直学。”
              孙山连忙说:“学生知道,多谢院长。”
              耿院长,耿直,金陵人士,二榜进士出身,曾在翰林院,退休后回来当崇正书院的院长。
              孙山跟耿院子聊了几句,便被打发离开了。
              走到书院的办公室,办理了入学手续,明天正式到书院学习。
              崇正书院比岳麓书院小,但风景一样优美如画。
              孙山坐落在清凉山,感受清凉山的微风徐徐,心情特别心旷神怡。
              记得十狗说他阿奶到清凉山挖野菜,也不知道是不是来书院这边挖呢?
              孙山走在书院的路上,的确看到路的两边有不少野菜,
              身为农村的孩子,哪些野菜能吃,哪些野菜不能吃,孙山一目了然。
              想着自己要不要挖一把野菜回去打打牙祭呢?
              走出书院,看到桂哥儿,孙大力,孙定南正在翘首以盼。
              桂哥儿急匆匆地走过来,递上茶水,高兴地说:“山哥,喝茶。”
              随后又问:“山哥,书院的手续办完了吗?没遇到问题吧?崇正书院大不大?里面的环境好不好?我在外面看书院好似没有两层建筑呢?哎,可惜书院不准外人进入,要不然我早就去参观参观了。”
              桂哥儿一连串的问题,孙山都不知道回答哪一个,只好微微一笑。
              孙定南看着书院的路,羡慕地说:“江南就是不一样,人杰地灵,房子都特别漂亮,我在外面看到书院,比我们黄阳县的县学靓多了。”
              孙大力也附和道:“江南不仅读书人多,赚钱的机会也多呢。他们的生活可比我们孙家村的好太多了,呵呵,特别一出门就能找到吃的,这也太方便了。”
              三人围着孙山团团转,问东问西,恨不得代替孙山,能走入书院参观呢。
              孙山四人走下山,找了个茶摊坐下,吃一吃茶,看一看风景。
              初春的金陵虽然还冷,但很美,生机四起,看着就舒服了。
              孙山抱歉地看着孙大力和孙定南说:“大力叔,定南哥,我现在要留在金陵读书,一时半会回不到家,也让你们没办法回家。真的不好意思。”
              孙山决定留在金陵读书,同样孙大力和孙定南也走不了。
              桂哥儿还好说,是他的书童,跟他同进同出已经习惯了。
              但孙大力和孙定南老家不仅有父母,还有妻儿,出门在外那么久,他们肯定也想回家。
              现在孙山私自留下来,对他们实在不好。
              顿了顿,孙山又说到:“大力叔,定南哥,你们俩等一等,等会试结束后,陈家的学子肯定返回广州,到时候,我们留意一下,让你们跟他们一起回。”
              在金陵人生地不熟,不像在岳麓书院整日待在书院,孙山肯定希望多几个亲人在身旁。
              可做人不能自私自利,让孙大力和孙定南有家归不得,只好让他们两人回去。
              孙定南连忙摆手说:“阿山,不要这么说。意外这事谁也不想的。你什么时候回家,我就什么时候回家,我跟着你走,不跟陈家走。”
              孙定南虽然也想回家,也想家里的亲人,但当初出来答应老太爷要好好照顾孙家村的举人老爷,结果他照顾不周,差点让举人老爷见阎王。
              他想着要是孙山死了,他都不敢回乡了。
              孙山的病还未全好,想在文风鼎盛的金陵晋学,孙定南是赞同的。
              他不懂读书的事,可举人老爷懂啊,孙山不归家,总有他的道理。
              他只要紧紧地跟随,帮忙做事就行了。
              孙大力也连忙摆手说:“阿山,我也不走,我跟着你走。呵呵,大力叔没什么本事,但力气还是有的。我留下来帮你看管行李,呵呵,你不嫌弃我吃的多就行。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我不着急回家。我家小子和闺女有阿爷阿奶照顾,不用我操心。”
              孙定南和孙大力都坚持跟着孙山,不跟陈家走。
              孙山要是在金陵留三年,他们就跟着留三年。他们要把孙山平安地护送到京城。
              至于家里,有父母在也能看好。
              何况还有老太爷在。
              出门时,老太爷已经说了,让他们好好照顾举人老爷就行了,他们家里的事他会帮忙照看的。
              他们孙家村今时不同往日,不是外村人能欺负的。
              孙定南和孙大力这么说,孙山想了想道:“看情况吧,要是你们想回,就告诉我。”
              孙大力和孙定南连忙摇头,坚决不走。
              桂哥儿笑呵呵地说:“山哥,大力叔和定南哥不走也好,留在金陵干活,呵呵,这里干活比在孙家村干活好多了,能赚不少钱呢。”
              孙山看着桂哥儿一副财迷的样子,觉得好笑,摇了摇头说:“你们不用去找活干,好好帮我种花,我们卖花更赚钱。”
              桂哥儿眼睛一亮,一拍大腿,激动地说:“山哥,这个主意好啊,金陵富贵人家多,只要我们的花草种得好,就不愁卖了。呵呵,我们孙家最擅长种花,最适合种花卖了。听说好花值千金,我们要种名贵的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