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我,孙山,科举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我,孙山,科举 > 第282章 县城买房

第282章 县城买房

书籍名:《我,孙山,科举》    作者:西门七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二天一早,孙山拿起文书,拿起地契,准备到县城办理手续。
              孙二叔和孙三叔听到今后不需要再去服役和交田税,喜得找不到东西南北。
              孙二叔和孙二婶拿了两只鸡过来,说给孙山炖汤吃,补一补。
              至于孙三叔和孙三婶好话不要钱地一顿输出,最后孙山一根毛都得不到。
              口惠而实不至。
              孙山无奈地笑了笑,在孙三叔和孙三婶的谄媚中搭上孙伯民的牛车,慢慢地走出孙家村,走向黄阳县。
              孙山想了一下说:“阿爹,不如我们在黄阳县买个小院子,这么一来赶不及回家,也有地方落脚,不用找亲戚借住。”
              这些天孙山到县城找洪秀才或者黄秀才探讨学问,住所不固定。
              不是洪秀才家,就是立夏家又或者谷雨家,总觉得不方便。
              有时候他们太热情了,弄得孙山想找客栈住。
              但如果被人看到他住客栈都不住亲戚家,肯定惊起一片闲话。
              闲话中不是孙山有问题,就是亲戚有问题。
              哎,人言可畏,特别是黄阳县那么小的地方,10个人中就能听说1个人,闲话异常地快速流传。
              孙伯民皱着眉头,想了一下说:“我跟你阿娘想到广州府买房,将来希望你能到府城干活。毕竟府城比黄阳县好多了。如果在黄阳县买房,怕不够钱到府城买。”
              孙伯民和苏氏也不知道广州府的房价怎样,但听明哥儿和庆哥儿说很贵,他们干活那么久都买不起,只能一直住在孙大姑的院子里。
              孙二婶和孙子孙女这次没有跟着落府城,一来是想替庆哥儿相看姑娘,二来是扩建房子。
              明哥儿这些年赚了些钱,想多建几间房子,将来分家了就不会拥挤了。
              至于庆哥儿刚出师不久,赚不了几分。
              孙二叔和孙二婶打算出钱再多建几间,两兄弟分家,成亲后,就有房子留给子孙了。
              在外人看来孙二叔这一房过得相当好,两个儿子在府城干活,闺女又嫁到府城。
              实际每家每户都有烦恼,孙二叔和孙二婶也要未雨绸缪。
              孙伯民和苏氏看到明哥儿干活干了那么多年,还买不起房子,想着府城的房子肯定很贵。
              他们两夫妻准备省吃俭用,慢慢存,等山子到了成亲的年纪,或许能在府城买房。
              孙山鼻子酸酸地说:“阿爹,我们不一定要在府城买房,我将来在哪里干活都不知道呢?或许我能考上举人,考上进士,到外地做官呢。何况等我考上举人和进士,我自己也能买房,不需要你们的钱。”
              孙伯民还未等孙山说完,立即反驳:“怎么不需要阿爹阿娘的钱,就算当官了。也需要阿爹阿娘的钱。阿爹阿娘的钱不给你给谁。”
              孙山愣了愣,不知道孙伯民为什么那么激动。
              随后想到前世一些老人害怕儿女嫌弃他们老了,不中用了,没有价值了,就会表现到处找活干,想找自己的存在感,以及儿女对他们的需求感。
              或许孙伯民和苏氏害怕孙山将来嫌弃他们两个老了,不再需要他们了,才表现的那么激动。
              孙山安抚地说:“阿爹,我这不是怕你跟阿娘没钱用吗,如果你肯给我,我肯定需要的。”
              孙伯民笑了笑说:“你放心,阿爹阿娘哪里都不去,用钱的地方少,有钱用的。你要是没钱用,问阿爹阿娘拿就行。
              嘿嘿,但也不能全给你的,阿爹阿娘肯定留一些,将来好哄我的乖孙子和乖孙女呢。
              现在的细蚊仔,可精了,不给钱买糖,都不跟你好呢。
              山子你那么聪明,我的乖孙肯定也很聪明。
              将来可精了,阿爷阿奶不给钱买糖哄,都不愿意跟我们亲呢。”
              孙山满头黑线,又来了,又来了。
              孙伯民和苏氏三句不离一个孙子,说什么总会拐进孙子。
              孙山只好无奈地笑了。
              本以为孙伯民不会在县城买房子。
              等走到一半的时候,孙伯民忽然说:“山子,我觉得你说得对,你经常出入县城,借住亲戚家的确不方便。我今天去问问有没有物美价廉的房子,要是价格合适,就买回来。至于到府城买房,还有时间,不着急。”
              其实孙伯民还有另一层想法,孙山以后考不上举人,回黄阳县干活也不错啊。
              不一定去府城。
              孩子在眼皮子底下最好,走太远就像孙二叔那样,孤零零地在老家守着呢。
              孙伯民想着山子在黄阳县干活好啊,他们随时都能出来看儿子孙子。
              至于干什么活,孙伯民没有概念,最不济就像洪秀才、黄秀才那样开学堂收学生做夫子。
              也不存在跟两个夫子抢生源。
              等山子回来做夫子,洪秀才和黄秀才已经老了,该时候回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
              孙山一喜,孙伯民终于想通了。
              孙山有孙大姑的20两,还有官府赏赐的20两,总共40两,能在县城买房。
              但孙山是个孝顺的孩子,买房大事肯定跟孙伯民商量。
              他不同意,也不勉强。毕竟目前自己还小,不需要考虑那么长远。
              现在孙伯民想通了,孙山乘胜追击地说:“阿爹,好,我们在县城买房。买个小的,不会太贵。家里也买得起。”
              两人有商有量地走过城门,走到洪秀才家门前就分手了。
              孙伯民去打探房子的事,孙山则问问洪秀才找他什么事。
              带上孙家村特产,交给洪叔后,走进书房,看到洪秀才在整理书籍。
              孙山行礼问好:“夫子,你找我什么事?是想到什么问题,让我来讨论吗?”
              洪秀才摸了摸半白的夫子,指了指桌子上的资料,孙山一看,那是大表哥给他的院试冲刺题以及院试冲刺题的参考答案。
              不解地问:“夫子,你是想跟我讨论试题吗?”
              莫非是洪秀才仔细翻看试题,看来看去想不明白,所以召唤孙山出来一起研究。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呢。
              洪秀才摇了摇头说:“县学的吴教谕找上我,问我的教学方法。毕竟我们学堂出了一个秀才,他们县学反而全都落榜。”
              教谕的职责主要是教诲县学的学生、日常考核他们的学业,相当于校长兼授课老师。
              未入六品,也就是不属于官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