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我,孙山,科举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我,孙山,科举 > 第272章 郑氏学堂演讲

第272章 郑氏学堂演讲

书籍名:《我,孙山,科举》    作者:西门七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二天一早起床,孙山穿戴得整整齐齐,一身生员巾服,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孙伯民和苏氏问好日子,十天后再举办秀才贺酒。
              十天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日子,杨算命大肆渲染十天后举办,孙山一定能考上举人,考上进士。
              还说孙家屋顶若隐若现地出现一顶官帽。
              孙伯民和苏氏听到后大喜,足足给了1两算命利是,杨算命更是连绵不断地输出好话了。
              孙伯民一早带上永哥儿到县城,一来给省府的大姑去信,把摆酒的大喜日子告诉她。
              二来到县城买些鸡,村里人留的是下蛋母鸡不舍得卖,孙伯民只好去县城买些回来。
              准备天天劏鸡,给孙山补一补,永哥儿充当免费劳动力,帮忙搬鸡。
              孙山吃过早饭后,拿着府城的买的纸和墨作为上门礼物,悠哉悠哉地走在孙家村的小路上。
              一路上遇到乡亲们,笑容满面,非常温和地打招呼。
              有些乡亲们继续喊他山子,有些喊他伯民仔,有些喊他孙秀才,有些喊他孙相公。
              五花八门,孙山一一接受。
              花了半个时辰才走到村口,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跟父老乡亲打交道真累,不招呼又不行。
              哎,看来他还是少点在村里走。
              今时不同往日,他的身份变了。
              昨天德哥儿跟清北过来玩,还帮郑童生带信,郑童生想让孙山到郑氏学堂一趟,跟他的学生,也就是孙山的小师弟讲述一下如何考上秀才。
              孙山顿时懂了,郑童生这是想找校友回学校演讲,让成功人士给迷茫中的小师弟们好好上一堂成功学。
              要演讲,自然要穿着得当体面。
              孙山不得不穿上代表他身份的生员巾服,一大早就走出家门,走在去往郑家村的路上。
              好久未走过这条路了,村路什么都没变,还是一条泥泞的小路,幸好天高气爽,走起来不吃力。
              半个小时后,孙山老远就看到突兀在郑家村的郑氏学堂。
              一路上也遇到村民,孙山礼貌地点了点头。
              有些认识他的就喊一声孙相公,孙山赶紧摆手说:“老人家,莫要叫我孙相公,叫我阿山便是。”
              能叫的出他是孙伯民儿子的,自然是认识孙伯民了。
              可不能让别人叫孙相公,不能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孙山敲了敲学堂的大门,打开门的必然是郑伯。
              孙山轻笑地喊:“郑伯,好久未见,别来无恙。”
              郑伯愣愣地看着孙山,仿佛眼前的孙山不是他认识的孙山。
              一身长衫,带着巾帽,姿态挺拔,跟印象中又矮又瘦的孙山完全不一样。
              虽然目前这个孙秀才个子还是不高,还是很瘦,但感觉就是不一样。
              唯一不变就是那双吊三角眼,郑伯一下子就看出来他是孙山了。
              郑伯惊喜地喊:“孙秀才,你来了。”
              连忙请孙山进去。
              孙山赶紧说:“郑伯,莫要这么叫,叫我阿山就行了。”
              说完拿出一壶漳州府买回来的桂花酒,笑着说:“郑伯,桂花酒是我从漳州府带回来的,最适合老人家喝了,清香可口,喝过后还留着桂花香。”
              郑伯大喜,接过桂花酒,欢快地说:“真是好孩子,山长水远,还给我带酒呢。”
              孙山搀扶着郑伯,一边走一边说:“漳州府最出名的就是桂花酒,非常好喝。我特意给郑伯你带的,你可要细细品味。”
              其实漳州府的特产不是桂花酒,孙山这么说。一来显得自己有心,二来显得对郑伯重视,三来完全是哄郑伯开心。
              老人家总喜欢晚辈给他们带礼物,而且与众不同的礼物。
              郑伯听到后,更欢喜,乐呵呵地说:“山子,真孝顺,呵呵,难为你还记得我这个老头子呢。”
              于是孙山跟郑伯一起回忆在郑氏学堂的快乐时光。
              孙山特别强调郑伯任劳任怨地帮学子蒸热饭菜,替学子煮茶,好话不要钱地一顿输出。
              哄得郑伯心花怒放,瞬间觉得郑氏学堂没有他郑伯是开不下去的。
              郑伯安排孙山坐在堂屋,自个到学堂找郑童生了。
              至于郑弘文,立夏和小哭包跟着郑童生媳妇宋氏回宋氏娘家了。
              郑宏文外婆做寿,他们做代表回去喝寿酒。
              至于郑宏远送孙山等人回家后,第二天一早就回县城了。毕竟他还要上班呢。
              孙山坐了一会儿,郑童生就赶来了。
              孙山起身,连忙见礼。
              郑童生摸了摸半白的夫子,哈哈大笑:“不错,山子,13岁就考上秀才,非常好。”
              顿了顿继续说:“切记,莫要骄傲,继续努力。”
              孙山笑着说:“夫子,嘿嘿,我也觉得我好厉害,小小年纪就考上秀才,哈哈哈。”
              这么一打岔,气氛变得活跃了,郑童生白了一眼孙山,摇了摇头说:“你啊,给点颜色就开染缸。呵呵,都不知道怎么说呢好。”
              孙山呵呵地笑着说:“夫子,你的好日子可还在后天。我弘文哥将来一定能考上秀才,他也是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童生了。我只不过比他先一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话郑童生爱听,随后摇了摇头说:“这次你把省府的资料分享给他,我感激不尽。至于考不考得上,以后再说。不过他总归比我好,已经是童生了,也没白费读了那么多年的书。
              而且他还有你这个秀才朋友,总能得到更多的经验。”
              郑童生这话说得没错,郑弘文的朋友圈的确比郑童生强不少,起码他的同窗好友孙山能提供一定的帮助,比自己一个人慢慢摸索强太多了。
              郑童生继续说:“来,跟我来,让我的学生看看秀才公是怎样的,好让他们有一颗上进的心。你也是从郑氏学堂出来的,他们也算你的小师弟。”
              孙山从善如流,郑童生吩咐他做什么,就做什么。
              虽然他不擅长给学生灌心灵鸡汤,但车轱辘的话还是能说几句的。
              把自己如何学习,如何考上秀才的过程说一遍。
              作为一个励志小少年,鼓励更多的学子上进,孙山非常乐意。
              郑童生把所有学生集聚在一间课室。
              孙山发现资历最老的是德哥儿和杨清北了。
              清北说了会继续读一年,然后就离开学校回家。
              至于德哥儿已经决定读完今年,明年不再上学了。
              剩下的学生只有一两个脸熟,其他都是新招来的。
              孙山发现郑氏学堂的规模依旧跟他读的时候差不多,十三四个学生。
              虽然人数不变,但孙山觉得是更多人进学了。
              毕竟以前的郑氏学堂,孙家村人占一大半,现在只不过两三个孙家村人。
              郑氏学堂的生源开始往多元化发展了。
              学生好奇地看着孙山,特别孙山一身生员巾服,显得非常特别。
              孙山见大家那么好奇,就从服装开始,一一替学生科普“秀才”知识。
              演讲围绕科举考试,途中穿插着孙山的学识方法。
              一直讲一直讲,得亏郑伯捧上茶水。
              直到中午,该吃饭了,孙山才停止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演讲。
              最后对着学生说:“无论你们将来是要走科举之路,还是识字做账房,都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甭管有用没用,等需要的时候就变得无比有用。大家好好学,把交的束修学回来。”
              最后一句话惹得学生哄堂大笑。
              孙山也跟着笑。
              一场演讲落幕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