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我,孙山,科举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我,孙山,科举 > 第103章 到了省府

第103章 到了省府

书籍名:《我,孙山,科举》    作者:西门七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晚上找了一家合作的村舍住宿,夏大郎点了好些菜,特意过来道谢的。
              谷雨看到有外男,替孙伯民等人装好饭,盛好汤,便退到内间吃饭。
              孙山和德哥儿陪着进去,孙伯民和村长陪夏大郎吃饭。
              夏大郎劫后余生地说:“今日多谢两位了,哎,要是没有你们,我恐怕死在路上了。”
              村长摆了摆手说:“夏掌柜,没那么严重,只不过中暑,休息好就没事的了。”
              孙伯民虽然不认同村长的话,但还是点头附和:“夏掌柜,你可要好好休息,注意于防晒。”
              夏大郎连忙点头应承,笑着说:“孙村长,伯民兄弟,莫要生外,叫我荣正就行。”
              夏大郎,姓夏名荣正,黄阳县石龙镇,小旺村人也。
              村长也不见外,叫了一声大侄子,他年岁摆在那,一般被人喊一声伯。
              夏大郎奇怪地问:“村长,伯民兄弟,你们去府城喝秀才酒席,怎么孩子也跟着去的?天色可热,这时候旅途,可遭罪。”
              孙伯民叹了一口气说:“夏兄弟,你也看到我家的小子,长得瘦瘦弱弱,矮矮小小,早产儿,趁这次机会去府城,给他找个大夫看,我家小子自小就大闺女照顾,女孩子心细,总比我这个大老男人照顾得好。至于另一个小子,看到兄弟想去,也吵着去,嘿嘿。”
              夏大郎会心一笑,表示理解。孙兄弟的小儿的确长得瘦弱。
              村长摇了摇头说:“前些日子农忙,伯民家的小子也中暑了,所以我们才带了解暑药出来。哪知道他没用上,反而你用上了,哈哈。”
              夏大郎听到后笑着说:“缘分啊,老天待我不错。”
              三人吃吃喝喝聊了一会儿便散了,明天还要启程。
              孙山、德哥儿,谷雨在内屋吃完饭后,等夏大郎离开才出来。
              孙伯民赶紧招呼他们:“过来吃,还剩很多,你们夏伯伯点了好些菜。”
              孙山等人随便夹了些菜便回内屋。
              夏大郎为人挺大方的,的确点了好多。一道炖鸡,一道鸭肉炒笋干,一道红绕肉。道道是硬菜,要是可以,还会点壶酒,明天还要赶路,不可能喝酒的。
              德哥儿高兴地说:“大伯,炖鸡好吃。我还要吃。”
              村长笑骂道:“吃,都吃。”
              吃过饭后,谷雨说:“阿爹,我去熬些解暑汤,大家喝。”
              黄氏和苏氏怕孙山再次中暑,预备好些药。份量足够好些人喝。
              村长点头说:“你熬多些,镖师和夏掌柜送去。”
              谷雨应承了一声,孙山和德哥儿作为她的左右护法,跟着出去。
              由于有夏大郎的前车之鉴,镖师收到解暑药,一口干掉。至于夏大郎非常感激,还多喝了一碗,祈求明天能平安。
              第二天走了一个大上午,下午2点左右,众人终于到府城了
              孙山,德哥儿,谷雨看着威严坚固的城门,像极了乡巴佬进城,大惊小怪,嘴里发出“哇哇哇”的声音。
              城门正中央写着“正西门”
              镖局并没有进城,而是转了个弯,在城门50米远的地方停留。孙山看过去,这里有一排小屋,来来往往很多货物,像个货物集散中心。
              镖队在一间店门停留。孙山等人也落地了。
              朱镖头走过来说:“我们在此落地,你们想回去,就来这里预定。”
              指了指前面的店铺,上面写着“黄阳县”。孙山想这里应该是黄阳县在省府的交易落脚地。
              朱镖头又说:“你们要是叫车可以直接叫,也可以叫我们镖局合作的车。”
              村长忙着说:“朱镖头,就叫镖局的车吧。”
              这些年要是下到府城,行李少,还能自己走过去,多就需要安排车辆,已经不止一次叫镖局的车了。
              朱镖头点头,喊了一个汉子过来,村长跟他讨价还价一番,确定是送货送人到门口。
              随后把孙家村带来的土特产和行李全放到驴车上。
              夏大郎走过来问:“孙村长,伯民兄弟,你们什么时候回黄阳县。”
              最好能一起回,短暂的两天相处,看得出孙家人厚道老实,万一再次中暑,也有照应。
              孙伯民摇了摇头说:“我们也不知道,但不会太早,还要带小儿去看病。”
              夏大郎明白,跟众人打了一声招呼,相互交代了地址,等回黄阳县有缘再相聚。先行一步进城,他还要订客栈,府城没熟人投靠。
              车夫跟镖局交接好,走过来说:“孙村长,启程了。”
              孙伯民赶紧把孙山等人扶上车,和村长跟着车夫一起走路。
              城门口禁止驾车,都需要停下来排队进城,接受检验。
              很快轮到孙山的车辆了,官差看了村长的户籍和车夫的证明,又问了几句车里有什么东西,查看一下全是农家特产,不再多问,便放行了。
              人不需要进城费,货物倒是需要,但孙家这些农家物是探亲礼,不属于商品,不收费。
              众人顺利通过城门,走进去后,一幅清河上河图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山几个人一眨不眨地四处张望。
              德哥儿低声说:“山子,省府就是省府,好大好多人,他们的路是石板路。”
              孙山嗯了一声,熙熙攘攘的人群,生机勃勃的买卖,无处不彰显省府的繁荣。
              谷雨紧张地搂住孙山,怯怯地看着城墙。
              孙山握着她的手,安抚地说:“大姐,别怕。”
              谷雨嗯了一声,不再说话。
              德哥儿好奇地问:“阿爷,大姑家在哪里?”
              还未等村长说话,赶车的小哥笑着说:“小兄弟,还远呢,起码要走1个时辰。”
              孙山听到后连忙问:“大哥哥,要那么久吗?”
              赶车的小哥耐心地解释:“你大姑家,属于内城,我们在外城,路挺远的。”
              和小哥谈话中,孙山明白,广州府分内城(旧城)和外城(新城)。
              内城是政治、文化中心,外城是商贸、港口码头中心。
              孙大姑的何家村坐落于旧城南城和东城之间。从外城进去可远了。
              赶车小哥又告诉孙山,旧城里东城住达官贵人,官府办事处就在那,西城是有钱人住的,南城和北城则是平民百姓住。
              至于外城也是新城,外来人住的比较多,特多的商人和外地来的打工人。
              孙伯民感叹地说:“当初我们来府城卖柑橘,哪有外城,镖局也直接护送到内城,如今广州府越来越大了。”
              赶车小哥笑着说:“别说你外地佬,我这个本地老也觉得广州府天天在变,一天一个样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