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我,孙山,科举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我,孙山,科举 > 第83章 孙伯民归家

第83章 孙伯民归家

书籍名:《我,孙山,科举》    作者:西门七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眨眼十天过去,孙伯民和孙二叔还未归家,黄氏有点担心,已经离开孙家村十几天了,怎么还不回来的?
              苏氏也担心,但只在心里担心,嘴上却说:“阿娘,可能是大姐让当家的留多几天,陪陪明哥儿。怎么说也是第一次离家,会害怕的。”
              这是个好理由,黄氏信了。总不能把人送到府城,就立即回家的。肯定要看过明哥的活计,知道他怎么做事的,才安心。
              苏氏跟黄氏聊了几句,看时辰差不多了,打了声招呼,就往郑氏学堂赶。这些天地里的活干得七七八八,能空闲一会儿,所以一家子才能在家里闲聊。
              自从郑夫子说了一句,有什么不懂的,要大胆问。
              孙山和杨清北把不懂的内容抄出来,等夫子有空,就追着他问。
              有些夫子回答得很详细,有些夫子说要查书后,再告之。有些根本不太懂,夫子也实话实说。
              孙山觉得郑夫子真特别,真正做到孔子的那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邦邦邦的响声传来,孙山和杨清北的问题也得到解决。两人向夫子告别。
              等走出学堂门口,苏氏早就在等着了。
              见到孙山出来,笑着拿过食盒和小石板,又跟杨清北打招呼。
              接送杨清北的管家还未来,苏氏笑着说:“清北啊,你们今天学得如何?”
              怎么清北跟山子站在一起,山子那么矮的。又看了一眼德哥儿,也比山子高呢。
              杨清北向苏氏行礼,脆生生地说:“伯母,夫子教得很好,我们都学会了。”
              苏氏听到后,很满意,山子每次回家都说学得很顺利,果然没骗人。
              笑着跟杨清北告别,带着孙山和德哥儿回孙家村。
              至于孙家的其他兄弟,自己会走着回去。
              刚踏入老宅院门,里面传来一阵喧闹声,苏氏和孙山奇怪地走进去,映入眼帘的是孙伯民和孙二叔。
              苏氏拉着孙山走进去,高兴地说:“当家的,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的?”去接山子的时候还没在的,谁知道接回来后,人就回来。
              孙山也高兴,兴奋地说:“阿爹,二叔,你们回来了。”
              至于“我好想你”这句话很难为情,不好意思说。
              孙伯民笑着走过来,抱起孙山,点了点他的小脑袋,欢喜地说:“就刚刚回来,近日在学堂还好吧?学得顺利吗?”
              孙山点头如捣蒜地说:“顺利,夫子讲得好,我也听得明白。”
              孙伯民把孙山放下,苏氏早就把孙山的学习用品放下了。
              从屋里走了出来问:“当家的,山子二叔,你们怎么去了那么久的?”
              孙二叔摸了摸头,憨厚地说:“我们刚下去,大姐就安排明哥儿的活计了,大姐夫家的兄弟,说需要人去码头搬货,我们俩就自荐去干活了。”
              又对坐在一边的黄氏说:“阿娘,哎呦,人家省府就是省府,给的工钱也高,足足50文一天呢,还包一顿饭。”
              在黄阳县,孙家村帮人干活一般15-20文一天,而且不包饭。50文的工钱,的确很高。
              黄氏惊讶地问:“怎么那么高?”
              孙伯民解释道:“大姐夫他哥用人用得急,所以给的工钱就高,但干活的时间也比较长。”
              黄氏点头说:“那么高,干长一点也是正常的。”
              孙二叔又说:“可惜要的是短工,俺们只做了10天,要是长一点,路费都能赚回来了。”
              孙伯民也遗憾,最近家里不是很忙,要是干一个月,赚得更多。
              苏氏笑着说:“这些活计,可遇不可求,要是能一直干的,工钱恐怕没那么高了。”
              孙山听他们说话,觉得很有趣,瞄了一眼堂屋里的两麻袋东西,看来又带了好些礼物回来呢。
              每次去府城,大姑总会大包小包地送些礼品回来。
              孙二叔和黄氏聊了几句后说:“阿娘,我先回家,今晚再过来。”
              黄氏点头说:“你先回去,晚上过来吃饭。”
              大儿二儿回来,今晚肯定要吃顿好的,虽然他们一直说在府城不累,可哪有不累的呢?风尘仆仆,路上吃不好睡不好,可要好好补。
              对着苏氏说:“老大家的,劏只鸡,劏只鸭。伯民和仲礼走了一路了,可累了,要吃顿好的。”
              现在下午,想买条猪肉回来也没得卖,只能吃家里的鸡鸭了。等过几天圩日,再去捉几只鸡回来养。
              苏氏笑着说:“阿娘,我现在就去。”
              对着谷雨说:“大丫头,烧水劏鸡。”
              孙伯民也想吃顿好的,对着黄氏说:“阿娘,屋里的东西你收拾好,都是大姐给带回来的,还有些玉娘妹子叫给村长的。”
              看了一眼孙山,喊道:“山子,过来,大姑有东西给你。”
              孙山和黄氏跟着孙伯民走进堂屋,苏氏也好奇大姐有什么东西给山子,也跟着进来。
              孙伯民解开其中的一个麻袋,小心翼翼地往里面翻找,把一大包东西拿了出来,又接着拿另一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打开看全是书。
              孙山惊讶地问:“阿爹,这些是大姑送给我的书?”
              孙伯民点了点说:“你大姑知道你上学了,就买了一些书送给你,这样我们就不用去买了。”
              孙山一本一本书地拿起来,越看越有股难以明说的感觉。
              因为大姑送的书,都是孙山需要的书。
              孙大姑让捎带回来的有:四书五经,字典《说文解字》,字音《大宋重修广韵》以及《笠翁对韵》。
              看到一大堆书,孙山瞪大眼睛问:“阿爹,大姑买那么多?”
              孙山翻开其中的一本,竟然是印刷版,不是手抄版。这可要多少钱啊。
              孙伯民不意思地说:“阿爹也不知道你大姑买那么多的,你大姑还是叫你大表哥看着买的呢。”
              孙山嘴角抽搐,莫非大表哥是按照自己所读的书,买了一整套?
              孙山又问:“阿爹,这些书肯定很贵吧。”
              孙伯民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反正你大姑叫你大表哥配置的,叫我带回家。”
              顿了顿,警告地说:“你大姑还说,叫你保管好,将来可以留给你的儿子你的孙子呢。”
              孙伯民又从解开另一个包裹说:“这是你大表哥送给你的,有笔有砚,还有字帖呢。”
              孙伯民把东西交给孙山,认真地说:“你大表哥叫你好好读书,将来科举考秀才。”
              说到这里,孙伯民噗嗤一笑:“你大表哥,自从考上童生后,见人都叫人考秀才,嘿嘿,你大表哥休沐,总会捉着你三表哥,四表哥还有他的小堂弟训导。
              叫他们好好读书,莫要浪费光阴。你二表哥私下对我说,幸好他不读书了,逃过一劫。”
              孙山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大表哥的印象是:好为人师。
              要是将来考不上举人,进士,也能去坐馆当夫子。
              当然何家可能会通过关系,让大表哥到衙门干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