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解密中国大案2006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科普学习 > 解密中国大案2006 > 第10章

第10章

书籍名:《解密中国大案2006》    作者:丁一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但凡贪官,似乎都有这样的特点,在其大权在握,风光无限的时候,必定贪欲膨胀,陷入权力寻租的深潭,直到受到法律的严惩时,才终于肯低眉垂首,静思己过,甚至还会冠冕堂皇地说一声“对不起党的培养”。也许“党”没有提醒张恩照“勿忘在莒”这四个字,但是,“党”从他记事起就让他“为人民服务”、教育过他牢记“三个代表”的宗旨,张恩照怎么就忘了呢?

            人们对于贪官深恶痛绝,他们贪赃枉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的宗旨,金融腐败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危害又是最为巨大的。权钱交易给金融这一国民经济的“血脉”造成动辄数以亿计的“梗阻”,不仅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造成直接威胁,并最终危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可以想见的是,行贿者在行贿的同时无不在进行着精细的成本计算,他们在为贪官们付出成本之后,无疑是要获得相比其贿赂支出成倍的回报。于是,建设银行在张恩照个人中饱私囊之后,也为此付出了近10亿元包括不良贷款在内的沉重代价,而这种代价又不单是资金窟窿本身的问题,同时更带来了银行信用危机、金融改革受挫等等一系列后续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对张恩照不必存有怜悯之心,甚至痛打落水狗也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去思考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张恩照落马的消息,如同风暴一般袭击了金融圈。这种震动绝不亚于他的前任王雪冰落马。随着近年来金融界高官的相继落马,张恩照的个人命运,似乎也能为一部分金融腐败官员的道路提供一个注脚。

            金融界的深刻变革和张恩照本人的能力,造就了他这个从城市平民拔地而起的典型,但造化终究又让他以上海为起点走向穷途。张恩照任建行上海分行行长时的一位亲密同事称,张恩照在钱上不是个贪心的人,在这个问题上他一贯很谨慎,决不像有人说的那样“丑陋”。

            张恩照是一个“老实人”,最终还是陷落于一个“贪”字上。严惩贪官在于警戒来者,警戒来者也就是治病救人,从这个角度讲,张恩照仍旧可以说是现今尚未得到净化的金融腐败环境的受害者,依然令人扼腕痛惜。

            我们为锒铛入狱的张恩照惋惜、感慨什么呢?

            张恩照的行为实际已经成为银行界的潜规则——发放贷款拿回扣、引进设备吃回扣、低价处理不良资产变相化公为私等。多年以来,这样做已经在银行界形成“惯例”。我们也许会这样认为,现在在高位上要做到廉洁清明,完全取决于高度自律。问题是高度自律在缺乏制度严格约束的环境里异常困难。现在的很多行业中,只要有点权,哪怕是很小的权,很多人都可以拿来以权谋私。仅仅在银行系统,小到信贷员,大到行长,给人的印象都很富,但其中许多富的来源我们却不甚清楚,其实大家也都很清楚。尤其贷款成为稀缺资源的时候,客户为了得到贷款大肆行贿,当徇私舞弊成风的时候,贪污受贿是“正常”的,反之却是不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无人举报举证,大家可以平安无事地中饱私囊。于是,大到部级高官张行长,小到刚刚参加工作的信贷员,都会普遍产生侥幸心理,在利益诱惑的面前难以抵挡甚至根本不愿意抵挡。一般的信贷员尚且如此,世界排名21位的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恩照,似乎也难以摆脱金钱的诱惑了。

            张恩照从1964年12月进入建行到2005年3月被“双规”,工作了整整40年。这40年里,他从学徒干起,一直干到了建行统帅人物。这40年里,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从早年从平民中崛起,到晚年提着球杆徜徉在大洋彼岸的高尔夫球场,再到中国的秦城监狱。像他的前任王雪冰,最终没能把这40年赢得的荣光带进暮年。在当领导的这些年中,有人提醒张恩照了吗?或者已经有人提醒过了,但张恩照却没有听进去。

            人民币419.3万元,这是张恩照收受财物共计折合总数。这个数字对于张恩照这样掌管着3.8万亿元的银行家而言,只能算个零头,但是,他却倒在这“蝇头小利”上。案发后,涉案的所有赃款、赃物已全部追缴。

            如此说来,贪官张恩照太不值得。难怪张恩照被“双规”之后,天天念叨着几乎相同的一句话:我对不起党的培养,对不起国家和人民。

            其实,张恩照对不起的何止是党、国家和人民,他真正对不起的,是他从“草根”变成“大树”的艰苦过程,对不起的是他脚下的土地。

            他的出生地山东莒县,就是那个“勿忘在莒”的莒县。

            第三章  谁把厉建中拉下马

            歌星、逃犯、火箭专家、情人,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汇,却构成了一个轰动全国大案的不同角色。要讲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厉建中的落马故事,我们的新闻由头却可以从影视歌三栖女明星谢雨欣开始,因为在2006年4月份之前,谢雨欣从来都没有如此被关注过。

            当然,首先说明的是,谢雨欣本人只是案件外围的一个角色,只是因为讲述的需要,才把这位吸引人们眼球的明星提到最前面。

            一个身价过亿的富豪逃犯,一篇北京著名媒体的新闻报道,一个令人眼睛一亮的逃犯富豪“包养”女明星的字眼,让2006年4月的谢雨欣一下子成了焦点人物。很多媒体翻出谢雨欣的陈年旧账,包括她在出名前嫁给安徽一位省领导的儿子并生有一个已经12岁的女儿,以及几年前削发的原因是因为“包养”她的逃犯沈俊林神秘失踪等花边新闻。很多不明真相的读者在谢雨欣的博客上写下了大量充满污秽字眼的评论,更有好事者肆意攻击谢雨欣本人自甘堕落。有的网站甚至不失时机地把谢雨欣的博客放在新闻主页上“示众”。这显然是为了极大地满足网民的窥私欲。  那则《逃犯20年赚钱上亿腐蚀神五功臣捧红同居女星》的报道,直称谢雨欣被逃犯“包养”。报道说,化名为潘顺宝的沈俊林从1996年开始,和当时只是酒吧歌手的谢雨欣同居,并出巨资将她捧成歌星。报道称沈俊林在谢雨欣身上花的钱最多,还给谢雨欣买过一辆宝马车和一辆保时捷轿车。

            谢雨欣认为女星和富豪在一起不一定就是“包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谢雨欣坦然承认:“我们确实交往过,但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但她坚决否认与沈俊林在一起的那几年是“被包养”,那么,谢雨欣究竟是被“包养”还是谈“恋爱”呢?她又怎样跟一个惊天大案沾上了边呢?

            逃往海南,感谢上天让我遇见了你

            先让时间回到1996年3月8日,海口市赫赫有名的亿万富翁,海南成功公司总经理、海南银事达咨询公司总经理来到海南省海口市著名的“望海楼”,点名找到在望海楼驻唱的酒吧歌手刘晓梅。潘总经理手中捧着一个他用自己的手的形状拓印的一颗心,来到刘晓梅面前。这个纵横股市的商界奇人,一改往日商场上纵横捭阖铁腕口吻,含情脉脉地对刘晓梅说:“这是我第一次送给你礼物,我想,你什么都有,我送给你什么呢?我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这件礼物送给你,就是把心交给你了!”

            潘顺宝的一番话令刘晓梅惊诧不已,她不明白潘顺宝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妇女节这一天,更没有想到自己来海南闯天下,收到的第一份礼物竟然来自于海南赫赫有名的亿万富翁潘老板,而且是这么打动人的礼物。此时,刘晓梅只是依稀记得潘顺宝来望海楼消费时听过自己唱歌,虽然他们之间曾经简单打过招呼,却没有潘老板会如此用心地准备了这件令人感动的礼物。

            刘晓梅想推辞,但又找不出什么理由来,接过礼物后,她的眼睛湿润了。这一天,刘晓梅特别开心,自从婚姻变故之后,在全国人民下海南淘金的1995年,刘晓梅只身从安徽随波逐流来到海南娱乐圈打拼,除了遇到一些挫折之外,很少有这么开心的时刻。

            刘晓梅天生丽质,嗓音甜美动人,自从她来到望海楼当酒吧歌手之后,引来很多真真假假的大款来到望海楼,有的甚至不惜一掷千金只为听刘晓梅唱一曲黄梅戏中的《天仙配》,也有很多大款富豪提出巨资要包养刘晓梅,但都被刘晓梅断然拒绝。

            刘晓梅这个与众不同的酒吧歌手洁身自好,一直保持着自己做人和感情的底线,绝不因为金钱和名利丧失自己的做人原则,绝不委身于任何一个大款。虽然天生一副金嗓子加上俏丽的容颜,但已经具备了成名条件的刘晓梅却一直默默无闻,只是一个在望海楼驻唱的酒吧歌手,收入也很可怜。尽管这样,刘晓梅依然很知足。这个与众不同的刘晓梅引来很多人的猜测,他们纷纷打听刘晓梅的底细,却神龙见首不见尾。最终,只有潘顺宝掌握到了刘晓梅的详细资料,潘顺宝这个亿万富豪才主动追求刘晓梅。

            刘晓梅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一个领导干部家庭,她的爸爸是合肥市供电局局长,因为爸爸的职位高,家里生活得比别人好,刘晓梅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刘晓梅的生日是三月八日,生在妇女节,家人和朋友记得很牢,这天女人们放半天假,仿佛上天对刘晓梅的眷顾。

            从不知道妇女节的幼时开始,刘晓梅就在这一天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在刘晓梅的记忆中,是小的时候生日放学回家,和一帮同学围坐在桌前吃妈妈煮的好多鸡蛋,那是刘晓梅过的最好最幸福的生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