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为
支援巨大进军台湾市场,产品开发室根据台湾人需要,推出了赛车、跑车、
淑女车、越野车及儿童车。
巨大公司强调主管对岛内、岛外自行车业的状况应该了解透彻,经常派
人出国。董事长刘金标每年至少跑日本三四次、美国一二次以及到欧洲一次,
捷安特的总经理罗祥安每年则出国四五次,公司其他成员出国率也很高。业
务人员出国是为了考察业务方面的情形,技术人员出国观摩各种技术,负责
人出国则搜集有关这个行业的资料。1982年曾一次派遣
50余人赴日学习。
巨大公司从
1972年以来,虽然于
1973年、1974年、1975年遭逢第一次
石油危机,外销十分艰难,但该公司仍然添购全自动静电涂装及导入电脑设
备,并成立日南第二厂,从
1976年以后外销业务蒸蒸日上,每年外销量达
60万辆以上,但所使用的一直是国外厂商的品牌,这不符以企业方式来经营
“巨大”的董事长刘金标本意,只是鉴于客观环境不得不暂且如此。
刘金标表示,用别人厂牌,只可以当“生意”做。因此从
1980年、1981
年左右,配合内销作业,巨大开始以自己的厂牌——GIANI——在岛外行销,
并且在对质量要求最严的欧洲市场作为开始,再扩及到美洲等地,在岛内也
以“捷安特”行销。
如同管理物料一样,巨大公司也将颜色管理法应用在基层单位及员工考
核上。其中最基本的就是“5S运动”,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习惯
这些看似平常,其实都是最基本且经常发生问题的重点。
“整理”指的是在工作区域之内,只存放必要的物品,而且必须排放整
齐。“整顿”则指:各项事、物都必须按照规定或标准实施。而所谓“清扫”,
顾名思义就是要经常擦拭工作范围之内的机械设备,并清扫周围的环境。至
于“清洁”一项,则是针对服装、仪容而言。将“整理”、“整顿”“清洁”、
“清扫”等工作做好,成为良好的工作习惯,就符合“习惯”一项的要求了。
目前巨大机械全厂按照工作性质分成
22个竞赛单位,由领班负责督促,
这等是对领班的工作考核。
而基层员工也按照上班、加班、工作表现等三项因素,做每天的绩效评
核。绿灯表示
92~1oo分,蓝灯是
85~91分,黄灯则是
75~84分,74分以
下就以红灯表示。每人每月如果出现两次以上红灯,就必须利用一个礼拜日
来接受教育。厂方也会将出现红灯次数过多的员工名单记录下来,作为升迁、
调薪的参考。
而
5S运动的成绩,更是计算每月绩效奖金的主要标准,对于最后一名的
单位,巨大则以取消领班绩效奖金作为警告。
另外,质量管理查核记录、质管圈、工业安全等项,巨大也应用颜色优
劣法。
当然每项制度的推行,无法得到人人赞同,但巨大公司尽量做到赏罚公
平、公开,以激发员工的向心力,何况巨大员工平均薪水较中部其他厂商平
均高出
30%甚至
5O%左右,而许多员工都是公司股东,因此员工流动率非常
低。
□成立捷安特
谈到自行车内销,事实上台湾早已有许多厂牌在岛内行销,如东骏牌、
KHS等,但一直到捷安特上市后,才引起国内自行车热潮。主要是由于巨大
机械肯花钱投资成立关系企业——“捷安特股份有限公司”,以专卖店方式
密集的在全岛各地设立经销店,举办各种促销活动,并发动大量广告攻势所
致。
捷安特公司成立于
1981年
1月,产品
7月上市,初期资本额
2000万元。
不少同业在捷安特公司成立时,都抱着看好戏的态度冷眼旁观。因为他
们认为,岛内市场一年销售量仅
2O~3O万辆之间,仅及外销
5%左右,而且
需求成长缓慢,一般人对自行车质量要求并不高,仅当代步工具,投资大笔
钱,推出高价产品,前途恐怕不太乐观。
钱,推出高价产品,前途恐怕不太乐观。
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自行车市场能起死回生,而且市况方兴未艾,主
要是因为人们都发现自行车的种种好处,既可休闲、健身,又可代步或旅游,
购买成本不高,维护费用低廉,使用年限很长,又不耗费任何能源。除此之
外,各国权威的医学家们都一致推荐,骑自行车是老少咸宜,最有益身心的
运动。在这种种好处之下,蔚成自行车的新形象和新风气,世界各国称之为
“自行车的新生”。
值此风气之先,巨大公司在产量扩充而质量又追及于欧美各先进国家,
并占有相当地位之时,产业经营者心中所考虑的是自己国人在享用各项高水
准商品之时,巨大公司也有责任将精良的现代自行车,以合理价格提供给岛
内消费者。
另一方面,近十年来台湾在各方面进步很多,但是岛内自行车多是杂牌
拼装车,已不合时代潮流,且缺乏保障,离消费者的要求还差一段距离。
□赋予自行车新生命
当然巨大并不是不知道岛内市场容纳有限,且竞争厂商太多,要出头并
不容易,因此必须教育消费者,扭转消费者的观念,把自行车当成休闲工具。
该公司企划人士指出,一般人对商品总存有“生命周期”消极的看法,“但
是现在给自行车以新的生命,把它当做是一个全新的商品卖,这是从起点开
始的起跳线。”
针对这种趋势,捷安特除了推出赛车、跑车、越野竞赛车、孩童车、学
生休闲车外,也不忘记在广告中“教育”大众,一旦消费者能接受这项运动
工具,捷安特的销路自然逐步展开。
分散市场固然可以说是巨大发展岛内市场的动机之一,但是刘金标认为
在众多厂商竞争之下,巨大纵使很顺利地从年销
2O万辆的岛内市场中夺取
5
万、10万辆市场,对公司的助益也不大。巨大不愿在原来的市场里挣扎,而
是要以高质量来开拓另一个市场。
由于巨大公司洞察到台湾人消费水准已提高,所以就以产品的质量分割
出自己的市场。“捷安特”的自行车讲究的是“车轻如燕”,并且用改良的
焊接技术创造出“终身车架”;车身采用比市价高六倍的珠光漆,以自动静
电法喷漆而成,车架钢管内外都包有一层保护膜,可以达到内外防锈的目的。
除了注意维持产品的质量,连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质量也要讲究。
捷安特的促销目标,是希望岛内的消费者将“捷安特”看做是台湾产的
“普腾”、“肯尼士”及进口的“劳斯莱斯”,把它的产品当做是一种身份。
“捷安特”产品诉求的格调高,就和上述名牌一样。
以目前岛内自行车销售情况来看,捷安特事实上已真的成为“爱迪达”、
“肯尼士”。
捷安特的销售方式主要是:
1.捷安特两大工厂,860位员工,透过电脑作业控制及严格的质管,每
11秒完成一台自行车,充分供应消费者的需求。
2.2.
3.经由特约的专卖店,加强销售服务,以维持长久高水准的售后服务。
4.正厂零件及配件充分供应,并有巡回技术服务,保障消费者利益。
5.公平合理的专卖店行销通路和不二价政策,保障经营者的权利与合理
利润。
6.提供专卖经销店技术员专业的训练,使专卖店胜任愉快。
7.做全岛性的广告配合,把顾客带到专卖店里。
8.全国统一设计的店面装潢及补助,使捷安特特约专卖服务店与众不
同,出类拔萃,吸引所有的顾客。
9.市场企划及促销协助——捷安特训练有素的企管及企划人员,随时注
意市场动态,并协助专卖店作各种促销活动。
捷安特开始进攻台湾市场后,新颖的车种立即引起消费大众瞩目,早推
出的
KHS立即展开反攻,大做广告攻势,其他美利达工业也推出“来礼”、
一一工业推出“EE”、正道工业..等许多厂商也号称以专卖店方式促销,
经过一两年的战国时代,目前幸存者仅余捷安特、KHS及来礼三强鼎立,而
前者占有率仍然是一马当先。
捷安特负责人士表示,他们不怕竞争,因为有竞争才有进步,而经过激
烈竞争后生存下来的产品,必定是得到消费者认同的高品质产品。
□市场成功要诀
分析捷安特在台湾市场成功的要诀,岛在于:1.良好的市场研究。以消
费者及市场双重导向,主要是岛内大众对自行车认知是传统式的观念,总认
为其是代步工具,捷安特扭转此一观念,使大众确知其兼具代步、休闲及运
动三种功能。2.完整计划。其行动是整体性配合,产品从工厂、经销商,到
如何促销都有一定的计划,并且讲究售后服务。专卖店内部摆设都有严格规
定,使消费者一进店面,就产生购买欲,而且不会买其它厂牌。3.合理的目
标。不给专卖店太大的压力,因岛内市场需求量有限,且因没有足够的活动
场所,成长有限,因此所订销售目标并不高,目标自然容易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