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三,有些财,散了,却30年20年不能讲。它们是为保护企业而散的。
所以,笔者这里只能列一个“我已知,大家也能知”的“残单”。
牛根生自掏腰包散财聚人(部分)
伊利时代:略。
蒙牛时代: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礼品部分,面向一个层面,在这个层面内人人有份;第二部分为奖金、奖品部分,面向有贡献的个人;第三部分为出资部分。(注:这个单据的不完整性,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时间上不完整,由于先红和治国是2002年正式成为蒙牛员工的——之前是股东身份或者合作者身份,所以,只从2002年列起;二是内容上不完整,我们只列我们已知的、清楚的,大量未知的、模糊的,不在此单之列。)
1.牛总个人出资(来源于他的股红和年薪,下同)面向团队的礼品部分:
(1)2002年6月1日,向员工子女赠与“六一儿童节”礼物:毛巾被、足球、书包等任选其一。规模:数百人。
(2)2002年,向部长以上干部每人赠送:衬衫一件,领带一条。规模:数百人。
(3)2003年春节,向例会人员及董事、监事、驻外分公司负责人、销售前五名经销商等每人赠送:花盆2个,奶票2套(含8箱产品)。规模:89人。
(4)2003年,向干部赠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自动自发》。规模:各约1000本。
(5)2004年春节,向例会人员等每人赠送:电视剧《大染坊》光碟一套,奶票1套。规模:约100人。
(6)2005年春节,向蒙牛缘园小区的住户及例会人员每人(户)赠送:电视剧光碟《汉武大帝》1套、培训光碟《领导商数》1套,DVD影碟机一台。规模:约400人(户)。
(7)2005年春节,向例会人员、董事、监事等每人赠送:奶票1套(5张)。规模:约70人。
(8)2005年5、6月,向缘园小区的全体员工家属送培训:学习传统文化,创建和谐家庭。方式:成立和谐家庭特训营。老师:名校博导,学界泰斗,培训师等。规模:30天。
2.牛总个人出资面向有贡献者的奖金、奖品部分:
2002年:
(1)将政府奖他个人的凌志车转赠副董事长。
(2)奖励上海经销商江红40万元,用于买车。
(3)奖励另一地的经销商20万元,用于买车。
(4)郑债牛还。
(5)其余不详,但这一年发放的奖金额不低于80万元(如果将转赠的车辆也计算在内,合计180万元以上)。
2003年:
(6)向部分高管人员补贴买房款、买车款,数量不详。
(7)奖励孙先红10万元。
(8)奖励身边一助手10万元。
(9)奖励张治国2万元(注:当时治国属于部长级,不在牛总所说的“关心下三层”之列)。
(10)其余不详。
2004年:
(11)奖励副手100万元,用于买奔驰车(注:牛根生至今坐奥迪)。
(12)奖励另一副手50万元。
(13)奖励孙先红50万元。
(14)奖励张治国3万元(此时仍不在“关心下三层”之列)。
(15)奖励一名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1万元。
(16)奖励缘园小区模范遵守各项制度的一位老奶奶1万元。
(17)其余不详。
2005年:
(18)奖励张治国10万元。
(19)其余不详,但规模估计与往年平均水平接近。
3.牛总个人出资面向“其他用途”的部分:
(1)2002年,给大连经销商10万元。背景:大连经销商以蒙牛公司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10万元。牛总知道后,说“以蒙牛公司名义花的钱,不能让经销商出”,但如果让蒙牛出,从制度上来说,对其他经销商不公平,因此,他个人出资向大连经销商补了这笔钱。
(2)2003年,补贴司机买房款10万元。
(3)每年补贴奶农与奶站发生的款项,每年对发生特殊事件人员的补助,以及其余多项支出,只知屡有其事,细目不详。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2003年和2004年牛总所散的财,都是成立“老牛专项基金”后,应属他个人支配的49%的红利部分,其余51%已经如数进入“老牛专项基金”,另作分配。为什么他2003年51%的红利提前一年进入“老牛专项基金”?后文将述及细节。
牛根生将自己的财产广散天下,那他自己一家人又是如何花钱的呢?
2002年夏,《现代家庭》的两位记者想采写牛根生的家庭生活。在赶赴呼和浩特采访后,又回上海拦截采访牛根生的家人——这时候,牛嫂申淑香正带着一对儿女在上海旅游。当耳闻目睹,得知母子三人每天住廉价的旅馆,下便宜的饭馆,出行都要算计怎样省钱的时候,两位记者困惑了:牛根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呼和浩特,他们满耳听到的都是牛根生的大方、豪放:在伊利、在蒙牛……
而在上海,两位记者在“一城之中”透视到了这个人的“两面性”:那一边,牛根生挥金如土,动用自己的红利颁给上海经销商江红40万元的重奖;这一边,牛根生与家人锱铢必较——妻子、孩子每月花多少钱,都有定额,如有超额,自己从各月中平衡。
副董事长刚接回“凌志”的时候,牛根生的女儿开着兜了一圈,感觉“真爽”,爱不释手,于是,有点不死心地问:“爸,这么好的车,你真的就送给邓伯伯啦?”牛根生答:“当然是真的。这还能是过家家吗?”女儿怅然若失——要知道,她已经有3年驾龄了。
有一次治国与副总裁孙玉斌聊天,孙说:“这么多年,牛总这样的领导,不要说遇过,就连听也没听说过。牛总要是不成功,老天爷就不公平。”
2.牛根生的捐股时间表
(1)发轫:2002年底
哲学上讲,量变引起质变。在无数次的散财之后,牛根生试图把这种散财制度化、流程化、永久化,即便在他百年之后,也能为蒙牛的发展保驾护航。
2002年底,牛根生开始考虑捐出自己的全部股份,成立一个保障蒙牛百年发展的基金。一边是家人,一边是企业;一边是家财万贯,一边是基业长青……那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几经反复。
《第一财经日报》:作出建立(老牛专项)基金的决定的过程容易吗?
牛根生:2002年底,我就在考虑这件事情,那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几经反复。在那个时候,我还静下心来看了一段时间的书,看得最多的是老子的《道德经》。(《牛根生:“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财富轮回》)
(2)提上议程:2003年圣诞节
2003年圣诞节,牛根生正式向负责上市法律事务的律师表示,等公司上市后,他就捐出股份,成立“老牛专项基金”。
2003年圣诞节,牛根生正在和一干人等讨论蒙牛上市的事情,会后他突然把律师叫到一边,告诉律师自己要把蒙牛的股份捐献出来,原则是“不能继承,下代人不能享用”,让律师去做一个方案出来。律师听后非常激动,说:“这哪能,怎么能做这种事情?是在开玩笑吧。”
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牛根生的妻子申淑香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和律师一样感到不可理解:“当时挺震惊的。以前穷,什么也没有,好不容易到现在了,却什么都不给孩子留,全捐出来了。”这个消息也很快在牛根生的周围扩散开来,儿女、同事、亲友、政府官员……(《中国企业家》杂志:《牛根生的“共产实验”》)
(3)实质操作:2004年6月上市后
2004年6月,蒙牛在香港上市。“老牛专项基金”的建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其间,中外律师往来返稿数次。
牛根生家人分别签署认可文书。
牛根生签署捐赠协议。
2004年8、9月,蒙牛生产经营例会两次通报“老牛专项基金”的推进情况。
2004年11月2日,在蒙牛缘园小区中心会馆,牛根生向1200多名员工作了企业文化辅导。辅导结束时,牛根生向广大员工系统通报了自己的捐股进程。
(4)传播:2004年11月5日首度向媒体披露,但中途叫停
2004年11月5日,《环球时报》记者李玉霞来访。由于牛总捐出全部股份已成定局,并在员工大会上作了宣布,治国觉得可以报道了,就向她透露了这一“爆炸性”消息——这是首次允许媒体就这一事件进行报道。当天,参观了全球样板工厂、国际示范牧场、缘园住宅小区。第二天上午,安排李玉霞在缘园小区摩根馆采访了牛总。
11月8日,李玉霞通过电子邮箱发来题为《民营企业也能发展百年》的文稿,请求核对。文稿的第一个小标题就是“独家披露爆炸性新闻,牛根生放弃全部股份”。她在附言中说:
张先生您好!
照片收到,谢谢!
我回来后,向我们总编汇报了蒙牛之行。听说牛总对《环球时报》有这么高的评价,他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