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蒙牛内幕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文学理论 > 蒙牛内幕 > 第43章

第43章

书籍名:《蒙牛内幕》    作者:孙先红 张治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因此,其被全球最大的牛奶设备制造商利乐公司列为“全球样板工厂”。

            在气魄宏伟的大型智能化仓库前,牛根生自豪地告诉利乐首席执行官Nick  Shreiber:“这个仓库有18000多个仓位,可容纳14000吨牛奶,24小时智能化操控,不用人工。像这样的仓库,中国目前有五个,前四个都是放导弹的!”客人们闻言大笑。

            2003年5月,吴邦国委员长对全球样板工厂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代表了中国乳业智能化、信息化的新水平。

            关于企业家的素质,有所谓“三识三性”之说:胆识,学识,见识;理性,韧性,悟性。全球样板工厂的建设,无疑是一个起于“见识”、兴于“胆识”、成于“学识”的成功范例。

            

            3.液态奶工厂的“三次布线”

            蒙牛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乳制品的专业制造商”,旗下产品共有“三大系列”:一是液态奶系列,二是冰淇淋系列,三是奶品系列,分别涉足牛奶的常温、低温、高温三种状态。

            液态奶是蒙牛的主打产品。根据市场战略的变迁,蒙牛液态奶共进行过三次大的布线。

            第一次布线:内蒙古境内东西沿线

            在发展初期,蒙牛有一个战略:“纯牛奶不走出内蒙古,冰淇淋走出内蒙古”。即牛奶工厂建在内蒙古,奶源采自内蒙古及周边草原带;而对奶源无严格要求的冰淇淋,则分散到全国。

            在这一战略下,工厂与奶源建设除了总部的一至五期工程,还向西延伸到包头、巴颜淖尔市等地区,向东延伸到通辽、乌兰浩特等地区。

            这个依托内蒙古大草原的阶段性战略,对凸显蒙牛牛奶“纯天然,无污染”的差异化卖点起到过积极作用。

            市场布局的全国性,与工厂布局、奶源布局的区域性,决定了蒙牛这个时期的主打产品为UHT常温奶。

            第二次布线:黄河沿线

            在发展中期,蒙牛大力发展酸奶等低温产品,以及乳饮料等对奶源不敏感的混合产品,于是,就近向省外延伸,在黄河沿线发展了河北、山西、北京、山东等加工厂与奶源基地。

            第三次布线:长江沿线

            这一时期主要解决的是酸奶等低温产品“产地贴近销地”的问题,同时,也不排除蒙牛下步生产巴氏杀菌奶的可能性。

            在中国乳业三强的工厂与奶源布局中,蒙牛的布局最为分散,目前已在14个省级行政区拥有20多个生产基地。这是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变可以换”的一个应变型布局,反映了蒙牛决策者的战略思维。

            

            三、奶源布局

            

            2004年12月2日,一个将载入中国乳业史册的日子:中国第一位挤奶机器人走进蒙牛!中国奶牛养殖业第一次全方位植入“动物福利”思想。

            

            1.中国乳业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

            

            6年来,蒙牛带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新增奶牛80多万头,奶业链条辐射约200万奶农。由此,诞生了一段流传甚广的民谣: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

            蒙牛是同业中第一个建立养牛园区的企业,目前已建立了近千个牧场园区,数量居同业之首。目前,正逐步由“奶站+农户”的基地型饲养模式向规模化、工厂化饲养模式过渡。

            在与养牛户的合作中,蒙牛撬动社会资源建有两三千个奶站,“只收牛,不收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挤奶。牛奶在“奶牛——奶站——奶罐车——工厂”这一运行序列中,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低温,二是全封闭。这就是“纯天然,无污染”。

            蒙牛是中国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企业”。2005年,日收奶量在中国乳业中首家突破6000吨大关!

            

            2.国际示范牧场

            

            2004年12月2日,一个将载入中国乳业史册的日子:中国第一位挤奶机器人走进蒙牛!

            从手工到机器,从机器到机器人,挤奶方式的革命,生动地勾勒出了中国奶业的“螺旋式上升图”。

            这台机器人被安置在中国规模最大的单体牧场——蒙牛澳亚国际示范牧场。

            这一牧场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占地面积8848亩,饲养规模为万头奶牛,是目前我国最具规模效益的示范牧场。

            这个牧场最大的特点是它像一个“牧场联合国”,共分3个示范区:一是种草示范区,分别展示来自欧、美、澳、亚四大洲12个国家的优质牧草;二是养牛示范区,分别展示牛群、牛舍、产房和环保型、无公害的粪便处理系统;三是挤奶示范区,分别展示“机器人式”、“并列式”、“转盘式”、“鱼骨式”等现代化挤奶平台……“牧场联合国”把四大洲十多个国家、几十个牧场的种草技术、养牛技术、挤奶技术集中到一个地方展示,其核心目的就在于“示范”——让中国的奶农以及村长、乡长、县长、市长甚至省长这些引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足不出国,在一个小时之内,在一个小环境之中,就能遍览“全球牧场”,使中国的种草、养牛、挤奶技术,快速完成与欧美发达国家百年经验技术积淀的接轨!

            这个牧场的第二个特点是“五洋属性”:洋人、洋牛、洋产权、洋管理、洋技术。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以往与国外合作,主要是从“牛”字上做文章,但众所周知,养牛的牧户是不会把产奶量最高的牛卖给别人的,这一点中外皆然,所以,我国买进来不少低产牛;蒙牛这次所建的国际示范牧场,第一次从“奶”字上做文章,交易的是奶,而不是牛,洋人为卖奶赚钱而到中国来养牛,因此牵来的应该说是世界上的高产奶牛,每头牛年均产奶量在8~10吨之间。这样又产生了一个直接效益,牧场里良种牛所生的子牛,每年将以数千头的规模进入周边百姓的家庭牧场。

            蒙牛澳亚示范牧场的建设,还为中国奶牛养殖业第一次全方位植入“动物福利”思想。动物福利问题,目前已被一些发达国家提上议事日程。挤奶机器人,就是在欧洲动物委员会的“动物福利思想”影响下应运而生的。为了更好地满足奶牛福利,牧场为奶牛建有“三厅”:餐厅,卧厅,挤奶厅。牛的生活环境极其舒适。挤奶厅里,机器人为奶牛提供全天候服务,牛24小时愿意什么时候挤奶就什么时候挤奶,愿挤几次就挤几次,机器人每次都会耐心地按“清洗乳房-按摩乳房-挤奶”的程序办事,而且在挤奶的时候,辅以音乐或美食,让牛在快乐的心境下泌奶。这就像哺婴期的妇女一样,心情好,奶就多,奶质也好;心情不好,奶就少,奶质也下降。牛与人的道理完全相同。

            最有意思的是,卧厅里还安装了两台全自动万向挠痒净身机,专门为牛提供挠痒、净身服务,与摩擦轮相联结的是一个万向轮,牛无论从什么方向靠过去,摩擦轮都能以最佳角度一边给牛挠痒,一边为牛净身。

            “找最好的人,种最好的草,养最好的牛,挤最好的奶”,让示范牧场成为中国奶牛业与世界奶牛业的“融合点”、“对接口”,推动产业升级,这就是蒙牛澳亚示范牧场的出发点。

            它是中国奶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第六章    有无相生--在央视的舞台上营“心”

            

            老子说: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难易相成。普通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舍不得拿出钱来在消费者心智资源中“营”得一席之地。事实上,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值钱,无形资产可以成倍数地催生有形资产。

            

            一、媒体影响力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有一个不成文的“默认法则”:一线品牌上央视,二线品牌在省台,三线品牌地市转,四线品牌沿街喊……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总监郭振玺曾说:“媒介是企业的战略资源”。

                    而蒙牛现象中不可忽视的一条是:用媒介战略资源换取消费者的心智资源。

            

            1.拿出三分之一的钱做无形资产

            

            蒙牛产品1999年4月份问世,5月初便与中央电视台签订了第一份广告合同,6月1日正式开播。

            虽然蒙牛只是在央视投放了几十万元广告,但借此在内蒙古电视台做了一个广告:“振兴内蒙古民族工业,争创中国乳业名牌。蒙牛乳业产品广告从6月1日开始走上中央电视台。蒙牛乳业产品隆重推向全国市场。”

            按照理论分析,蒙牛刚起步,市场开发呈“点”状,在全国性媒介这个“面”上做广告是够“浪费”的。但是,正是因为这一打破思维定式的做法,使蒙牛借助中央电视台的平台,在消费者心智资源中确立了高端定位:蒙牛是全国名牌。

                    这一年,总募集资金1000多万元,其中300多万元打了广告。论理,都是股东的个人存款,每一分真金白银都得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厂房、设备,而蒙牛却不然,用三分之一的钱做了占领消费者心智资源这个“虚无缥缈”的“无形资产”的工作——这一点,的确没有几个企业能够想到;即使想到,也难以做到。

                    真所谓,慢有慢的缘由,快有快的门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