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流华录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历史军事 > 流华录 > 第十章 东向颍川

第十章 东向颍川

书籍名:《流华录》    作者:清韵公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赵空的捷报接二连三过来,孙宇没有过多放在心上,赵空虽然是第一次带兵,不过剿匪而已,小打小闹,无需忧虑。
              蔡瑁、蒯良两位重要掾属,一方面应付繁杂的事务,一方面还要为清查太平道下苦功,虽然叫苦不迭,却出了成果。
              “太平道不少教众在南阳郡各地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一时间有不少流民被裹挟了起来。”
              一边听着蔡瑁的汇报,一边翻看着南州府学的明细,近些日子南阳郡虽然紧张,但却并未出什么问题,南州府学就像是一根主心骨,牢牢地控制了士人,南阳名流辈出,鸿儒众多,尤其是在蔡邕抵达南阳之后,江夏郡黄氏家族的黄琬和黄祖、零陵郡蒋氏家族的蒋庸均奔来走访,一时间竟有不少流民被追随的士子裹挟了,留在南阳境内,加之孙宇计丁授亩,流民作乱的隐患一时间已经降到最低。
              孙宇漫不经心,此事他早已猜到,随口道:“一旦流民离去,其授田立刻作废,下属官员做好一应文书,定时奏报府中,留好备份。”
              蔡瑁躬了躬身,不再言语,他不说话便是南阳无甚大事需要孙宇做主。此时身边的蒯良微微低了低道:“府君,家兄蒯越从帝都传了书信。”
              孙宇缓缓抬头——家事本不应该让他知晓,既然蒯家需要他知道,那边说明这绝非家事。
              “帝都有事?”
              蒯良道:“帝都有传闻,大汉皇宫内丢了一件藏品,此藏品关乎天下安定。此物丢失,恐怕天下要有祸事发生。河南尹何进想聘家兄为掾属,并且……”
              蔡瑁和孙宇的目光同时落在他身上,蒯良顿了顿,郑重道:“何进透露出,他有可能出任大将军。”
              大将军,为大汉最高武官。太祖皇帝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位在诸将上,总理军事,韩信被处死后即不常置,仅战时临时受封,战毕即除。后来光武皇帝中兴大汉之后,大将军常为武官之首,原位在三公下,到孝和皇帝时窦宪出任大将军,由于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此后遂成惯例。孝和皇帝之后几位皇帝都年幼,多由太后主政,借助外戚势力抗衡朝廷官员,因此大将军成为外戚专属之职,三十年前梁冀、十二年前窦武均如此。
              “窦武死后已经十余年不曾设置过大将军了。”孙宇望着蒯良,“消息是否可靠?”
              蒯良微微颌首:“确切无误。”
              旁边的蔡瑁低声道:“看来帝都内已经有了应对,何进出任大将军的理由只有一个,太平道造反。按照之前的消息,太平道在帝都的安桩已经被拔了,天下各个州郡的太平道随时都可能造反。一旦何进出任大将军,势必要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乱。”
              孙宇没有否认,他和蔡瑁想的一样,他越来越觉得太平道被放纵至今,与天子故意纵容不无关系,否则以朝堂上下那么多老狐狸的眼光,怎么可能看不出太平道的谋反潜力?数十万信众,裹挟数百万流民,这分明是天下大乱的前兆。
              “还有时间。”孙宇起身,望向蒯良道,“令兄还有什么话?”
              蒯良答道:“兄长说帝都应该很快有动作,但是却平静地有些可怕,劝家族低调行事,切保安全。还有便是提到了那件事物……止战剑。”
              “相传此物是先秦墨家学派的信物,有‘非攻止战’之寓意。孝武皇帝当年扫清天下游侠时得此剑,相传此剑有警世之用,一旦遗落,现于人间,则必天下开战乱。”
              孙宇一笑置之,道:“谶纬神鬼之学久已,岂能以此判定天下战祸。不过是传讹罢了。”
              “倒是这消息……有意思得很。”
              蔡瑁、蒯良自然也是不信这等传言的,但是孙宇的话却不由他们不思考——这消息,既然放出来,便是有心人在背后推动,借着这“预言”告知天下人——这天下,要乱了。
              门外远处,许劭的身影匆匆而来,手中是一卷小小的竹简。
              三人互相见过礼,许劭随即将竹简交予了孙宇,道:“府君,颍川来讯,颍川要重开月旦评。”
              旁边蔡瑁、蒯良一脸讶色:“子将先生不是月旦评主持人?怎么你不在颍川,谁来主持?”
              “这便是重点。”许劭苦笑一声,道:“帝都太学鸿儒郑玄先生正奔赴颍川,颍川大儒陈太丘亲自相迎,这恐怕是一场儒学省会,而且颍川的荀氏八龙亦遣人致书南州府学,蔡邕先生已经准备启程了。”
              孙宇心中瞬间闪过一丝不安:太平道的“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口号已出,天下士族与流民矛盾日久,郑玄和陈寔居然选择此时在颍川相会,召集天下名儒,太匪夷所思了。
              他随即望向三人,道:“子将先生随吾行一趟颍川。”
              “府君?”蔡瑁、蒯良目瞪口呆,道:“是非之时,府君为一郡支柱,岂能轻出?”
              “颍川必然有事,吾不去,查不清。”孙宇没有过多解释,目光落在许劭身上,“子将先生可随蔡邕先生一起去,我先行一步。”
              他没有给三位下属任何解释和说话的机会,冲蒯良道:“子柔,你是五官掾,府中大小事情你备份存档之后交郡丞曹公处置。”
              蒯良苦笑一声,当即应诺。
              蔡瑁心中无奈,自己身上的担子又重了——果然,孙宇又道:“伯圭,你现在是两府督贼曹兼任东曹掾,能自行处理的便处理,确保若渊的平叛顺利,等他回来之后,令他立刻来颍川。”
              赵空也要去颍川?三人彼此忽视几眼,南阳郡两个两千石,走了一个还能有一个主持大局,两个都走了算怎么回事?曹寅虽然是千石的郡丞,总让人家独撑大局终归说不过去的。
              “吾有预感,颍川要出事。”孙宇望了望许劭,道:“太平道一共十二位太平令,若是这十二人刺杀各地太守刺史,如何是好?”
              “府君是怕刺杀?”许劭皱眉,颍川和南阳中间隔了一个汝南郡,三个郡都是豪门辈出之地,世家大族、经学世家众多,孙宇的担忧不无道理,只是孙宇的手申得未免太长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