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蛮族入侵(3)
他们将这次战略称之为捕鱼行动,秦军是渔网,而蛮夷就是他们网中的鱼。
这次战事必须在十月之前结束,一旦冬季来临,所有事情只能暂停,到时候功亏一篑。现在是三月底,最迟四月底就要开始行动。
王高在计划确定后回营调派兵力,玄甲军带领靖远军前去罗刹都督府,以玄甲左将军刘星为主帅。
他自带领卫所兵和靖武军前去顿河都督府,里海大营由虎豹左将军牛群为主帅,防止安息和亚美尼亚有所行动。
东欧大草原上,一支支秦军的黑色旗帜和大汉的红色旗帜占据了视野。生活在此处的乌戈尔人、芬兰人、阿兰人、萨尔马特人等等等等蛮族遭受到灭顶之灾。
这些黄种人比之前遇到的匈奴人还要恐怖,他们人数更多,装备精良,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轰隆隆碾过东欧大草原。
原本面对两个都督府还能有所抵抗的部落和城邦,在秦军正规军出动下如同螳臂当车。部落被烧毁,城邦被攻破,挑选出精壮男女后,其他人被驱赶向东方未知之地。
少数逃跑的蛮夷将东欧大草原的巨变带去了北欧南欧,生活在这里的无数蛮族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幸好他们止步在黑森林外围,留下部分士卒建立卫所后便撤退了,让生活在这里的日耳曼人暂时缓了一口气。
随即最外围的日耳曼人开始内迁,被他们裹挟的其他部落越滚越大,盎格鲁、撒克逊等部落被逼着一起迁徙,大量的蛮族提前几百年开始进入南欧,与生活在法国的高卢人、英国的凯尔特人征战不休。
之前迁徙到匈牙利的匈奴人本以为能喘口气,其他蛮族不知道,他们能不知道来的是汉人嘛?
恐惧滋生之中,他们开始向意大利半岛进发,击败此处的罗马城邦后不做停留,与日耳曼人一起南北夹击高卢人,逃往伊比利亚半岛后才重新定居。
有了比利牛斯山脉的阻挡,他们心安定了下来,生活在这里的凯尔特人被迫出海,逃向爱尔兰岛。
伊比利亚人成为匈奴人的奴隶,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与他们征战不休,逐渐被赶出半岛,回到北非的本土。
匈奴人在这里建立了新的匈奴汗国,后续基本统一了整个半岛,王帐设在了现在的马德里一带,命名为单于庭。主力部队布防在安道尔一带,防止汉人袭来。
比利牛斯前被他们命名为阴山,纪念曾经故土的圣山,并在这里恢复了祭天祭祀,用掠夺来的黄金新筑了祭天金人。
还有一部分达西亚蛮夷进入了巴尔干半岛,将这里的一堆希腊小城邦占据,希腊人几乎全部沦落为奴隶。
同行的一支色雷斯蛮夷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将东欧发生的事情传到了安息。
大量的安息军队开始进入小亚细亚边境进行防御,他们怕秦军从这里杀过来。
而被匈奴人蹂躏过一次的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等城邦,在之后更是被损失惨重的高卢人频繁侵略。
从不存在的罗马帝国在真实的历史上不过是一些城邦的联合,仅仅存活在意大利半岛上苟延残喘,被高卢人的几个大部落随意欺凌着他们。
秦军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他们从黑森林至基辅一线张开大网,开始过滤其中的蛮夷。有用者留下,无用者也不杀死,只是驱赶。
东欧大草原上的蛮夷在这次大扫荡中终于学乖了,秦军到来时他们任其挑选奴隶,其他人老老实实按着秦军指的方向迁徙。
不听话的在这次大扫荡中整个部落的覆灭,为了震慑这些蛮夷,秦军一开始对刺头部落都是处以最严厉的惩罚,整个部落全部屠戮殆尽。
经历过一开始的杀戮后,剩下的蛮夷不再像两个都督府过来时不交流,屠刀之下求生的本能令他们从未如此像小绵羊一样被驱使。
蛮夷部落逐渐聚拢在顿河一带,最后的筛选过后他们被驱赶向高加索山脉。秦军士卒排成一列监视着,凡是不愿翻过山进入亚美尼亚的人迎接他们的只有死亡。
这场历经半年的蛮夷浩劫,在东欧的深秋里结束,无数翻越高加索山脉的背影,远处地面的鲜血和遍地的尸体,构成了这幅唯美的画面。
王高三人各分了十万奴隶,两个都督府都是男女七三分,王高麾下的全是男人。无数的奴隶被赶向原始森林伐木,大量造船厂在黑海和里海沿岸出现。
黄皓确实没骗王高,黑海沿岸的部落确实会造船,虽然他们造出来最大的船不过能拉百名步卒,或者二十名骑兵和他们的战马,只要数量够多也能凑合用。
里海大营被分成了三部分,虎豹骑带着靖远军去了克里米亚半岛,那里的造船厂最多。他们在开战后将从这里坐船出发,前往小亚细亚半岛,从而进入安息西部。
玄甲军带靖武军前往大益,他们在开战后从这里进去安息北部,击败面前的凯伦家族和他们麾下的蛮族,帮助秦军主力进攻东方的苏伦家族。
王高带领卫所军和靖威军留在里海大营,到时乘船绕到亚美尼亚后方,联合顿河都督府前后夹击这里的梅赫家族与亚美尼亚联军,威胁安息首都泰西封。
拓拔朴朴和黄皓的主力分为两部分,一部驻守基辅至波罗的海,在这里设立无数的卫所防止蛮夷反扑。另一部在战时进入里海大营,协助王高部夹击面前之敌。
至于那些被驱赶到高加索山脉呢数十万蛮夷,在即将到来的严寒和食物短缺的威胁下冲击着亚美尼亚和本都等国。
面对这群除了武器和一匹马外,什么都没有的凶残老弱病残,当地的治安急剧恶化。他们依靠马匹的速度如旋风般袭击各处,烧杀抢掠。
两国军队前来围堵,他们一触即溃,逃跑后又随机聚拢在一起袭击其他地方,令两国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