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诗词韵律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科幻小说 > 诗词韵律 > 第15章

第15章

书籍名:《诗词韵律》    作者:王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擴展,我們把平起變為仄起,仄起變為平起,就擴展成為六字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如“我欲乘風歸去”;平平仄仄平平如“紅旗漫捲西風”。兩個六字律句用在一起如“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八字句。——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如果第三字用仄聲,則第五字往往用平聲;如果第三字用平聲,則第五字往往用仄聲。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第三字用仄聲的如“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第三字用平聲的如“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九字句。——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六下三,或上四下五。一般都用兩個律句組合而成,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如“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十一字句[30]。——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五字往往是律句。如“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又如“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詞中還有二字句、一字句、一字豆[31]。現在再分別加以敘述。

        二字句。——二字句一般是平仄(第一字平聲,第二字仄聲),而且往往是疊句。如“山下,山下”。又如王建《調笑令》,“團扇,團扇。……弦管,弦管”。個別詞牌也用平仄,如辛棄疾《南鄉子》:“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一字句。——一字句很少見。衹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

        一字豆。——一字豆是詞的特點之一。懂得一字豆,纔不至於誤解詞句的平仄。有些五字句,實際上是上一下四。例如“望長城內外”,望字是一字豆,“長城內外”是四字律句。這樣,“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和“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就成為整齊的對仗。

        特種律。——特種律句主要指的是比較特別的仄腳四字句和六字句。仄腳四字律句是“平平仄仄”,但是特種律句則是“仄平平仄”(第三字必平);仄腳六字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但是特種律句則是“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憶秦娥》前後闋末句,依《詞律》就該是特種律句。其實,前後闋倒數第二句也常常用特種律句。如“馬蹄聲碎,喇叭聲咽”,“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如夢令》的六字句也常用特種律句。如“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直指武夷山下”,“風展紅旗如畫”。又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卻道海棠依舊”,“應是綠肥紅瘦”。

        拗句。——大多數的詞牌都是沒有拗句的。但是,也有少數詞牌用一些拗句。例如《念奴嬌》前後闋末句(如“一時多少豪傑”,“一樽還酹江月”),《水調歌頭》前闋第三句上六字(如“不知天上宮闕”),後闋第四句上六字(如“一橋飛架南北”),都是“平平平仄平仄”,就都是拗句。

        總之,從律句去瞭解詞的平仄,十分之九的問題都解決了[32]。

        (三)詞的對仗

        詞的對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對仗的,有自由的。

        固定的對仗,例如西江月前後闋頭兩句。此類固定的對仗的很少見的。

        一般用對仗的(但也可以不用),例如《沁園春》前闋第二三兩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兩句;後闋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兩句。又如《念奴嬌》前後闋第五六兩句。又如《浣溪沙》後闋頭兩句。

        《沁園春》前闋第四五六七兩聯,如“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後闋第三四五六兩聯,如“惜秦皇漢武,略輪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是以兩句對兩句,跟一般對仗不同。像這樣以兩句對兩句的對仗,稱為扇面對[33]。

        凡前後兩句字數相同的,都有用對仗的可能。例如《憶秦娥》前後闋末兩句,《水調歌頭》前闋第五六兩句,後闋第六七兩句,等等。但是這些地方用不用對仗完全是自由的。

        詞的對仗,有兩點和律詩不同。第一,詞的對仗不一定要以平對仄,以仄對平。如“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又如“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城對河,是平對平;外對下,是仄對仄)。第二,詞的對仗可以允許同字相對。如“千里冰封”對“殘陽如血”。

        除了這兩點之外,詞的對仗跟詩的對仗的一樣的。

        詞韻、詞的平仄和對仗都是從律詩的基礎上加以變化的。因此,要研究詞,最好是先研究律詩。律詩研究好了,詞就容易懂了。

        --------------------------------------------------------------------------------

        [1]  這是根據《類編草堂詩餘》所分小令、中調、長調而得出來的結論。

        [2]  萬樹《詞律》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個“體”。徐本立《詞律拾遺》增加四百九十五個“體”。清代的《欽定詞譜》共有二千三百零六個“體”。

        [3]  大中,是唐宣宗年號。

        [4]  這是依照一般的說法。

        [5]  原名《漁父》。

        [6]  曲終叫做闋(que)。一闋,表示曲子到此已告終了。下面再來一闋,那是表示依照原曲再唱一首歌。當然前後闋的意思還是連貫的。

        [7]  字數不同如《菩薩蠻》,平仄不同如《浣溪沙》,詳下節。

        [8]  舊法,前後闋中間空一格。現在分行寫,中間空一行。

        [9]  但是改為橫排。

        [10]  其所以不止舉一首,是要顯示詞人依譜填詞的嚴格。

        [11]  字下加小圓點的都是入聲字。不要按現代普通話的聲調去瞭解。下同。

        [12]  這很像一首不粘的七律減去第三、第七兩句。

        [13]  “興”,去聲。

        [14]  這句第一字可平,第三字可仄,但是不能犯孤平。這就是說,如果第三字用仄,則第一字必須用平。後闋末句同。

        [15]  “看”,平聲。

        [16]  “漫”,平聲。

        [17]  “昨”字未拘平仄。

        [18]  雙調用‖號表示前後闋同。下同。

        [19]  依語法結構,應該標點為:“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這裏是按詞譜斷句。

        [20]  這個詞調的平仄相當靈活。前闋第三句、後闋第四句為一個十一字句,中間稍有停頓,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均可。但是近代詞人常常把它分成兩句,並且是上六下五(參看張惠言《詞選》所錄他自己的五首《水調歌頭》)。毛主席的詞也是按上六下五填寫的。這調常用一些拗句,如毛主席詞中的“子在川上曰”,“一橋飛南北”,蘇軾詞中的“不知天上宮闕”,“起舞弄清影”等。

        [21]  跟《水調歌頭》一樣,這個詞調的平仄相當靈活,而且用拗句。

        [22]  依語法結構,應該標點為:“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裏是按詞譜斷句。

        [23]  依語法結構,應該標點為:“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這裏是按詞譜斷句。

        [24]  第一句可以用韻。

        [25]  調中有四句“仄平平仄仄”,都應該瞭解為上一下四,即仄+平平仄仄。

        [26]  這一句,依《詞律》應分兩句,即平平,仄仄平平。但是,一般都作六字句。

        [27]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名,不拘平仄。

        [28]  戈載《詞林正韻》的韻目依照《集韻》,現在改為“平水韻”(即第二章第二、六兩節所講的詩韻),以歸一律。

        [29]  具體的字見於附錄《詩韻舉要》。下同。

        [30]  十字句罕見,不討論。

        [31]  豆,就是讀(dòu)。句稍有停頓叫豆。一字豆不須點斷,衹須把五字句看成“上一下四”就是了。

        [32]  關於詞的平仄,還有許多講究。如有些地方該用去聲,有的地方該用上聲,又有人以為入聲、上聲可以代替平聲。這衹是技巧的事或變通的辦法,不必認為格律,所以略而不講。

        [33]  詩也有扇面對,但不如詞的扇面對那樣常見。

        第四章  詩詞的節奏及其語法特點

        第一節  詩詞的節奏

        詩詞的節奏和語句的結構是有密切關係的。換句話說,也就是和語法有密切關係的。因此,我們把節奏問題放在這裏來講。

        (一)詩詞的一般節奏

        這裏所講的詩詞的一般節奏,也就是律句的節奏。律句的節奏,是以每兩個音節(即兩個字)作為一個節奏單位的。如果是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則最後一個字單獨成為一個節奏單位。具體說來,如下表:

        三字句:

        平平——仄  仄仄——平

        平仄——仄  仄平——平

        四字句: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句: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七字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從這一個角度上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兩句口訣是基本上正確的:第一、第三、第五字不在節奏點上,所以可以不論;第二、第四、第六字在節奏點上,所以需要分明[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