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沮授的转变
虽然面临着很多困难,但如果能够一举攻占江东的领土,自己将会占据荆、扬二州,成为南方第一大诸侯,实力也将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想到这里,魏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兴奋之情。他立刻派人去召集沮授和庞统,并决定将心中的想法与他们共同商讨。
作为一名曾经接受过后世高等教育的现代人,魏延深知“兼听则明”的道理。无论自己内心思考得多么成熟,听取属下谋士们的意见始终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些人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他们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可以帮助自己查漏补缺,避免犯下重大的错误。因此,魏延决定认真倾听他们的看法,并与他们一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计划。
很快,沮授和庞统联袂而来,魏延将刚刚心中闪过的念头和心中已经考虑好的计划说了出来,二人听完都很震惊。
“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魏延一脸期待地看着眼前的二位智者。
沮授和庞统陷入了深度的思考之中,他们的目光专注,仿佛穿越了时空,探寻着智慧的真谛。
二人都没有急着回答魏延,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只有他们的思维在飞速运转。
“主公,在下不同意此时攻打江东。”
沉默了一阵后,庞统率先说话。
“啊?”
魏延惊讶地看着庞统,他感到自己仿佛被人从头到脚泼了一盆冷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凉意。
但他明白,作为主公,他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智,他喜欢自己的下属提出不同意见,因为这样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方案。若下属只是一味的阿谀奉承,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那是昏君的表现,君明则臣直。
“原因有三,其一我军刚刚历经大战,伤亡较大,且士气尚未恢复,攻击江东劳师以远,恐难有胜算;
其二,北方的曹操绝不会坐视我军侵入江东,还有交州未定,益州未平,荆州四战之地,若是趁我军东征之际偷袭荆州,那荆州危矣;
其三,江东水师虎踞长江下游,不将其正面击溃,江东的城池即使被我们拿下了,日后也会不堪其扰,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在我们薄弱的地方咬我们一口。”
庞统一脸严肃,有理有据、陈明利害。
魏延紧锁眉头,面色凝重,心中暗自思量着庞统的分析。他原本以为攻打江东的时机已经到来,但现在看来,自己的想法过于天真和简单。
庞统的言辞如同一股清泉,浇醒了魏延的冲动。他意识到战争需要缜密的谋划和准确的判断,不能仅凭一时的冲动而行事。
而一旁的沮授也微微点头,眼睛一直注视着这个分析的头头是道的年轻人。
“沮授先生,你以为呢?”
魏延又转向沮授问道。
“将军,我军若倾全力拿下江东是有可能的。”
沮授一语惊人,魏延和庞统都好奇地看向他。
“可拿下江东以后呢?我们需要更多官员和兵士去驻守扬州的城池;需要更多的兵马去镇压江东境内的山越;需要精兵猛将驻守庐江防止淮南的曹军南下;需要加强沿江的防守,防止江东水师上岸偷袭......”
沮授一连说了多个“需要”,可现在,魏延手上的官员、兵马、钱财等都很有限,这无疑是让魏延知难而退。
“若将荆州的资源调去镇守扬州,那荆州将会极度空虚,正如士元所言,无论北方的曹操,还是益州的刘璋都会觊觎,荆州危矣。”
“反而眼下不打江东对我们有三利,其一孙权帮我们分担了北患,我们只用坚守荆北即可,不必担心淮南的曹军南下。
其二,孙权现在忙着平定山越,让其两相争斗,日后待我军东下扬州之时,山越或许已被削弱或被平定,我们就不用再为山越而忧愁,也可以说是帮我们承受了山越的祸乱。
其三,江东世家豪强错综复杂,他们还尚未依附孙权,孙权手腕虽没有孙策那么强势铁血,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世家大族,也给我们解决了麻烦。”
沮授又紧接着说道。
魏延听完之后,心中大受触动。方才庞统所提出的三个理由,已经让他打消了眼下攻打江东的念头;然而此刻沮授所说的“三利”,却又使得他对于日后东征江东充满了信心。
“那先生以为,我军何时攻打江东比较合适?”
魏延十分欣赏地看着沮授,眼露精光。
“待荆州兵精粮足;待荆州水军战力更强;待荆州物产更为丰足;待将军统一交州或者拿下益州;待将军可以无视曹军南下......到那时,江东垂手可得,整个南方唯将军马首是瞻。”
沮授一脸严肃,向魏延拱手说道。
“明白了,二位先生所言让本将受益匪浅。”
魏延面色凝重、激动不已。向着身前的沮授、庞统二人拱手致谢。
沮授所言句句不提发展,字字都离不开发展,只有安心发展,才能实现物产丰富、兵精粮足,无视强敌。
二人见此,也赶紧回礼。
魏延心中十分欣喜,因为这两人皆是那个时代令人瞩目的智者,如果与他们共同策划,那么自己将会省去许多心力和精力。
更令他高兴的是,沮授开始为自己规划战略方向了,这是之前难以想象的事情。自从在蕲春他率领众人拯救了沮授父子之后,沮授对他的态度便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跟随魏延参加蕲春之战期间,沮授积极地提出建议和策略。此次返回西陵,受伤痊愈的沮鹄更是毫不犹豫地拜魏延为主,并成为其手下的亲卫营副统领,辅佐陈到。
而沮授虽没有明确表示要投靠魏延,但对军队中的事务却是亲力亲为,并且认真执行魏延所交代的每一项任务。
此外,在日常聊天中,沮授也时不时会提到"我军我们荆州"等词语,这种细微的改变使得魏延感到非常满意。尽管沮授仍然秉持着"忠臣不事二主"的信念,但他的变化,不管是否承认魏延为主公已经不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