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民国大文豪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民国大文豪 >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个人的舞台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个人的舞台

书籍名:《民国大文豪》    作者:薪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演讲结束,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整个会场有上百名作家,只有一小部分和林子轩有过直接的交流,大部分作家是通过林子轩的作品来了解他这个人。

        没办法,就算林子轩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和所有与会的作家都进行接触,何况还有语言不通的问题。

        所以,三人分头行动。

        林子轩负责美国和英国的作家,徐至摩负责瑞典等态度中立的国家,郁达浮负责法国和德国的作家,这样才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和所有作家进行接触,从而改变他们的态度。

        林子轩无疑是其中最惹人瞩目的人物。

        由于对林子轩,或者说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不少作家都把林子轩的作品找来读一读。

        在中国的图展上,他的作品被万象局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不仅包括像是蝇王这类以西方为背景的,还有边城和雷雨这类中国的和戏剧,更不缺诗集一代人。

        也少不了他最开始的两部中短篇老人与海和小王子。

        这时候,欧美作家才现林子轩作品的数量和他的年龄有着巨大的反差。

        一般来说,27岁是一个作家写出成熟作品的开始。

        在此之前,作家的学识和阅历不够,很难写出深刻的作品,到了35岁之后才是作家的爆期,无论是人生观还是价值观都趋于成熟。

        当然,也有一部分天才作家,这里尤其以诗人为主,在青年时代便才华横溢。

        只是,即便再天才的作家也无法做到在27岁就写出如此多的经典作品来。

        以往像是老人与海只在美国被认可,这次欧洲作家对其称赞不已,认为这部中篇语言精练有力,寓意深刻。是部难得的佳作。

        这是林子轩在2o岁的时候写的第一部作品。

        即便是再挑剔的作家也不得不承认,林子轩是位天才型的作家,那些作品就是证明。

        在世界文坛,证明一个作家价值的就是他的作品。只要写出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就会在世界文坛有一席之地,就会得到认可。

        用作品说话,这就是一种公平。

        有作家戏称这一届的国际笔会成了这位中国人一个人的舞台。

        赞誉和诽谤,媒体的追捧。作品的证明,无数作家的关注,让林子轩站在了舞台的中央。

        会场上的掌声是对他作家身份的肯定。

        听到掌声响起,看着下面各国的作家,林子轩很放松,他能感觉到一种变化。

        这里是国际笔会,是作家的组织,即便受到了苏联的压力,政治因素的影响,但只要你是一名作家。写出经典的作品,就会得到尊重。

        作家始终是一群逆时代潮流而写作的人,他们想要自由的写作环境,保持鲜明的个性。

        在掌声之后,便是投票环节。

        林子轩、徐至摩和郁达浮三人坐在一起,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没过多久,国际笔会的主席约翰高尔斯华绥微笑着走上前台,直接宣布中国正式成为国际笔会的一员,中国笔会中心成立了。

        林子轩是中国笔会中心的主席,徐至摩是秘长。郁达浮是理事。

        包括蔡元赔、胡拾、郭沫偌、周作仁等人成为国际笔会的成员。

        这份名单在国内就已经定好,蔡元赔和胡拾推掉了主席的职务,认为林子轩在西方文坛有影响力,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徐至摩颇为激动。站起身和林子轩两人拥抱,嘴里说着什么,好像是一诗。

        很多国家的作家过来祝贺,场面非常热闹。

        事后,林子轩接过国际笔会颁的证明文件,和高尔斯华绥交谈一番。

        这次的投票中国以微弱的优势取得了成功。有不少国家的代表最终改变了主意,也是历届国际笔会大会投弃权票最多的一次。

        英国媒体对此做了详细的报道,林子轩演讲的全文也刊登在泰晤士报上。

        英国记者惊呼这是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的开端,一个古老的国家出了自己的吼声。

        消息很快传到国内,国内媒体一片沸腾。

        这件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林子轩带着中国各家出版社离开上海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会在英国遭遇到各国的抨击,中国媒体普遍带着乐观的心态。

        然而,通过电报从英国传来的消息却是局势堪忧。

        苏联的强大压力,世界上著名作家的反对,那些作家在中国媒体看来都是大人物,有不少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就算是邀请人家来中国人家都不愿意。

        有人担心,也有人幸灾乐祸,还有人埋怨林子轩,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版1984。

        在国内各种言论层出不穷,媒体分成两派,一派力挺林子轩。

        还有一派唱衰林子轩,认为林子轩在中国嚣张惯了,这次面对世界文坛的大人物,也该受受教训了,苏联是那么好得罪的。

        在林子轩三人费劲心力扭转局面的时候,在国内仍然遭遇诋毁。

        悲哀的是,无论怎么争吵,这只是中国内部的声音,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影响力。

        当中国加入国际笔会的消息传到中国,那些人不可避免的又被打脸了。

        通过电报,林子轩对国内的舆论有所了解,不过他并没有在意。

        如果这次没有成功加入国际笔会,国后肯定会被冷嘲热讽,他早已习惯了中国的舆论环境,对成功者送上花环,对失败者落井下石。

        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的打脸,才能让那些人闭上嘴。

        国际笔会还有一项工作,那就是推荐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他们这次推荐了三个人。

        分别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法国作家亨利伯格森和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

        然而,还有很多人具有提名的资格,包括历届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和各国文学院院士。

        泰戈尔表示会提名林子轩,他会提名林子轩的蝇王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入围作品。

        这是为了亚洲的文学界,如果亚洲再出现一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世界文坛上将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捷克笔会中心主席卡雷尔恰佩克对1984给予极高的评价,他会为林子轩提名。

        来自瑞典的作家对林子轩的边城很感兴趣,还有作家喜欢老人与海。

        林子轩虽然被很多人诋毁,但也得到不少人的赞誉。

        他即将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上最年轻的被提名者。(未完待续。)

        ◆地一下云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