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民国大文豪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古典文学 > 民国大文豪 > 第三百六十二章 这一页的历史该如何书写

第三百六十二章 这一页的历史该如何书写

书籍名:《民国大文豪》    作者:薪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国内,北伐战争刚刚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广州国民政府和苏联决裂,无论是上海还是广州,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这件事的根源还是在孙仲山那里。

        和苏联联合是孙仲山的意思,只是广州国民政府内部一直有不同的声音。

        为此还生过争执,被孙仲山强压下来,自从孙仲山去世后,反对的声浪日益高涨。

        最终酿成了这次的事件。

        这时候,林子轩正在邮轮上写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这本的时间线从19oo年一直延续到1938年,展现了这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历史风貌,可以说是一部近代中国的历史。

        一直在新闻报的副刊快活林上连载。

        不过,连载的断断续续,这是因为林子轩比较忙,写作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就是出名的代价,他不是一个单纯依靠稿费生活的文人,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再说,这本若是写的快了,一旦过当前的年份,就写不下去了,你不能在1927年去写1928年的故事。

        所以,林子轩一直写的很慢,严独贺也没有催稿。

        以林子轩此时在文坛的地位,还能在报纸上连载这种长篇,严独贺都觉得幸运。

        这已经不是林子轩写射雕英雄传的那个时候了,现在恐怕也没有人能请动林子轩在报纸上连载了。

        京华烟云写到这个时候,已然有了一种传世名著的味道。

        中包含了很多方面,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

        它细致的讲述了这个时代的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生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养成某些生活习惯,如何形成某些思维方式。

        尤其是其中的道家思想。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顺应时代,适应环境。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那么简单了。

        普通是男女之间的恩怨故事,文学家看到的是“红楼梦”式的写作手法。哲学家看到的是道家文化,社会学家看到的是一幅北平的社会风俗画卷。

        这是一段民国时期的历史传奇。

        从京华烟云连载开始,就被无数文学评论家关注。

        如今不会再有人批评,他们好奇的是这本能达到什么程度,林子轩能不能掌控好如此繁复的情节。会不会写到最后控制不住,从而留下遗憾。

        “红学”经过考证派的宣扬,很多读者都接受了红楼梦后四十是续写的说法。

        京华烟云还无法和红楼梦相比,但有了几分红楼的韵味,只是不知道结局会如何,希望不要落到和红楼梦一样的下场。

        按照后世网文的说法,那就是不要烂尾。

        他们这么想很有道理,目前报纸上已经连载到了1926年的故事,从情节上看有很多伏笔都没有展开,不少人物刚刚出场。显然还有很多故事没有讲完。

        难道写到1927年就会戛然而止么?

        文学评论家对此进行了推测,按照这部的写作构思来看,明显是一部野心之作。

        林子轩想给这个时代写一部历史,那么整个故事会写到什么时候呢?

        是写到当前这个时代就停止,还是会写到几十年后,对此林子轩没有给出解释。

        之所以不解释,是因为他同样没有想好。

        在邮轮上,他有了空闲,这几天写了几章,写到了1927年的故事。还要不要写下去呢?

        再写下去就不是故事,而是预言了,而且,这段故事很不好写。

        写难免掺杂着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对于历史事件或批判或支持,都将在故事里呈现。

        在京华烟云里,穿插着大量的历史事件。

        包括义和团、辛亥革命、袁时凯篡国、张迅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新文化、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二战爆等等。

        作者的政治倾向和生活态度就在其中。

        以“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的笔战为例,林羽堂是语丝派的成员,在字里行间自然倾向于语丝派,认为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

        现在林子轩来写。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会相对公允一些,这由各自的立场决定。

        作者和分不开,这叫做文如其人。

        京华烟云是林子轩写会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林子轩的态度。

        以后会有不少人通过研究林子轩的来判断林子轩的思想和性格,从而确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最终盖棺定论。

        但他们不知道,这些并不是林子轩写的,他不是原创者,他只是的搬运工。

        然而,这不妨碍后世的人通过对林子轩做出判断。

        所以说,京华烟云中1927年的这段故事不好写,他甚至想就这样突然结束。

        林子轩的思绪有点烦乱,便放下笔,走出船舱,来到甲板上眺望大海。

        四月的天,不冷不热,海风吹过,带着咸咸的味道,朝着远处望去,还能隐约看到小岛的模样,这里是印度洋。

        站了一会,心情放松下来,烦躁的情绪逐渐远去。

        他忽然想到很多年后肯定有人为他写传记,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子。

        是正面角色还是被批判的反派,是受人敬仰还是被人诋毁。

        多年后世人对他的评价取决于此时此刻他的做法,或者说他的态度,他写的等等。

        只是,这一页的历史该如何写?

        林子轩想了想,决定不去想以后的事情,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如此才是真性情。

        如果后世真有关于他的传记,他希望传记的名字叫做民国大文豪。

        在邮轮上,空闲的时间很多,除了写作,就只有和人聊天了

        徐至摩和郁达浮两人都是这个时代文坛的佼佼者,虽然性格不同,却很谈得来。

        这一年多来,徐至摩在北平,郁达浮在广州,林子轩在上海,三人生活在三座城市里,自然有各种不同的见闻。

        北平的高压统治,广州的国民革命,上海的风云变幻。

        三个人就是三个世界,也是一个微缩的中国。(未完待续。)

        ◆地一下云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