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帝国玩具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现代小说 > 帝国玩具 > 第222章

第222章

书籍名:《帝国玩具》    作者:周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哪怕再怎么天才,至少也要有三十多岁吧?就这,也已经让人羡慕的要死了。

可是看看胡文海唇上的那一圈淡淡的胡茬,这货有没有二十岁啊?

对此罗西非常怀疑。

吕秘书倒是有了心理准备,这次他来绣城,一个目的就是观察一下胡文海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服务的“首长”需要他的判断,来为自己一个重大的决策提供参考。关于这次调查的背景资料。当然是要让他详细了解过的。

可再怎么把胡文海的资料烂熟于心,到底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看到本人的时候,才能体会那种震撼的感觉。

胡文海本身倒是没有什么气势,但一想到他身上牵扯的那么多关系和利益链条,背后若隐若现的种种“大人物”身影,屡次三番创造的奇迹。

吕秘书的震撼,甚至比罗西还厉害。看向胡文海的感觉,甚至有点迷信心理,难道这就是中国今时今日“应运而生”的人吗?

他甚至回想起胡文海档案里有一条很简单的消息,他第一次到美国之后。曾经随手买了一张体育彩票就压中了极低概率的比分奖,获得几百万美元的奖金。

当然。百万美元级别的资金,如今在胡总的履历里已经不怎么显眼了。

可如果胡文海身上没有点宿命论的色彩,真的很难解释他是怎么年纪轻轻就做到今天这一步的。

你不能不承认,就像某北大二年级万年帅逼处男一样,有些人生来就是需要仰望的存在。

胡文海丝毫不知道自己在吕秘书心里的形象,连连摆手说道:“我哪有罗工的贡献大,不过就是动动嘴、提提要求,真正实现还得看罗工你的啊!银河一号的软件我记得之前用的还是纸带输入,现在能用键盘写机器码了?我可做不来这个活。”

“那也很了不起了。”罗西倒是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心有余悸道:“人的精力有限,总不可能什么都会的吧。”

显然,罗西对胡文海的妖孽程度没有覆盖自己的专业范围感到庆幸。

“好吧,我们接下来继续开会。”章明杰没有给胡文海和罗西太多互相熟悉的时间,而是雷厉风行的宣布道:“接下来请罗工为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仿真制造。总段造船法的效果各位厂长应该都看在眼里,有没有什么想法?趁这个机会都可以提出来!”

“那我就不客气了。”第一个出声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厂长:“罗工你好,我是绣城重型设备制造厂的厂长,我想请问计算机辅助设计,能不能对机器运转过程的效果进行仿真?能不能不通过试制,就发现设计上纯在的问题?”

……

罗西一边回答着会议室里不时有人提出的问题,一边断断续续的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仿真的概念给他们介绍清楚,说起来也真是不容易。

绞尽脑汁讲课和回答问题的罗西没有意识到,但吕秘书却发现了会议室里的问题。

绣城工口的领导、厂长,年龄普遍都很年轻!而且,和绣城下辖的大型企业数量相比,今天到场的厂长人数严重不符。

这绣城,怎么处处都透着一股怪异呢?

第二百三十八章绣城见闻(四)

会议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虽然当场没有什么企业下了决心就要引进计算机辅助设计,但绝大多数厂长都和新科约定好了等这套系统投入运作,希望能够再进一步做出了解。

能有这么一个意向,可以说这次会议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胡文海开发的这套计算机辅助设计伪三维仿真系统,说白了就是一个为总段造船法专门优化过的cad软件。

只要在这套软件上继续增加功能改进算法,很容易就能扩展出真正的cad软件出来。

如果真有了这么一套软件,相信对国内计算机设计和数控机床技术都有很大的推动性。

最差最差。还能把这套软件和银河一号的成本分摊出去。大幅降低计算机普及的难度。

总之。这次的会议最高兴的不仅是工业局的章明杰局长,同样还有胡文海自己。

绣城工业能力的成长,对新科公司本身有百利而无一害。

“章局长!”会议结束,被吕秘书拉到旁边嘀咕了几句的罗西,又回到了章明杰旁边,惴惴道:“我有个问题,咱们绣城大型企业就这么几个吗?我看刚才与会的领导也就是十几个人,绣城的大型工业企业没有这么少吧?其实计算机辅助设计不光是机械类企业用得上。其他方向也有应用的。”

“哦,罗工误会了!”章明杰收拾着自己带来的文件,随口答道:“刚才那些就是绣城工业口所有大企业的厂长了,你不知道么,刚才和你讨论最多的那位,就是绣城计算机厂的厂长啊!”

“啊?是刚才那个很年轻的冉妮?”罗西愣了愣,不由摇头:“我还以为是计算机厂的技术人员,太年轻了,还是个女同志!”

“罗工可别瞧不起冉厂长,她是老计算机厂子弟里第一个出国留学回来的高材生。美国那个什么斯顿大学的教授。听说还要留她念博士,是她非要回来的。可惜了啊!”

罗西听的有点发晕,好奇问道:“是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

“对对!”章明杰露出笑脸:“就是这个普林斯顿大学,听说在美国是个很不错的学校吧?”

“世界排名前五的名校……”罗西咂咂嘴,苦笑:“有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你们还找我来讲什么啊?”

“那不一样,罗工是新科公司的人嘛。”章明杰笑笑,没有就这个问题多说。但罗西还是听出点意思,这是给了新科公司面子了。

倒也不是说罗西自觉就比普林斯顿的学生差了,而是觉得冉妮既然是美国回来的,掌握的知识肯定比国内的新。从公论出发,今天的工作她也是能做的。

显然,今天的科普安排给自己,并不只是从技术角度考虑的,这让罗西的自尊有些受伤。

“罗工也别多想。”罗西的脸上是藏不住事的,章明杰当即就看出来了:“咱们国内要上计算机辅助项目,肯定也是要采购国内的设备。小冉呢,虽然是国外回来的,但一个她上任时间短,厂子里的事情还没捋顺。二一个,她对国内技术和情况也不了解,这方面还是比不了罗工的。”

章明杰这么说,罗西心里就好受多了。他又想到吕秘书让他问的问题,于是接着问道:“怎么我看不仅是冉厂长,很多单位的领导都很年轻?”

“这个么——”

章明杰想了想,摇头笑道:“和罗工说说也没关系,今年以来,绣城为了促成一批项目落地,对国企的运作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

要说如今的绣城领导班子还是很有战斗力的,一个快要退二线没什么权力**的老书记,一个年轻而且有抱负的市长,这就保证了上层领导局面的和谐。

而工业局内部从推进“劳动派遣”和“盘活资产存量”制度之后,也让企业甩掉了包袱、纯洁了队伍,提高了战斗力。

在这样的基础下,绣城市长王以纯和章明杰适时决定推进之前一直在准备的国企合并计划。

简单来说,就是促成国企内部的竞争,搞优胜劣汰。从工厂的运营状态,到推进标准化,到胡文海争取的七十亿配套项目落地,这一系列“市场”运动,最终让绣城工业口的企业不得不主动求变。

毕竟在工业局内部,企业互相并购和让成绩优秀的企业迅速壮大几乎没有成本——只要把冥顽不化、陈腐朽败的企业资源划给表现更好的企业就行了。

最后那些竞争失败的企业领导或者只留一层皮,或者连皮都没剩下,给个留守处任其自生自灭去了。

说白了,胡文海出的这个主意就是后世中国搞国企的思路:什么是国企?搞的好的才是国企,搞的不好国企身份也不是免死金牌。只不过搞不好的企业不是一卖了之。而是把资源重新注入到搞的好的企业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大托拉斯”了。

这么搞来搞去。最后出人意料脱颖而出的企业领导人,竟然普遍都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而活到最后的企业,也不都是开始就是大规模的国企。

很有一部分,就是原来的小企业“吞并”了大企业。

当然,绣城搞的这个过程还是很隐蔽的,多是通过人事调整造成的事实。也就是把竞争失败的大企业领导层调走,然后把获胜的企业领导层调过来,再把小企业“合并”到大企业中去——至于究竟是谁合并谁。那就真是不好说了。

不能不承认,八十年代的中国是个属于“英雄”的年代,是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英雄,在这个时代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很多企业,政策给到了,换上一个靠谱的领导层,说不定就能一飞冲天。

张瑞敏、禹作敏、吴仁宝、马胜利、牟其中,健力宝的老总李经纬、容声冰箱的潘宁、甚至是放任了海南汽车倒卖的特区书记雷宇,哪怕是联想的缔造者柳传志,都可以算的上是一人“兴邦”的英雄。

八十年代。虽然风云叵测、风高浪急,改革开放的春风和倒春寒屡次三番的反复较劲。但这仍然是一个激荡人心、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除了这些在历史上崭露头角的“英雄”,同样还有很多人是被埋没的英雄种子。

如今,历史的长河发生了些微的改变,于是这些种子也有了发芽成长的机会。

章明杰解释的并不详细,而罗西自然听的也是半懂不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