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胡解放开始还想压着脾气和胡文海好好说,但最后还是吼了出来。
胡文海以手扶额,他就知道自己这个顽固的老爸会有意见,但501厂的条件不错,最重要的是自己知根知底,是成立新科公司最好的基础。
与其面对未知的人事关系,他宁愿先摆平自己老爸。
“爸我这也是为501厂好,成立新科公司之后,我会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提升501厂的生产能力,这不是双赢的好事情吗?”
“这算什么好事情,你要把501厂都变成你自己的资产,你这是要当资本家啊!”
“爸,这都改革开放多少年了,咱们不说那些个体户,好多国企都有承包、挂靠的人,他们其实不就是资本家?在帝都,真正的私人企业现在也不是没有,为什么别人做得,我做不得?”
胡解放被胡文海问了个哑口无言,急道:“你把工厂收购了,那501厂原来的职工怎么办!”
“他们可以来新科公司上班啊,我给他们开工资,保证工钱比以前只多不少。”
“那要是不愿意来的呢?”
“可以继续留在501厂嘛,501厂的地皮设备虽然卖给新科公司了,但编制还是在的。”胡文海对这些问题早就有了腹稿,当即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不愿意来新科公司的人,可以拿一笔钱买断了他们在501厂的工龄,然后由市府重新安排工作的单位。或者留在501厂的编制里做些行政工作,也可以自谋生路。”
“自谋生路?”胡解放瞪大了眼睛,对八十年代还能过得下去的东北国企,这四个字只属于犯了天大错误的国企职工。
胡文海摊开手,耸耸肩:“总不能让国家白养着他们吧?”
“爸,你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话吗?国企最大的问题,就是养了太多超过它能力范围的人。为了让下一代进厂,那么多老师傅提前退休,难道这就正常?这样是对国家负责吗?”
“可是,自谋生路,他们去做什么啊!”胡解放还是无法理解,这四个字对他的冲击力太大了。
胡文海举起一根手指,沉声道:“第一,他们可以在新科公司工作。第二,他们可以接受市府安排的工作。第三,新科公司虽然收购了501厂的地皮和设备,但工人实际上有两套身份,既是新科公司的员工,同样也是501厂的员工,一个班子两套牌子。这样势必在501厂还会保留部分独立岗位,还可以安排一部分人员。如果三种选择都不接受,那你也没有理由拦着不让他们去自谋生路吧?”
第六十六章历史
哪怕最终,胡文海仍然没有彻底说服胡解放,最终结果也就是让他不再反对——当然,红头文件都已经下来了,胡解放也知道,自己是无力反对的。
可在老胡这边,只能说是静观其变。胡文海可真是有些头疼,光凭501厂厂长是自己老爹这一点,恐怕501厂的职工们就要吃不了亏了吧。
想想后世那些被管理层收购的国企职工的结局,啧啧,自己老爹这觉悟,真应该给他发一枚五一劳动奖章,再评个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什么的。
可是站在胡文海这个“大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局势可就不妙了。
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天大地大没有过年过节大。一年中元旦和春节都代表着结束与开始,是必须认真对待的日子。这眼看着就要临近元旦,胡文海倒也不急着就彻底将501厂把在手里。
但这并不代表他就能够清闲下来了,正相反,回家之后这几天,胡文海就投入到一项新的工作中来了。
说起来,这还是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结果导致他原本闷声发大财的计划夭折。在他去美国的原计划里,蓝色小药丸换钱应该是足够秘密进行的。换到的钱也可以先在美国躺着,悄没声息的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加深,再一点点的挪回国内来。
这样起码有一点,自己不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但计划没有变化快,能够让f-14刷上绿头漆这个诱惑实在太大,让他根本无法放弃这个尝试。
结果就是后续虽然有了足够多的资金,但去美国的真正目的却没有时间完成了。说起这个最初的目的,不就是给衡建云的连队换装么?
好在自从他拿到那笔签字费之后,引进雄猫剩下的资金就都撒了出去,换成了各种生产设备的进口物资。其中一部分容易制作的成品,早就已经装船起运,估计到1985年的一月就能抵达绣城港口了。
为了这批设备物资到港之后就能立刻投入生产,摆在胡文海面前最紧要的问题,就是拿出重组501厂的改革方案。
好在最紧要的问题,对501厂的人事安排一直都在胡文海的脑袋里,并不需要再花费时间去了解。但平衡各方面利益,以及选拔真正有能力的人上位,这仍然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而501厂的人事安排除了与胡解放商量之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这些天几乎就扎根在了老胡家上班一样,这就是绣城的市长王以纯。
安排501厂的职工,基于现如今工人对私营企业的抵触,肯定会有不少人选择买断工龄调出501厂。既然如此,那这批人如何安排就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作为绣城市长,王以纯的支持必不可少。
“根据这两天的前期摸查,愿意到新科公司工作的员工,应该在30%以下,大概现任职工的四分之一左右。”
虽然有些不情不愿,但胡解放还是完成了安排给他的调查工作。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市长王以纯的命令,作为组织一员,胡解放没有反对的立场。
而王以纯呢?他巴不得能够把501厂和厂职工更多推出去一些,这样市里也能减轻不少压力。而501厂的地皮、设备、厂房、技术和资本等,也都可以作价卖给胡文海,这更是给市府的运转突然添加了一大笔资金。
哦,不过当然,这笔钱不全是由胡文海出的。他只需要支付20%的现款,剩下部分则是由第二年、第三年的上级财政拨付。
可即使如此,面对足有几千人的501厂,整个资产核算工作也是非常恐怖了。这里面涉及到的讨价还价,就全是由胡文海、胡解放和王以纯三个人,在胡文海的这间小偏房中决定的。
“这样算的话照料敌从宽,愿意过来的职工咱们就按照一千人计算。剩下的501厂职工大概两千多人,最大工龄四十年,最小工龄不到一年。鉴于前些年提前退休的情况比较严重,我看平均工龄应该在十五年左右比较合适,王市长您看呢?”
胡文海用笔在纸上算了一下,将一组数据摆在王以纯面前。这样一算,相当于需要买断的总工龄在三万年以上,而买断工龄的具体赔付标准,则是两边讨论的重点。
“我认为每年一百元比较合适,这样多的甚至能到手四千块钱,已经很不错了!”
“这也太少了吧?只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啊!”
胡文海若非是当事人之一,看到上面的对话也会不敢相信,提出一百块一年这个标准的不是自己,反而是王以纯这个劳方代表。
“咳咳,也不少了。”王以纯尴尬的咳嗽了一声,说道:“市府还要给他们重新安排工作,虽然工龄买断了,但以后工资还不是要组织上发。与其弄那么高的买断价,还不如提高一点他们的安置费。”
胡文海闻言彻底无语,所谓安置费也是他提出来的一个办法。也就是由收购企业为每一个被收购企业的职工出资成立一个基金,这个基金由市府运作,用于这些离岗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
也就是主要处理他们的医药费报销、最低生活保障、生育子女和养老金的发放,放到三十年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模仿的后世社保制度。
在九十年代国企改革中,尤其是在大下岗浪潮面前,胡文海认为最大的问题并非是国企工人失业,而是在大量失业的同时保障制度却没有建立起来。
也正是在这个下岗和社保建立的时间差中,整个社会对执政的公信力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
为了避免自己的介入,导致501厂职工生活产生无可抵抗的困境,胡文海这才建议在收购款中划出一部分成立这个安置基金。
“王市长,按照咱们的协议,这个基金可是专款专用。”
胡文海话没说全,但潜台词很清楚,市府可千万别打挪用这笔钱的主意。
王以纯尴尬的笑了笑,正色点头道:“小胡同志你放心,我代表市府郑重许诺,绝不会滥用这笔安置基金。不过你也要为市府想想,这么多人的生活保障问题,钱少了可是要出乱子的。”
“好吧,那王市长的意见呢?”胡文海也不想逼迫过甚,尤其在501厂职工的安置问题上,他的目光要放的更长远一些。
国家可是第一期就欠了他22.4亿,满打满算501厂能值多少钱?说实话撑死也就是两千万到头了,连这笔钱的零头都不够。
胡文海的计划也不只是501厂一家,绣城是早在民.国奉系军阀时代就经营的工业城市,虽然现在已经有些落败了,但瘦死骆驼比马大,好东西还是不少的。
比如说萧野芹之前供职的光电研究院,还有生产军工光学设备的光华厂,生产电子管、晶体管的华光厂,渤海省无线电三厂、六厂,电机厂、起重机厂,电力设备厂,中药厂、制药二厂,陶瓷厂、纺织厂、纤维厂,这些可全是上千人、几千人的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