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帝国玩具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人人书 > 现代小说 > 帝国玩具 > 第10章

第10章

书籍名:《帝国玩具》    作者:周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其他的都好说,但唯有这发动机优化,以我的能力实在是无法胜任。”

“这个……”

说到这里,王主任竟然面露难色,叹气道:“不是我不想帮忙,只是说实话,我从来没接触过发动机小型化的项目,以前也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最重要的是,以我看来这款发动机的设计已经是非常优秀,一时之间根本不知道应该从何着手。”

司谷新闻言吹胡子瞪眼道:“老王,你这时候还谦虚什么?我老头子求你一回不容易,你一个国家级研究所的大科学家,连一个孩子的设计都改不了?”

“改不了,确实改不了。”王主任把手一摊,无奈道:“在我看来,这款发动机已经是极其成熟的产品了。从任何一处的改变,都会导致其成本和制造难度过高,而带来的性能提升却微乎其微。这不仅是我,昨天我专门去606所请人看过,他们是专门研究发动机的,也确实提了不少意见。”

“比如说改用钛合金铸造叶片,这样可以承受更高的温度,增加发动机运行的效率。还可以使用油膜挤压轴承或者是高能电嘴,但问题是这么一套下来,那这发动机的造价就高到天上去了。但由此增加的性能,却完全不成正比。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维持目前的设计不变,同时减少生产技术对设计的损耗。”

“那要怎么减少生产对设计的损耗?”

王主任说道:“不知道,我又不是发动机的设计者,怎么知道目前的产品哪里还有提高的余地?”

说到这里,司谷新和王主任齐齐转头看向胡文海。毕竟这款发动机出自他手,原本应该有什么性能他是最清楚的。既然如此,如何发挥出它的潜力,自然也要听听他的意见。

胡文海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突然眼前一亮,挑眉说道:“要说起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其实很简单,只要提高叶片的转速就行了。而提高转速又不改动现有设计,更换轴承应该能够实现。”

王主任否决道:“可你使用的轴承,已经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了。”

司谷新诧异的看了王主任一眼,问道:“那只是市面上的产品,你们601也没有更好的?”

王主任苦笑,点头道:“有是有,但想做到小型化哪那么容易。而且我们用的轴承,恐怕你们的拟真机也用不起。”

“这倒也是。”司谷新感觉问题又回到了原点,难道航模真的无法成为拟真机吗?

胡文海踌躇了一下,他心里有一个办法但后世并没有实例,所以有些拿不准是否可行:“其实,我有一个想法,或许可以使用空气轴承。反正也要增加飞机的重量,与其用铁块配重,不如放一罐压缩空气上去。”

“空气轴承……”王主任冥思苦想一番,也有些迟疑的点点头:“或许,这是一个办法。”

第十一章巴基斯坦

所谓空气轴承,就是用空气代替轴承的滚珠来承重和“润滑”。

利用高压空气从轴承的一段进入,然后从另一端喷出。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之下,轴承的内外壁之间就会脱离实际的接触,保持一种“悬浮”状态。

说起来原理似乎并不复杂,美国人在五十年代就已经取得了空气轴承的应用突破。然而对于中国来说,到八十年代却仍然属于尖端领域。

空气轴承以其极高的使用寿命、承载转数、发热量、加工精度等等可以说是全面超越普通轴承的特性,奠定了其高端应用的地位。

但其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阻碍了它在多数领域中的推广,那就是空气轴承的复杂程度。和普通轴承不同,整个空气轴承的构成并非只有轴承本身,还有附属的压缩机、膨胀机和循环器等供气与循环设备,使得空气轴承的应用成本被极大的提高了。

胡文海这个想法可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到了二十一世纪,空气轴承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范例。而将其空气压缩部分功能由引擎空压机提供,更是极大简化了空气轴承在航空发动机应用上的复杂性。

王主任回忆了一下,还是摇头道:“可是目前国内能生产空气轴承的也只有魔都993厂,能应用到航空发动机上的产品,他们可没有。”

“可以让501厂来开发这个产品,也不用搞什么附属空压机,直接配个压缩空气罐供气就行。反正拟真机一次飞行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用个2kg的压缩空气罐就足够了。与其每次飞行都要换一套机械轴承,换一罐压缩空气的成本可低多了。”

王主任诧异道:“501厂的加工精度能满足需求?”

胡文海摊手:“我要求的又不是百万转以上的高级货,拟真机的空气轴承只要十万转就够了,加工精度要求比993厂至少低了一个数量级。”

“唔,这倒也是……”王主任抚着下巴沉思点头,竟然认同了胡文海的这个说法。

眼见着胡文海竟然能和王主任就这种专业问题谈论的有来有往,司谷新不由得再次刷新了自己心中对他的评价。

都说是子凭父贵,但是放到司谷新这边反倒是更看重胡文海这个没长大的孩子。对于胡解放的501厂能够捞到更多好处,也就爱屋及乌的乐见其成了。

“我说老王,这个发动机改进的设计你们到底能做不?微型喷气发动机的项目国内可还是新鲜事,你们要是做不了,我可以找找战友看看天府或者洪都,说不定他们也会感兴趣……”

这就是像司谷新这种老革命的优势了,整个中国空军几乎可以说是从东北航空大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已经几十年过去了,但东北系在系统内的影响力却仍然坚挺。不说别的,单是这种战友满天下的关系网,换成建国后哪还有这种好事儿?

“哎,我又没说不做!”王主任急了,立起眼睛喊道:“我这不是在和小胡商量着吗,你急个什么劲儿!”

王主任虽说已经是主任了,但像是小型涡喷这种技术,拿出来还是能刷上几篇很不错的论文的。别说既有老朋友的面子,还有501厂在系统内协调资源,就是没有这些事情,王主任也是愿意拿出业余时间来做这种课题的。

“行了,那我们接下来就以十万转转速、使用空气轴承为方向,对这款发动机进行系统优化。同时增加压气机的级数和叶片成型角度的尝试,我估计能够把它的推重比,增加到12到13比1的水平。”

“12到13比1?”胡文海眼前一亮,摩拳擦掌道:“这样的话,在机体密度上就能做很多尝试了。”

发动机推力增加,就意味着飞机上能够装载更多的设备。这对不甘心只做一款拟真机的胡文海来说,实在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

接下来王主任和胡文海、司谷新就合作的方方面面又进行了一番详谈,好在官僚机构里的沉闷作风此时还没有蔓延到这种战略级别的科研院所中来——实际上601所已经穷的要科学家去练摊卖早点了,又哪有天顶星的资源去搞什么官僚化、程序化。

像王主任这种能自力更生拉项目来做的,不仅组织上不会阻拦,反而是要大力提倡、大为赞赏的呢。这也就是所谓的穷则变、变则通,换成铁饭碗的公务员们,自然是没有这种自己找事情做的动力的。

三人将合作方面的事情谈妥,胡文海踌躇了一下,挠挠头突然向王主任问道:“王爷爷,我有个事情想向您打听一下。不过这个事情可能是涉密的,您要是不方便的话就不用说了。”

王主任略微一愣,心想胡文海毕竟还是个孩子,大概是想问问国内新战斗机研究的进展——这多少有些可说可不说,遮遮掩掩的说点大方向还是没问题的。何况胡文海本人的政治出身摆在那,也根本不可能是什么间谍或者形成泄密。想到这里,他略微点头,笑道:“好,你想问什么?”

“王爷爷,请问601所里是不是有一批巴基斯坦人?”

“你怎么知道!”王主任瞪大了眼睛,有些惊讶的看重胡文海。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不是早就有传闻说巴基斯坦要引进歼七吗?”胡文海忽闪着大眼睛,迷茫的说道:“去年航空世界还有文章分析,说小巴可能会引进歼七做目前装备的歼六升级。在这种情况下,有巴基斯坦的飞行员在国内培训也不奇怪吧?”

“航空世界有这篇文章?”王主任疑惑。

胡文海猛点起头:“第十期有一篇介绍某团歼x机的文章,分明说的就是歼七。文章里有一句话,就是说巴方有意引进这种飞机对口印度的三代机。高空高速的歼八显然不适合巴方的需要,也只有歼七的低空机动灵活才能胜任这种需求。如果巴基斯坦真的要进口歼七,那肯定要派出飞行员进行培训和试飞。”

说起来去年的航空世界还真有这篇文章,但胡文海也当然不可能是真的通过这篇文章才推导出的这个事实。巴基斯坦在1985年引进中国的j7-mp替代自己装备的j6,这在二十年、三十年后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1983年巴基斯坦的两名飞行员在中国试飞受训,双方商定j7的具体改造方案,以便适合巴方的作战需要,到1985年巴方签署了首批20架j7-mp的订单,这对稍微了解一些空军知识的爱好者来说,并不是什么生僻的常识。

而在早就知道了答案的胡文海这边,当然是轻而易举的找到了一个可以搪塞过去的借口。换成cia从普通杂志的只言片语里,如此肯定的推导出一个情报或许还不可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