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敲竹杠
陈涛在一众卫士的簇拥下登上了玉泉山。玉泉山就在中都以北,距离中都不远,这里风景秀丽如画,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因为这里的泉水青碧如玉,因此得名玉泉。玉泉山之前是金国皇室行宫所在地,山上有玉泉山行宫和芙蓉殿,都是供金国皇帝览胜纳凉的所在。在陈涛一行人来到之前,一队士兵已经占领了玉泉山。
陈涛来到芙蓉殿中,芙蓉殿中的景象让陈涛大为赞叹,四周壁画惟妙惟肖,色彩艳丽,不仅有花色,还有美色,花映美人,让人仿佛置身于众香国中一般。
陈涛打趣道:“金国皇帝的品味倒还蛮高嘛”
一旁的雷刚调侃道:“干这些调调倒是一把好手”
众人哈哈大笑。
陈涛身边那名文官毕恭毕敬地道:“王爷,这芙蓉殿之所以得名芙蓉殿,完全是因为殿后的那座芙蓉园此时时候不对,要是在秋天,整座芙蓉园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啊”这位官员原本并非陈涛手下的官员,而是负责管理玉泉山行宫的金国官员,名叫李禄。
陈涛笑道:“这里可以做为我军伤兵疗养的地方”
这话一出,众将士先是一愣,随即感动不已。而李禄则一副以为自己听错了的模样。
陈涛在李禄的引领下登上山顶的玉泉宝塔,眺望着远山苍翠,不禁为之一畅,感慨道:“真是大好河山啊”
一旁的雷刚骂骂咧咧地道:“宋皇把这样的好地方都丢掉了,简直就是混账”
陈涛笑了笑。问一旁垂首恭立的李禄,“给我说一说这行宫的情况”
李禄立刻如数家珍地禀报了一遍。整个玉泉山行宫宫室、殿堂数十间,坐落在风景最为优美的所在,可谓尽揽风景于怀。玉泉山行宫保存完整,并未遭到任何破坏,这主要得益于金军退走得过于匆忙,根本来不及进行破坏。行宫中存放的财物也一件不少。
陈涛赞许地点了点头,微笑道:“既然你一直以来就管这里,以后还由你管吧”
“谢王爷”李禄感激涕零地拜道。他是真心感激,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呆在这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
李禄站了起来,抱拳请示道:“王爷,不知,这行宫的宫女该如何处理”在古代,帝王行宫中都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宫女,都是姿色美丽的妙龄女子。
陈涛皱眉道:“让她们都回去吧”
李禄不禁心中感慨道:‘汉王真不愧为君临天下的一代明主啊’,毕恭毕敬地抱拳应诺。
这时,一名传令官来到陈涛面前,跪禀道:“主公,金人使者到了”
陈涛笑道:“来得倒挺快的吗?”
片刻之后,老熟人蔡松年跟随卫士来到陈涛面前。
“金国使者见过汉王殿下”虽然依旧行得是平礼,不过相比过去恭谨得多了,也难怪,金军连连败北,根本就没有傲气了。
“汉王,我们大金国希望与你们休兵罢战”
陈涛微笑着问道:“仅仅如此吗?”
蔡松年暗道:‘果然’。抱拳道:“我方愿意承认汉军对中都路的占领,~~”
“哼中都路本来就是我们的河山我军今日之举只不过是取回自己的东西如果你们的诚意仅仅是如此,那么就请回吧”
“请”雷刚毫不客气地道。
见这架势,蔡松年立马慌了,他本来还准备跟陈涛方面讨价还价的。蔡松年急声道:“王爷何必发怒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嘛”
陈涛瞥了他一眼,“白银五十万两,粮食三十万担”
蔡松年吓了一跳,“这,这,是不是太多了点”
陈涛呵呵一笑,“我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我可以听听你们的意见”
蔡松年咽了口口水,小心翼翼地道:“白银十万两,粮食十万担?”
陈涛双眉一紧。
蔡松年连忙道:“我们大金国现在只能拿出这些来~~”顿了顿,“我大金国主力尚在,如果王爷欺人太甚,我们就只好鱼死网破了届时,~~”
陈涛哈哈大笑。
蔡松年原本很有把握,可是见陈涛大笑,登时又没底了。倒也不怪蔡松年懦弱,实在是当前局势让他没法往好的方面想。
陈涛嘲讽道:“屡败之军竟然还敢叫嚣?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战场上相见吧”其实汉军目前根本就没法继续北进,不过由于之前金军屡战屡败,朝廷上下已经成了惊弓之鸟,虽然有清醒的声音,不过在此时却不会引起重视,如果汉军真的北上,金国朝野必将震动,做为和谈使者的蔡松年也付不起这个责任。
蔡松年果然乱了方寸,急声道:“汉王千万莫要动怒有话好好说,好好说嘛”
“二十万年白银,二十万石粮食这是最低限度不行,你就回去吧”陈涛也不想逼得太狠。
蔡松年忙不迭地点了点头。
“还有~~”
蔡松年吓了一跳,可怜兮兮地看着陈涛,好像在说,王爷您就高抬贵手吧
陈涛笑道:“你别紧张我只是要几个人罢了他们对你们金国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
“谁?”蔡松年好奇地问道。
“宋钦宗,以及一众皇室成员”
蔡松年一愣,“王爷为何~~”摇了摇头,暗道:‘我管这么多干什么?他要那就给他吧’满口答应道:“没有问题”
待蔡松年离开后,雷刚不解地问道:“主公,为何要把那些个废物接回来?”
陈涛笑道:“我身为人臣理应如此”
啊?雷刚更加茫然了。
与此同时,南宋使者在开封与代表陈涛的邓公达成了协议,双方承诺和平共处,南宋方面每年支付的军费增加两成,不过名义上汉军依旧是宋庭的臣子。
南北两线平定后,陈涛立刻率领第一军团、第二军团折向西方。
半个月之后,四个主力军团加上十万折冲府兵汇聚在西夏边境。与此同时,其他几个主力军团即将开赴前线的消息在西夏国都内甚嚣尘上。
西夏朝野都紧张起来,西夏大军源源不断朝西线、南线汇聚。